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外科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情绪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20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而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均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手术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缓解状况明显要弱于针对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情绪进行护理的实验组,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护理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患者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焦虑情绪均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使得患者能够更为积极的接受手术治疗,使得患者能够树立对抗病魔的信心,有助于保障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使得患者可以更快的恢复健康,可以说,针对外科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情绪进行护理,有其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通讯、网络信息、社交软件给高校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焦虑情绪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高校中蔓延。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与他们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和控制焦虑情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进行高中生物学习的时候,焦虑情绪是影响生物学习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自身出现的焦虑情绪进行重视。由于高中生物学科的特性,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焦虑情绪,不利于好的学习效果的取得。本文主要对高中生物学习焦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改进学习过程中出现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
当今大学生在校期间产生焦虑情绪的实属不少,其焦虑情绪的产生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并且这种情绪的持续存在会对大学生身心带来严重危害.为使我们大学生能自我解除心理困扰,保持健康心理,我们提出了五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自我调适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焦虑情绪的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玉兰 《科教文汇》2007,(3S):47-47
当今大学生在校期间产生焦虑情绪的实属不少,其焦虑情绪的产生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并且这种情绪的持续存在会对大学生身心带来严童危害。为使我们大学生能自我解除心理困扰,保持健康心理,我们提出了五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自我调适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6.
李发君 《百科知识》2021,(18):52-53
社交焦虑障碍是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生活中,同时存在处于低亚临床水平、程度较轻未出现功能性损伤的社交焦虑倾向群体,表现为害怕陌生人在场或者受到在场人员审视的社交情境.已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群体近年来受心理因素困扰的人数较往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焦虑问题与人际交往问题是经常出现的问题,高社交焦虑群体数量占总人群数量的27.2%~42.0%.社交焦虑个体会出现攻击性倾向,严重者发展为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部分研究者开始关注社交焦虑领域,但现有研究中对于社交焦虑群体在认知加工方面的研究探讨较少,个体应对情绪冲突的能力也是其认知控制能力的体现,但在当前研究中社交焦虑个体面临情绪冲突时的表现尚不清晰.相关研究表明社交焦虑个体常常会过度关注某些特定信息,表明其情绪冲突控制能力可能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7.
钱荣 《科教文汇》2014,(4):195+200
学生从高中迈向大学,经历"心理断乳期",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出现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出现多方面适应困难,经咨询师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等心理咨询方法,帮助改变了原有的认知模式,缓解了焦虑情绪,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钱荣 《科教文汇》2014,(12):195-195,200
学生从高中迈向大学,经历“心理断乳期”,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出现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出现多方面适应困难,经咨询师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等心理咨询方法,帮助改变了原有的认知模式,缓解了焦虑情绪,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冯兰 《内江科技》2012,(4):57+80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使患者产生较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引起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甚至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因此,手术室护士加强术前访视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以听力教学和焦虑理论为基本理论支点,探讨听力焦虑与四级听力成绩之间的关系。利用社会科学统计法来统讯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焦虑情绪在英语听力过程中普遍存在,而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有助于降低焦虑情绪从而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11.
储雪妮  施星妤  葛萍 《科技风》2022,(2):166-168
目的:了解实习前定向医学生焦虑情绪的特点,为学校更好地执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政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结果:实习前的焦虑情绪反应中,男生焦虑情绪比例明显低于女生,学生干部焦虑情绪比例明显低于非学生干部.结论:提出若干建议,来应对J学院免费医学生实习焦虑情况.  相似文献   

12.
焦虑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不安、焦急、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例如,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答不出时,就可能产生焦虑。焦虑从不同角度可分为正常焦虑与神经过敏性焦虑。从其程度与反应特征可分为:低焦虑,适度焦虑和高焦虑。研究表明:若高焦虑与高能力结合,会促进学习;当高焦虑与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相结合时,则会妨碍学习,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足以应付紧张、不安的情绪干扰。一、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情感对于中差生来说,一堂课45分钟尤如一天,在课堂上如坐针毡。他们的焦虑显而易见,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状态以…  相似文献   

13.
焦虑,是现今人人都会出现的一种不良情绪状态。升学、考试、就业、升职都会带来情绪的起伏,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就会被焦虑所侵蚀,甚至会变为焦虑症,这既会影响生活,也会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  相似文献   

14.
徐云 《科教文汇》2014,(12):197-198
分离焦虑是指当孩子和亲密的抚养者面临分离时,会产生一种不安情绪和不适应行为,而这种情绪和行为,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它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新入园的幼儿分离焦虑主要是由陌生环境、人际关系以及自身的适应能力所导致的,根据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出缓解策略。  相似文献   

15.
徐云 《科教文汇》2014,(4):197-198
分离焦虑是指当孩子和亲密的抚养者面临分离时,会产生一种不安情绪和不适应行为,而这种情绪和行为,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它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新入园的幼儿分离焦虑主要是由陌生环境、人际关系以及自身的适应能力所导致的,根据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出缓解策略。  相似文献   

16.
徐影影  闻素霞 《科教文汇》2014,(24):207-208
本文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某中学250名初中生,以自评抑郁量表(SD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为测量工具,筛选抑郁、状态焦虑得分排在前30%的学生60名。以表达性写作实验和追踪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表达性写作方式对中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干预的效果;分析情感表达与认知加工在表达性写作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写作方式都能有效改善中学生负性情绪;表达性写作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是通过表达宣泄负面情绪后,经重新评价负性事件达到改变对负性事件的认知来改善负性情绪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某中学250名初中生,以自评抑郁量表(SD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为测量工具,筛选抑郁、状态焦虑得分排在前30%的学生60名。以表达性写作实验和追踪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表达性写作方式对中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干预的效果;分析情感表达与认知加工在表达性写作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写作方式都能有效改善中学生负性情绪;表达性写作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是通过表达宣泄负面情绪后,经重新评价负性事件达到改变对负性事件的认知来改善负性情绪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旨在为高校面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心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过程]对381名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使用自编个人信息问卷及心理状态自评量表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使用SPSS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检验。[结果/结论]本研究中调查得到的学生自评焦虑得分粗分为32.51±7.61分,自评抑郁得分粗分为36.39±8.46分,对比国内常模有显著升高。在基础特征中,女性学生的焦虑情绪在疫情中受到更多影响。在风险传播上,通过以确诊病例数制作的风险划分表发现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出现边缘带效应,极低风险与极高风险地区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受到更多影响。在网络谣言传播上,参与过传播不实新闻的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在疫情中受到更多影响。高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对女性学生、来自较高风险地区学生给予更多关注。认真做好持续的疫情防护知识宣传和日常落实。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的培养,及时发布清晰的官方通知解读。  相似文献   

19.
白玫 《知识窗》2007,(7):60-60
美国杜克大学胡特尔博士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人脑习惯通过经验找出一定的模式作为预测未来的依据。当模式被打破时会刺激脑中掌管情绪的杏仁体,产生害怕焦虑,而促使人采取逃避这种由“感性脑”——杏仁体,来主导的情绪反应,正是很多人在作决策时失败的关键。而成功人士不同,当逆境出现,这些人的脑部是由“理性脑”——大脑额叶皮质来主控。  相似文献   

20.
16岁女中职生李某因与舍友闹矛盾,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不良情绪已泛化,病程两个多月,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采取了合理情绪疗法及角色扮演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解除求助者的情绪困扰,并基于人际交往的技巧指导。经过回访,李某能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焦虑、烦躁的情绪已消除,咨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