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伟 《华章》2011,(34)
伟大的思想家们往往能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穿越时空达到理论的惊人契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发表早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问世10年,但卢卡奇在研究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上就已经提出了物化的学说,可谓殊途同归.本文主要探讨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所提出的物化理论的含义和物化的消除,并把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相对比,以求对卢卡奇物化思想达到完整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的"总体"概念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其表层含义有马克思辩证法的意味,其深层含义则有黑格尔思想的痕迹;其逻辑演化的进程,以社会存在为前提,又体现着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原理。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这个命题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理论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其视为"唯心主义"、"修正主义",而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如科尔施、马尔库塞、萨特等人却奉之为圭臬。本文就"自然"这个概念在卢卡奇转入马克思主义并参加革命活动之初所指含义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卢卡奇对"自然"概念社会性理解是为了揭露现代科学意识具有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性质,从而打破物化意识的僵局。  相似文献   

4.
异化问题既是现实生活问题,也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异化观和卢卡奇的物化观在概念内涵、产生根源和克服途径方面均有着不同。马克思严格区分了对象化与异化,而卢卡奇却将对象化与异化等同起来;马克思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将异化产生的根源归结为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卢卡奇认为异化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现象;在克服异化的途径上,马克思诉诸的是生产劳动,而卢卡奇诉诸的则是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阐述了阶级意识理论。这一理论是在马克思阶级概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促进了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把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了物化理论,即人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成了对他说来是客观和对立的东西。为摆脱物化的束缚,卢卡奇强调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能动性和革命实践性,指出马克思的总体性范畴是改变物化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都是从异化或物化现象的批判角度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他们的批判都紧紧围绕着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现象而展开的.但从其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涵义范围界定等方面,二者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区别.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创立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的中介环节.物化思想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二者有着许多相似性,但在理论起点、概念表述和消灭途径等方面又存在着相异之处.这些方面需要我们从理论内涵上深入把握,以便厘清二者的异同.本文就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粗略的对比探讨,并且说明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于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阐述了阶级意识理论。这一理论是在马克思阶级概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促进了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同一的主客体思想使《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八篇内容各异的论文,形散而神不散,它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线索概念,是理解《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较好切入点。卢卡奇试图与马克思在价值取向上保持一致,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来审视黑格尔哲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历史”概念的阐释进行文本梳理,对其“历史”概念作全面理解,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也即其历史科学提供基础。我们认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所言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历史从根本上而言就是人类实践的展开:历史是人及其实践活动前提与基础,历史表现为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历史与人自身的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技术的历史本质和广泛社会意义,推动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及以理想的价值观念促进未来技术进步等方面探讨了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以及对技术的异化做出了批判。最后指出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是技术哲学重要的研究领域,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在国内外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了全面研究,创造性地研究了社会发展的动因、手段和形式。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系统论,即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发展过程论,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动态过程。历史主体论,即人是全部历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担当者,社会通过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存在和发展。社会自然统一论,即人类社会的历史和自然界的历史是统一的,人类史和自然史彼此相互制约。世界一体论,即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历史愈将成为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概念,关系性是这一概念的根本规定。作为马克思历史认识论的主要对象, 它产生于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异化"概念包含着一个最基本的含义,即,当说一种东西成为一种"异化"的力量反过来压制人、左右人时,就有一个预设在里面,即,这种东西本来应该属于人,为人所控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异化劳动"概念的第一个规定性,劳动产品的异化时潜藏着工人的劳动产品本来应该属于工人的预设;在阐述"异化劳动"概念的第二个规定性,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时潜藏着劳动本来应该是为人所自由掌握和运用的人的本质的预设;在阐述"异化劳动"概念的第三个规定性,人的类特性的异化时包含着自由自觉性本来应该是人的类本质的预设.挖掘出马克思《手稿》中的应然预设,有助于我们对《手稿》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既体现了人与人的世界的同一,又体现了人与人自身的同一.这种同一内在地要求必须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基础,确认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一切从人出发,充分反映人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树立一切依靠人和人民群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王璐 《教学与研究》2006,46(9):57-62
在马克思经济学中,节约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和深刻内涵的重要概念。马克思认为,时间的节约相当于生产能力的发展,也等于必要时间的缩短和自由时间的增长。以此为基础,马克思在将节约范畴联系到未来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联系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统一。由此,从节约与发展相结合角度探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节约思想,对于指导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概念是马克思著作中的一个基本范畴。从法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分析,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有一个逐步演变和提升的过程。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不仅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理论突破口,而且也是整个市民社会思想史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传播:用时间消灭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马克思关于“用时间消灭空间”的传播理念,探讨现代传播的时空特征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追述西方马克思主义新意识形态理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现点出发.深入分析意识形态的内涵和功能,批判了新意识形态理论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特性当作一切意识形态的共性。进而批判了从科学技术日益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出发把科学技术当作一种新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想。并对当代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关系进行相应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