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牌类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组织性、纪律性,还可增进同伴之间的友谊,值得提倡。指导幼儿牌类游戏,首先要为幼儿准备好纸牌,纸牌上画的内容应该是幼儿熟悉的事物。游戏前,要让幼儿认识和熟悉牌,对牌产生兴趣,然后讲清楚游戏规则,使幼儿懂得玩法。刚开始时教师或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  相似文献   

2.
游戏活动是幼儿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益活动。同时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能增强幼儿体质 ,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进行幼儿游戏活动 ,幼儿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且心情愉快 ,朝气蓬勃。通过玩游戏 ,他们的身体各部位都可以得到锻炼。因此 ,在幼儿园教学中我经常给小朋友玩“踢过小沟”、“玩瓶子”、“老鹰抓小鸡”、“纸牌巴巴变”等等的游戏。就拿玩“踢过小沟”这一场游戏来说吧 !这个游戏中让幼儿分成两队 ,分别相…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活动中,区域材料的投放往往影响幼儿游戏的内容和进展,并且它能支持和发展幼儿的游戏行为,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工具。纸牌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又是容易找到的材料,我尝试从"纸牌"入手,帮助幼儿从这一材料进行重新认识和经验重组,从而挖掘其更多的教育价值。本文以纸牌游戏为例,阐述了大班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从区域活动材料收集、区域活动主题的划分以及各个区域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确保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幼儿在和老师的接触中,常常伴随着情绪与情感的体验。而幼儿对教师的教育态度的体验又是最敏感、最细微的。孩子们渴望从老师那里汲取爱的温暖,受到彭舞,感受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因此,教师对幼儿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态度,对幼儿的情绪与情感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感染,而教师的教育态度对幼儿的情绪、情感的感染力是最大的。如在一次游戏中,有好多小朋友刚玩一会儿就走开不玩了。这时我参加到游戏中,和小朋友一起玩,那些走开的小朋友,看见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玩得那样热闹,又都回来参加游戏了,而且玩得很开心。  相似文献   

5.
一游戏活动开始。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做什么游戏呢?”小朋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要做娃娃家游戏。”“我要搭动物园。”“我喜欢看书。”“我要做做玩玩。” (这些都是幼儿最近常玩的游戏)  相似文献   

6.
爬娃     
目的:发展幼儿爬行与听信号行动的能力。准备:“爬娃”机动玩具一个,幼儿围在桌旁。玩法:教师让幼儿观看爬娃机动玩具表演,并提议同爬娃一起玩。游戏开始,教师操纵“爬娃”。爬娃动,幼儿动;爬娃停,幼儿停;爬娃举手,幼儿举手……游戏玩几遍后,教师说:“爬娃只会爬,我们小朋友的本领可比爬娃大多啦!会走、会  相似文献   

7.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它能满足孩子向往、想象、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要。为强化游戏的德育功能,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谦让教育渗透到游戏过程中,为幼儿创设协商玩、轮流玩和互相谦让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协调和克制,能为满足同伴的愿望作出让步。具体做法是: 一、向幼儿讲明谦让的粗略含义如教师说:现在有三个小朋友都想当娃娃家的妈妈,可是娃娃家只需要一个妈妈,那么其中两个小朋友就要作出让步。这样使幼儿粗知谦让的含义,建立初步的谦让概念。  相似文献   

8.
游戏两则     
一、谁盖得快这则体育游戏,可让幼儿练习听信号四散跑,从中培养幼儿的机智与灵敏。游戏前在活动场地上画一个长4米、宽2.5米的长方形,再将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塑料瓶,均匀地分散在长方形边线内,同时发给每人一个塑料瓶盖。小朋友列队在长方形四周。游戏以教师的铃声为信号,小朋友听到铃声立即  相似文献   

9.
目的:1.通过游戏较熟练地分辨单数、双数,并知道单数、双数的排序规律。 2.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准备: 1.小玩具若干,1~10的点卡1套,1~10的数卡1套。 2.不同颜色的垫子两块。过程: 1.第一次游戏,复习10以内单数、双数。①今天,我们来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游戏规则跟以前的有点不同。请小朋友仔细看、仔细听。②教师扮老狼,报1点钟、3点钟、5点钟时回头,报2点钟、4点钟、6点钟时不回头。③提问:游戏规则有什么变化?老狼什么时候回头?什么时候不回头? ④根据幼儿回答,教师把数卡分放在两块垫子上,请幼儿找出“老狼”回头的规律。⑤游戏1~2遍。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即双数整点时跟着“老狼”走,单数整点时不动。  相似文献   

