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位旷世大儒 ,黄宗羲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为了兴复绝学 ,推动实学思潮的向前发展 ,他博览群书 ,纠谬补阙 ,编有《授时历法假如》、《授时历故》、《西洋历法假如》、《新推交食法》等十余部天文历学著作 ,并把天文历学的成果引入历史学研究领域 ,撰成《历代甲子考》、《孔子生卒岁月辨》等著述 ,他还参与了清修《明史·历志》的审订工作 ,多有贡献 ,在中国古代天文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十咏图》为张先 82岁即宋熙宁五年 (10 72 )集其父张维生前所咏自爱诗十首衍生创作而成的一幅绢画 ,取景湖州名胜之一的南园。这幅宋代古画珍品是国宝 ,也是地道的湖州文物。周密《齐东野语》有张先《十咏图》及藏于其家的记载 ,以后流出 ,后又为清宫珍藏 ,复又从宫中流出。 1995年才为故宫博物馆从拍卖会上买回而予收藏。此画可确证张维系张先之父 ,而张维一生未宦。知湖州的太守孙觉为之序 ,由此画而论述人生及文人在世的各种问题 ,提出个人观点。湖州人、学者陈振孙为此画所作之跋 ,进行多项考证 ,推崇张维、张先父子“皆耄期 ,流风雅韵” ,“可谓吾乡衣冠之盛事” ,称赞张维之诗“清丽闲雅” ,此《十咏图》价值如同珙璧。张维的《十咏诗》、张先的《十咏图》、孙觉序和陈振孙跋于后人尤其于湖州人 ,皆有史学、文学和地方文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十咏图》为张先82岁即宋熙宁五年(1072)集其父张维生前所咏自爱诗十首衍生创作而成的一幅娟画,取景湖州名胜之一的南园。这幅宋代古画珍品是国宝,也是地道的湖州评议物。周密《齐东野语》有张先《十咏图》及藏于其它的记载,以后流出,后又为清宫珍藏,复又从宫中流出。1995年才为故宫博物馆从拍卖会上买回而予收藏。此画右桷证张维系张先之父、而张维一生未宦。知湖州的太守孙觉为之序,由此画而论述人生及文人在世的各种问题,提出个人观点。湖州人、学者陈振孙为此画所作之跋,进行多项考证,推崇张维、张先父子“耄期,流风雅韵”,可谓呈乡衣冠之盛事”,称赞张维之诗“清丽闲雅”,此《十咏图》价值如同珙璧。张维的《十咏诗》、张先的《十咏图》、孙觉序和陈振孙跋于后人尤其于湖州人,皆有史学、文学和地方文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行星理论是中国古代数理天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春秋以来,中国天文学家就非常重视行星位置的观测和记录。在我国现存历法中,《三统历》首次给出了完整的推算行星位置的算法。本文利用计算机程序模拟了《三统历》中的行星算法,并讨论了《三统历》颁行初期30年的行星计算精度。计算结果表明,《三统历》颁行初期30年内木星、金星、土星、火星和水星的赤经绝对误差最大值依次为17.71°、16.76°、16.84°、34.81°和28.83°。进一步分析表明,行星晨始见时刻、行星动态表的构造和会合周期的取值是影响《三统历》行星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太初改历考     
太初改历是中国历法史上至关重要的大事。目前能够找到的有关太初改历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始史料记载,只有《史记·历书》和《汉书·律历志》两部著作。从这两部史料出发,进而探讨太初改历的历史原貌是这一问题的关键。而《历书》全篇未载历名,制历人不详,《历术甲子篇》确已被篡改,故其可靠性存在疑点。因此,司马迁是否撰著此《历书》也是存疑的。本文还探讨了太初历与三统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先秦宇宙生成论主要以道家“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为代表性模式,这一模式直接主导并催生了汉代以《淮南子》为代表的宇宙生成理论。《淮南子》丰富了先秦宇宙论的内容,充实了传统的宇宙生成论内涵。本文即以宇宙生成论的哲学视角,对《淮南子》由上及下、由主及次的音律生发逻辑梳理分析,继而对其以数生律、律历相生,从而突出“数”的生成机制和“律历合一”的文化统和性深入阐论,旨在进一步探察《淮南子》音律生发逻辑所蕴含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7.
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给出定朔算法的现代模型和重建模型,并依此分析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合朔推步算法,梳理了从《乾象历》到《大统历》中国传统历法中合朔算法的变化和演进过程,指出中国古代大多数历法的合朔算法都是不完整的,仅有《大业历》、《皇极历》和《大统历》等少数几部历法的算法与重建模型一致.  相似文献   

