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研究的文化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提出了制约翻译过程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诗学和赞助人两要素也都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是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它们的关系密不可分。意识形态因素决定着主题的选择和表现的形式。本文主要结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从而验证:翻译过程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包括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和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两部分,其中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涉及了该社会中赞助人的力量。两种意识形态共同起作用,通过译者的主体性对翻译材料和翻译策略进行选择,从而实现对翻译活动的隐性操控。  相似文献   

2.
郝广丽 《文教资料》2008,(35):53-54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提出了制约翻译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主要的因素.辜鸿铭的翻译活动无疑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操控力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3.
勒菲弗尔的翻译改写理论认为赞助人、意识形态、诗学形态等方面对译者的翻译策略起关键作用。笔者以《七律·长征》的斯诺英译本以及许渊冲英译本,从上述理论出发,剖析两位译者的翻译操控与截然不同的翻译选择。  相似文献   

4.
杨文睿  王伟 《文教资料》2010,(20):43-44
本文结合勒菲弗尔的操控学派理论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分析《名利场》的两个中译本——杨必译本和彭长江译本,对比两译本所体现的不同翻译倾向,并进而证明:翻译过程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包括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和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两部分。而两种意识形态交互影响,使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产生了不同的翻译结果。  相似文献   

5.
翻译研究文化派的典型代表勒费维尔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它更是译者对原作进行的重写,并且指出操控文学翻译的重要因素,即赞助人、诗学和意识形态。其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诗学和赞助人两个因素也都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是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它们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以勒费维尔的重写理论为理论支持,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阐述不同的意识形态对《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翻译策略的操控。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选集》英译长达数十年之久,是中国翻译史上一次严肃重大的翻译活动,是国内外著名翻译家和学者的智慧结晶。勒菲弗尔指出翻译即改写,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改写主要受到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的操控。本文从诗学操控的主流诗学角度出发,从翻译策略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主流诗学的操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译者迎合主流诗学有利于正确传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7.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Lefevere)在<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一书中提出了制约翻译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主要的因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个人的意识形态会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定,论文以<红楼梦>的霍译金陵判词为例来说明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勒菲弗尔的“重写”理论,译者对原作进行重写是为了迎合主流诗学,而诗学又受意识形态支配。因此,可以说,译作是译者意识形态对原作的操控的结果。本文将通过研究“爱情”的徐志摩译本探讨译者意识形态对诗歌翻译的影响,以证明意识形态对诗歌翻译不可低估的操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代表人物Lefevere在他的力作《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一书中提出了制约翻译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主要的因素。根据Lefevere的理论,文章分析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如何受到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的影响和操控,从而使翻译结果不同。不过,翻译毕竟是译者的行为,其中也有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使然。  相似文献   

10.
李甜甜 《海外英语》2014,(14):133-134
勒菲弗尔提出的翻译改写理论强调了意识形态、诗学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通过比较研究鲁迅的小说名篇《孔乙己》的杨宪益译本与威廉·莱尔译本,并进行典型实例分析,说明了两位译者的不同版本是受译者当时所处的社会意识形态、诗学观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翻译研究文化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的视角,分析研究傅东华的译作《飘》。从而得出结论,改写理论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探控着翻译活动,影响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改写理论是文化转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勒菲弗尔提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受到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对译文进行改写,以迎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需求。基于改写理论对《光之逝》汉译本进行研究,剖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的改写创作,以促进译本在中国市场的传播,并为广大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旅游文本翻译有时会受到译者所处时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诗学观的操纵。文章从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入手,探讨了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对旅游翻译的影响。在旅游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操纵策略,以消除中西方语言文化上的隔阂,确保翻译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晓韵 《文教资料》2011,(18):13-15
译者是在其所处的主流意识形态与诗学的操控下进行翻译实践活动的。但是,这种操控不仅包含被动操控.而且包含主动操控,它是翻译主体性受到压抑和获得张扬的对立统一。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其主体能动性不容忽视。本文通过研究徐志摩的诗歌翻译,说明译者在受到翻译操控的同时也能彰显其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俗语是一个国家文化在语言中的结晶,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对俗语的误译、错译容易造成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化的误会和排斥,因此俗语翻译的研究十分重要。安德烈·勒菲弗尔指出,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还会受到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等因素的操纵。在意识形态的操纵下,译者对翻译材料、翻译策略的选择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葛浩文《丰乳肥臀》英译本为对象,通过对比译作与原作中的文本,分析了意识形态,诗学以及赞助人等因素对葛浩文《丰乳肥臀》译本的影响。研究表明,该译本是葛浩文对原文本的一种改写。在翻译《丰乳肥臀》的过程中受到了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操控着葛浩文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对中国当代作品外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漫长的翻译史上,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主体,角色尽管没有发生变化,但其地位却从长时期地隐形走向凸显。尤其是在西方"文化转向"之后,译者的地位问题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在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是约束和限制译者三要素,其中,后两个要素同意识形态紧密联系,也是意识形态的体现。文章尝试以《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英译本书名的翻译为例从意识形态层面来分析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从而验证在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直接操控译者,但同时也是译者在艺术再创作过程中其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翻译研究不仅要注重语言层面的转换,更要注重对语言外部诸多因素的研究。由比利时比较文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费弗尔提出的改写理论充分注意到翻译中语言的外部诸多因素,认为翻译是一种改写。在改写过程中,置身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改写者由于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等的影响,往往会更加偏重某一种翻译选材,并对原作进行一定加工调整,以使其和改写者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相符。本文以改写理论作为指导,从清末民初各阶段的主流意识形态出发,研究和分析清末民初翻译选材的特点以及意识形态对中国近代翻译活动的操控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选集》英译长达数十年之久,是中国翻译史上一大盛事。《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其英译活动在建国初期受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操控尤为明显。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为基础,从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三个方面探讨对《毛泽东选集》英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借鉴Lefevere的操纵理论,将辜氏译本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分析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三因素对他的操纵,解读他为实现翻译目的对原文进行大胆改写的行为,以期证明身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译者在译介过程中受三要素操纵的同时,也改写、操纵原文,使其与他所处的社会和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相符。由于符合英语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及诗学,辜氏译本有效地宣扬了中华文明,为中国在当时丧权辱国的情况下,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