10.
对于刚升入小班的幼儿来说,午睡是最头疼的事情。今天,吃过午饭,散完步,我带领着小朋友回到活动室,刚才还有说有笑的蓓蓓小朋友,马上就哭了起来。我怕其他小朋友受到影响,就赶快采用游戏的方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一招还真奏效,其他幼儿没有跟着哭闹。我灵机一动,何不尝试用此方法引导幼儿入睡。当组织完幼儿喝水、入厕后,就和小朋友玩起了“听音”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先请小朋友们听一听,活动室有什么声音?”由于活动室声音嘈杂,小朋友们说:“什么声音也听不见!”接着,我就用神秘的语气告诉他们说:“老师听见…  相似文献   

11.
相信每个老师都曾遇到过这类事情:上课时,所有小朋友都在认真听讲,却有一个幼儿站起来大声说: “老师,某某踢了我一脚”;游戏时,时不时有幼儿说这个小朋友不乖或那个小朋友又在哭等,让教师觉得焦燥万分却又不能忽视,每每为处理这些小事而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12.
游戏说明:老师发给幼儿1~9数字卡片人手一套。音乐起,全体小朋友拍手伴唱,当演唱到第六小节时,老师出示加法或减法计算式卡片,幼儿用卡片上的数字回答计算结果。如老师出示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园,我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全体小朋友在愉快地游戏,老师发现某个孩子行为不好,于是就立即高声大叫:“××,你怎么搞的,快坐好,别讲话!”等等,结果是老师自己破坏了小朋友们安静而愉快的游戏气氛。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师,在小朋友游戏时,应尽量少讲话,多巡回指导,养成幼儿安静游戏的习惯。对不守游戏规则的幼儿,应轻轻走过去告诉他,也可用暗示的方法提醒他,如  相似文献   

14.
1.初步培养幼儿的方位概念:上、中、下。2.会正确地认识上、中、下方位。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2.课前把需要用的小棋子都摆在插板上。一、游戏导入1.复习1-10的点数教师弹琴“十个小朋友”,幼儿随琴声边唱边插棋子。(收棋子也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要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还要主动地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提示性问题。小班的幼儿对玩什么怎么玩,在游戏前没有明确的想法,在游戏中他们边玩边想,有时还会出现不知道玩什么的现象。如玩《娃娃家》游戏时,孙玲小朋友手里拿着小锅东张西望。我问她:“你在干什么?”她一个劲地“嗯”,嗯了半天也没说出个什么,我又问她:“你手里拿的小锅是干什么用的?”并随手拿起一条塑料小鱼在她面前  相似文献   

16.
游戏目标:1.发展幼儿侧身走的能力和提高幼儿手部的平衡。2.帮助幼儿学会等待,有等待的耐心。3.孩子与父母的合作精神,增强亲子感情。游戏准备:报纸若干张,音乐带,录音机,易拉罐或小球若干个,筐子四个。游戏玩法及规则:1.先集中家长和小朋友到一个安静地方坐好,教师介绍游戏的材料、名称和玩法,交代好家长的任务,请幼儿都坐在家长前面。2.两位教师示范游戏的玩法:先把大张的报纸放在地上,接着在已准备好的筐筐里取出易拉罐放在报纸上,然后家长与幼儿分别两手拿起报纸的四个脚,跑到对面把易拉罐放进空筐里面。3.幼儿与家长分成两队进行比赛,…  相似文献   

17.
正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要组织幼儿开展游戏、盥洗、就餐、午休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每个环节的衔接处,教师多用语言提示的方法,告诉幼儿进行下一个活动,如:"请小朋友把玩具收起来,我们要出去锻炼了"、"请小朋友把椅子放整齐,准备上课了"、"请小朋友排好队,准备散步了"……为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笔者在教学时尝试用音乐做媒介组织活动,恰当地适时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让他们自然地接受音乐熏陶,生活在音乐的天地中,以激起愉悦的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我经常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绘画的机会,日积月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特别喜爱的活动,常常是游戏结束了,孩子们还兴味无穷。我就趁机让幼儿把游戏活动的内容和场面画下来,讲给教师和其他小朋友听。比如“揪尾巴”这个游戏,幼儿都喜欢玩。在玩之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幼儿在玩“幼儿园”游戏。当“老师”的幼儿双手背在身后,正瞪圆双目,严厉地批评“小朋友”。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该班教师的身影。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做游戏、对话、看图画、唱歌等形式教幼儿学习儿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游戏式:幼儿的学习应当是游戏式的。让幼儿在玩中体会和理解儿歌的内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和小朋友一起玩汽车,我拿出大大小小的玩具汽车让小朋友你开过来,我开过去,一边开一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