8.
“五困生”即存在经济困窘、心理困扰、思想困惑、学习困难和就业困境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在校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关注和解决“五困生”的实际困难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解决“五困生”问题应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人文关怀,通过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当前,思政课教学存在碎片化、零散化现象,教学时间效益不明显。融合时间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构建“十时五度五点”思政课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师树立思政课教学时间效益观念,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运用“十时五度五点”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益,要精准把握“十时”、努力提高“五度”、有效运用“五点”,实现思政课教学时间效益最大化,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能,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宋代历法中记载了多种日食食限和判定日食的方法,直到《纪元历》,这些方法才最终得到完善和定型。中国古代历算家很可能首先知道了春分日正午时刻的月亮视差,然后通过修正得到任意时刻的月亮视差,来解决月亮视差对日食的计算问题。《纪元历》以前的唐宋历法通过推算月亮在黄道内外来判断有无日食,从《纪元历》开始,历法中才使用食甚时刻视月亮到视黄白交点的距离来定义食限。中国古代阴阳历食限不相等的原因是:历法家首先给出阳历食限,即春分正午时真黄白交点到视黄白交点的距离,约为6度,然后定出阴历食限,约为8度。  相似文献   

11.
彝族十月年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与彝族十月太阳历有着密切联系。自古以来,彝族十月年期间彝族人民拜祖、祈福、迎新、拜年等节日活动使十月年成为彝族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彝族十月年的参与主体、仪式程序发生了显著变迁,国家权力和市场因素的介入使其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现存北宋初期笔记小说中有关五代十国君臣形象的记载较多,其中君王形象可以大致分为雄勇谋略型、节俭勤政型、骄奢淫逸型、风流才子型;官吏形象可以大致分为风流放旷型、质直多才型、韬光避世型、英勇善战型。君臣关系也可以大致分为君明臣贤和睦型、君臣享乐和谐型、君疑臣忌紧张型。这些德行性格或同或异的君臣形象是兵燹频生而又浮华精彩的五代十国时期的一道特殊风景。  相似文献   

13.
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战乱不断,官学处于衰败之中。在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的教育几乎为私学所取代,私学成了占主导地位的教育形式。但由于社会政治环境的差异,五代十国的私学发展也很不平衡,私学发展主要在南方地区。通过五代十国私学的介绍,旨在揭示其在教育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历史学和彝学研究的角度指出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如清气浊气论 ,青红白黑黄的“五色观”、“天、地、人”三才文化 ,刻划文字 ,古天文历算 ,人体科学的古老概念 ,“变”哲学的渊源等在众多彝文古籍中均有记载 ,彝文古籍较多地保存了中华远古文明的老根子 ,彝文古籍跟汉文古籍一样同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宝库。  相似文献   

15.
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俳优事业继续保持发展势头,除了五代中央政权继承了唐代的教坊司俳优外,各地方割据政权的帝王将相也都蓄养俳优。这些俳优当中,有些人凭借帝王宠信,取得刺史、御史大夫等官职为害一时;也有人为了讽谏借喻,为民请命而被人铭记。此外,亦有俳优通过投身战争或参与各割据政权事务,转而成为王侯将相。俳优通过自身扮演的不同角色,对五代十国历史走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彝族十月历文化园的建成,是当今彝学研究成果开发利用的成功范例,也是中华优秀文化具象展示的精品力作,当中外游客身临其境为彝族精湛历法而惊叹之余,尘封的岁月已记录下开拓者拂尘拾珠的探索历程,并彰显出十月历被发掘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五色"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它来自于彝族的天文学和人类的起源学说,在彝族古老的医学、文学和天文学著作中有较多体现,并充分体现在彝族的祭祀活动、传统建筑、传统服饰以及彝族人民的审美意识等日常生活中。彝族"五色"是相生相合共生繁荣,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大足北山石刻第254号的初步分析,认为主尊像为阿弥陀佛、观音、地藏,侧壁造像为十王和判官,并认为该龛在题材上,具有浓厚的世俗化佛教色彩。其中的十王造像,对于探讨大足石刻同类题材的演变,尤其是五代时期,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发展线索。同时,该龛存有准确的铭文,为深入了解地狱神灵系统的演变,提供了早期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主体设计体现了天地阴阳的易学理念。与表现一年阴阳两季的彝族古老历法可能有文化上的关联。彝族的祖先古羌族——氐羌生活在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时代。其主要分布地域即西北渭水流域也是传说佚羲女娲阴阳八卦文化的发源地。学界认为八卦脱胎于彝族十月历,伏羲是彝族祖先。晚期红山文化是当地原生古文化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相碰撞、融合的产物。这说明,牛河梁遗址群的设计理念应该有更古老的易学传统,与古羌族的历法以及伏羲文化相关联,从而成为中国易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对后世的易道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牛河梁申遗的核心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先秦五行世界图式之系统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行学说被学者称之为"中国人的思想律"。它既与初民早期的民生日用密切相关,又为当时认识世界提供了完备的解释体系。五被抽象为数字崇拜对象。世界的物质性使人们最终选择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作为宇宙万物创生过程的承担者。五行被作为世界图式的系统化表述是《月令》,它具有行政年历的社会功用,还具有早期自然哲学体系的色彩。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试图解释人类社会的历史运动。二者均作为先秦时代五行思想发展体系的最高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