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民族声乐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 :以“情”为核心内涵 ;以“字正腔圆”为审美取向 ;“声音”音色的选择具有独特性 ;具有“润腔”特征的创造性歌唱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声乐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以“情”为核心内涵,以“字正腔圆”为审美取向,“声音”音色的选择具有独特性,并且具有“润腔”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以情代声、情景交融,以字正腔圆为审美取向,音色明亮、“靠前”,以润腔手法形成韵味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黎蓉 《现代语文》2007,(4):29-30
宋代山水诗以其独特的美学面貌在宋诗中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宋代山水诗的美学精神,通过对客体意象、主体心境与态度、审美方法的考察来探寻其以“自然”为美、以“淡远”为美、以“闲适”为美、以“趣”为美及“同构”为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来玉英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3):74-75,81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的诗歌审美特征和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等理论,形成了严羽美学思想的三大理论体系。即以“妙悟”说为审美主体论、以“兴趣”说为审美特征论和以“入神”说为审美理想论,至今在诗歌创作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明文学作为地方文学形态在浙东这古老土地上早已存在,虽几经起伏,但文学形态完备,时有创新。从审美角度观照,四明文学中的诗、词、曲、赋具有较大的审美价值,形成了以“悲壮为美”、“清丽为美”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老舍作品以“京味”和“幽默”著称于世,其幽默具有多元互补的开放性特征,具体表现为“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内涵,婉而多讽的艺术风格和悲喜交织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8.
绘画被称为“造型艺术”,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绘画艺术属于二维空间的艺术,以再现为主,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表现性;绘画艺术的题材非常广泛,一切可见的、或者可以转化为视觉形象的均可入画。以水墨为代表的中国画与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画大异其趣,具有“以形传神”与“模仿自然”的独特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当前,基础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带有与其相关特征的词汇也经常出现在音乐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但是,必须承认,我们对有关“以审美为核心”的很多概念理解得还不够完善,因此,所谓“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实践也必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想要更有意识和更有成效地开展“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正确地理解“以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的认识模糊原因、提出其背景及涵义是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天真”具有很大的概括性、普遍性和与人类心灵相通的灵性,其实质是艺术真实与审美情感的真实性。“空灵”是诗歌自身审美特性及表现形态上的重要特征,是“虚”、“实”的有机统一体。它使艺术形象更具有诱导性与再造性,让读在鉴赏作品时借以拓展知觉、联想的空间,形成一种审美心理环境,使审美效应由此衍生扩展,收到“言近旨远”,“不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天真”说是就诗人思想情感方面立论,“空灵”说是从诗的内在审美特征方面立论,二结合体现出张问陶诗歌美学特征方面立论,二结合体现出张问陶诗歌美学思想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天真”具有很大的概括性、普遍性和与人类心灵相通的灵性,其实质是艺术真实与审美情感的真实性。“空灵”是诗歌自身审美特性及表现形态上的重要特征,是“虚”、“实”的有机统一体。它使艺术形象更具有诱导性与再造性,让读者在鉴赏作品时借以拓展知觉、联想的空间,形成一种审美心理环境,使审美效应由此衍生扩展,收到“言近旨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天真”说是就诗人思想情感方面立论,“空灵”说是从诗的内在审美特征方面立论,二者结合体现出张问陶诗歌美学思想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审美娱乐”范畴作为审美文化语境中的一种普遍景观和重要特征,具有特定的内涵意义,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纯粹的娱乐”,而向“娱乐”范畴的深层意义上扩展,是一种审美层次上的心灵愉悦;在其美学特征上具有“审美快适性”和“审美解放性”,并产生一种“溶解性的美”,具有自身的积极意义;但是在承认“审美娱乐”的合理性的同时又不能放弃清醒的价值评判,对于当下娱乐文化中追求感官刺激和趋于媚俗的现状,应该进行必要和迫切的审美导向,以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张俊  孙超 《黄山学院学报》2005,7(2):102-105
李白诗境堪称古典诗歌意境的典型,它包孕着“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具有“主客融一”的表现特征和“时空虚拟”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兴象”是盛唐文学理论家殷皤在《河岳英灵集》中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本文以理论与创作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对殷番的“兴象”说进行研究。从创作主体入手。对“兴象”说进行重新阐释,殷璠“兴象”说的理论内涵是指一种带有盛唐诗人审美特征的具有诗人深厚的思想和充沛的情感,并且具有感发性、语言凝练自然的审美意象。“兴象”说对于矫正齐梁浮靡文风和总结盛唐时期诗歌总体特征都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又对意境理论的形成具有开启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细览西晋诸贤之诗,并将其与建安、正始诗歌比较,不难发现西晋诗歌独特的审美特征。概言之,西晋诗歌独特的审美特征具有两种质的规定性:一是“力柔”,二是“采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法的“韵”是一个导源于人类身体感性审美的范畴,它以书法作品的节奏、韵律、情调等形式语言为依托,呈现人类精神本质至深层次的境界。唐宋以来,“韵”的审美话语表达机制成为了士大夫文人在书法活动中表现个性自我或标榜高蹈的一种凭借,呈现官本位文化特征的话语表达机制;当代书法虽然也秉承了传统的表达机制,但由于大众文化的作用,使得书法之“韵”的表达手段或对象化机制转化成为了一种“余韵”特征,具有广泛而普遍的平民化色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楚漆器艺术的造型、纹饰、色彩出发,着重对其审美表现特征进行了考察,认为楚漆器艺术的审美表现方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以圆融贯通的造型方式 表现神秘秘虚幻的精神氛围,以富艳精工的纹饰传达“有意味的形式”,以惊采绝艳的色彩复现神秘玄远的生命观念,这些特征不仅是楚人审 物化和艺术能力的生动体现,而且还是楚人具有原始思维特质的精神逻辑顺序的显现。  相似文献   

18.
这里以王国维对意境“其内足以摅己 ,其外足以感人”的著名论断为主线 ,从舒展审美主体 ;唤起审美体验 ;净化审美主体三个方面 ,结合具体诗例 ,阐述了意境具有使审美主体获得审美陶冶、审美净化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丑形象”是语文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丑形象文本”进行美学探索,对于挖掘语文教学的审美内涵、拓宽语文审美教育的渠道以及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就语文“丑形象文本”的类型、特性和审美本质进行探讨,以期对它的基本审美特征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从现代叙事本文“情境化”倾向切入,探讨了叙事本文中“情境”的构成、存在方式,其审美机制和审美特征,将其与中国传统的意境、境界等审美范畴比较、区分,确立“情境”作为审美范畴在叙事本文研究中的作用,以填补现代叙事本文研究中因传统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淡化带来的审美范畴的空缺,为现代叙事本文研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