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项目化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等有什么根本意义上的区别?本研究基于对工作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分析,认为项目化学习中的“做”“动手”等实践属于“制作”,其导向的最终结果是现实世界中所需的服务或者产品;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中的实践则属于“探索”,指向的是知识、规律、方法的获得。项目化学习中的“制作”有助于实现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培养的统一,促进学生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担当精神。针对如何在项目化学习中充分实现“制作”的价值,本研究从项目选择、情境创设和项目评价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一线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健  薛苗苗 《知识文库》2023,(24):47-50
<正>项目化学习因其富有挑战性、着力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近年来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教学模式。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特征之一即为“真实”,本文基于案例制作LED宠物颈环,从“真实情境、真实作品、真实运用”三个方面浅谈在科学课堂中的项目化学习实施策略,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要求已经不仅仅是要“上好学”,还要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相似文献   

3.
<正>项目化学习以主题式、类群化知识体系为背景,通过营造真实可感的情境,借助驱动性问题,设置真实任务,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探究、批判评价等多维能力,是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立德树人”“素养导向”和“学习任务群”等理念的重要抓手。而统编教材的编排方式,则为践行项目化学习提供了最好的载体。本文即以统编教材五下第七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尝试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金英芳 《上海教育》2024,(10):69-70
<正>根据义务教育新课标“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的要求,上海市中小学开展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索和研究。项目化学习的主旨是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科项目来说,是指基于课程标准,设计与学科核心知识相关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主或者合作、探究,激励学生深度理解学科核心知识、提升学科能力、培育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5.
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旨在运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达到强化学科知识学习和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以“我是一名小小粉刷匠”为例,从四个方面管窥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化整为零”,聚焦核心概念;“化虚为实”,设计驱动性问题;“以高带低”,深化学习历程;“评价随行”,追踪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释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新理念,系统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3个教育根本问题。文章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新理念进行详细解析,从目标、框架、内容、方式、评价5个角度阐释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育人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郝晓芳 《江苏教育》2023,(44):74-76
<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项目化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聚焦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和样态。《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采用单元主题式的方式进行编排,主题化的学习内容适合采用项目化的学习方式。鉴于此,笔者和团队结合一上“我是小学生啦”单元,基于新课标要求,统整教材内容,依托“重构进程—项目设计—搭建支架—评价展示”这一路径,进行了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创新作业形式和内容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项目化学习倡导“在做事中学习”,强调要让学生关注真实的世界,让他们像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工程师、作家那样,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持续的实践。项目化学习改变了传统的作业形式,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发展,为“双减”落地提供了一种实践样态。  相似文献   

9.
金春雷 《上海教育》2023,(Z2):159-160
<正>作为“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实验校,在市、区两级项目组的引领下,六师附小组建了一支由校长领衔、覆盖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教师团队,围绕“让每一个孩子在主动发展中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基于学校3R课程的培育目标,依托活动项目,由点及面、统筹并进,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化学习的理论研习和实践研究,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成长,提升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学习)的缩写,是以问题为驱动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技巧为主要目标的项目化学习。在PBL的理念下设计微项目化作业,对“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有重要意义。一、探究类的微项目化作业设计首先,教师要确定好探究的主题。语文课上的探究类微项目化作业主题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1.
方燕华 《上海教育》2024,(10):52-53
<正>初中学校策划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带动艺术课程综合化实施是一种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实践。希望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23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实施项目化学习推动义务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成为上海市项目化学习实践与研究的新起点。《意见》中明确:“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指向两个以上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将自然、社会中真实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项目,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可结合相关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跨学科主题进行实施。”根据《意见》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初中学校应以艺术实践为基础,建立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综合。  相似文献   

12.
<正>指向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项目化学习是怎样的?如何通过项目化学习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先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你认为自己有创造力吗?什么样的挑战或环境会激发出你的创造力?它们有什么特点?你学会培养创造力的方法了吗?”这样问,是因为有时候人们会觉得自己没有创造力,会说“我不是艺术家”“我不是音乐家”“我不是诗人、不是小说家”,但我的观点是,每个人都有些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丁玉祥 《江苏教育》2023,(29):22-23
<正>项目化学习是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综合性、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认知活动形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科学思维”列为核心素养之一,并将模型建构能力作为科学思维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核心要素加以强调。随着“双减”政策的规范实施以及新课标的深度推进,如何实现教与学的深度变革,如何  相似文献   

14.
<正>项目化学习是遵循课程标准,围绕驱动性问题深入开展、持续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新修订的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强化学科实践,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基于此,学科项目化学习将项目化学习的基本理念融入日常的学科教学中,是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5.
项目化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策略一是以教材为基础,明确项目任务;二是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驱动问题;三是以素养为核心,开展探究实践;四是以评价为手段,提升学习实效。在项目化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核心素养到项目化学习目标的转化,要深化“学科实践”,要注重跨学科的融通性,要用高阶学习驱动低阶学习,设置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并具有探究的可持续性,要设置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化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立足于学科的关键概念与能力,具有在历史情境中开展探究、在任务驱动中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设计活动的特征,是涵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性素养与思维的方式之一。项目化学习在当前义务教育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实现学生自主思学的有效教学方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项目化学习设计思路有待明确,其实施流程亦有待完善。基于此,笔者以“北宋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为例,阐释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以飨方家。  相似文献   

17.
赵娅 《现代教育》2023,(12):36-4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着重强调了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和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项目化学习需要同时对项目成果和实践活动进行多方评估,因此作为一种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表现性评价与项目化学习适配度很高。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计“改编课本剧”项目化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基于核心知识,确定评价性目标;围绕驱动问题,开展表现性活动;形成项目成果,开发评价性规则。实现用高阶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新教材背景下,学科关键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在体现,包括学习理解力、实践应用力、创新迁移力三个能力层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之举就是在“大思政课”中提炼和萃取支持关键能力的因子,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系统构建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策略及整体框架,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程中,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是进行时。特别是21世纪初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初步建立起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传统教学的样态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变,在学习方式和育人模式变革上出现了不少典型。然而,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课程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加之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不断将课程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也谈更新教育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更新教育观念的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二要抓住人的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三要继承古代优良传统,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四要坚持两点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