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应用电子计算机对肌肉疲劳的EMG特征,进行了一系列数理分析处理。通过建立肌电变化的拟合数学模型:客观和定量判断肌肉工作时疲劳发生的瞬时点,定量分析有关参数。为肌电图定量研究肌肉疲劳提供方法学上的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它的检测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肌肉疲劳产生过程中,肌电图的振幅和频谱指标均会产生相应变化,肌肉疲劳通常是指肌肉运动系统最大做功能力或最大收缩能力暂时下降。SEMG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收缩功能的变化,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它的检测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肌肉疲劳产生过程中,肌电图的振幅和频谱指标均会产生相应变化,肌肉疲劳通常是指肌肉运动系统最大做功能力或最大收缩能力暂时下降.SEMG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收缩功能的变化,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表面肌电图也称动态肌电图和运动肌电图,是用表面电极采集肌肉活动产生的电活动的图形。目前,表面肌电图应用已经深入临床康复、运动医学、生物工程和体育等诸多领域。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表面肌电图主要用于肌肉力量评定、肌肉疲劳的诊断和神经肌肉功能的评价上,用于运动技术服务,指导运动训练,防止运动损伤。本文对表面肌电图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电刺激诱发胫骨前肌疲劳过程中诱发肌电图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肌肉疲劳时神经肌肉系统兴奋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10名健康男子为对象,采用随意性最大的肌肉收缩(V组)和电刺激诱发肌肉收缩(E组)的两种运动形式,对足关节背屈运动过程中的胫骨前肌疲劳前后表面肌电图(sEMG)和诱发肌电图(eEMG)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V组和E组的sEMG的积分值和平均频率均出现了降低的趋势,而且E组的变化较为明显;(2)E组Mmax在肌力下降之前,就出现了明显低下的现象;(3)V组和E组的H/Mmax在肌肉疲劳发生后均出现了低下现象。结论:肌纤维活动电位的异常、神经肌肉接头部传导不全、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低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导致肌肉疲劳发生的重要原因。但由于肌肉收缩方式不同而上述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肌肉疲劳通常是指肌肉运动系统最大作功能力或者最大收缩能力的暂时下降,表面肌电图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收缩功能的变化,其检测具有非损伤性、实际性、多靶点测量等优点.通过文献综述法简要总结了运动导致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图特征,介绍了表面肌电图主要测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表面肌电图是从肌肉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的一维时间序列信号。肌肉运动时会有很小的生物电变化,表面肌电图的振幅、频谱指标均会发生相应变化。但是表面肌电图变化情况与测试方法的选择和运动方式密切相关。表面肌电图作为一种无创伤检测方法,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立  宋高晴 《体育科学》2006,26(3):53-57
研究目的:1)研究静力和动力性肌肉运动疲劳时肌肉氧含量的变化特点厦其规律;2)了解静力性、动力性递增强度运动时EMG参数变化;3)探讨肌氧含量与EMG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肌肉疲劳时影响肌电肌氧机制提供可能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肌氧含量的测试:探头纵向旋转让光源和检测器的轴线平行于股外侧肌外侧头大腿测定运动时肌氧含量的变化;2)肌电的测试:采用表面肌电图的测量,得出表面电图各指标参数;3)静力负荷等长收缩:通过力量传感器测出其最大肌肉收缩所对应的MVC;4)动力性负荷运动:采取功率自行车逐级递增负荷的测试方法作为肌肉的动力性运动,同步记录EMG参数,并在每一级负荷朱30S采血测定血乳酸浓度。结论:静力性运动时E/T值大幅度增大的时间大多出现在肌氧停止下降之后,肌氧的降低程度与肌肉疲劳程度有关。动力性运动时血乳酸值随负荷而增加,IEMG的变化趋势与血乳酸相似,IEMG、Oxy-Hb、BI值三者呈非常显著性相关,表明肌肉疲劳时肌肉氧供和内环境的改变也是影响EMG信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简要总结了运动导致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图特征,介绍了表面肌电图主要测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指标的特异性做了小结:MPF对于反映肌肉疲劳较MF更具敏感性;MPF在反映肌肉功能水平差异方面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IEMG则是反映肌肉随时间而延长出现疲劳的1个良好指标。并对可能导致表面肌电图特征改变的机制作了探讨,最后对其应用在肌肉疲劳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表面肌电的处理方法及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它的检验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肌电图学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应用较晚,主要用于对肌肉力量和肌肉疲劳的诊断上,并逐步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为运动技术服务的实践研究。对表面肌电的信号分析方法及其在体育中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表面肌电的处理方法及在体育科研中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它的检测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肌电图学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应用较晚,主要用于对肌肉力量和肌肉疲劳的诊断上,并逐步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为运动技术服务的实践研究。本文试图对表面肌电的信号分析方法及其在体育中应用前景作个回顾。  相似文献   

12.
疲劳前后肌电图的频域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阐明了一些肌电图指标的物理及生理意义,提出FFT谱峰对应频率左移值可以作为判断肌肉疲劳的定量指标之一,并认为自回归参数模型系数估计引入肌电图的研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用电子计算机,对陈小旺演练的陈式太极拳第一路全过程的表面肌电图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肌电积分值、均方根振幅、功率谱、互相关函数的变化,探讨了太极拳运动时肌电图特征及其一般规律,为太极拳练习提供了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表面电极贴于人的皮肤上引导出其下面活动着的肌肉的肌电,是当前运动生理、动力解剖、运动生物力学等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已经证明表面肌电图不能导出被浅层肌群所覆盖的深层肌群的肌电。但就浅层肌群而论,表面肌电图能否导出该肌深层肌纤维的电变化呢?虽有人做了这方面的工作,而仍需探讨。又由于表面肌电图在幅度、频率的分析上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就有肌电图积分(或积分肌电图IEMG)的产生,近几年又开始使用频谱分析的方法对肌电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肌肉疲劳时神经肌肉系统兴奋性的变化规律,以10名健康男子为对象,采用随意性最大的肌肉收缩(V组)和电刺激诱发肌肉收缩(E组)的两种运动形式,对足背屈运动引起胫骨前肌疲劳时的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的表面肌电图(sEMG)和诱发肌电图(evoked EMG)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1)V组和E组的sEMG积分值和平均频率均出现了降低的趋势,而且E组的变化较为明显;(2)E组的胫骨前肌(主动肌)Mmax和H/Mmax明显降低下,比目鱼肌(拮抗肌)Mmax和H/Mmax在胫骨前肌疲劳后则无明显变化;(3)V组胫骨前肌与比目鱼肌的H/Mmax在疲劳发生后均表现出显著低下,但二者的Mmax却无明显变化。结论:肌疲劳时不但主动肌脊髓运动神经元受到了抑制,拮抗肌脊髓运动神经元也受到了类似的影响,但由于肌肉收缩方式不同而上述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肌电疲劳阈与通气无氧阈和肌肉疲劳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珂  吴飞 《浙江体育科学》2008,30(1):125-128
对12名被试的肌电疲劳阈(EMGFT)与通气无氧阈(VAT)和肌肉疲劳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肌电疲劳阈的检出率非常低,且与通气无氧阈和肌肉疲劳指数之间并无相关。此外股内侧肌(VM)、股直肌(RF)、股外侧肌(VL)的肌电疲劳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希望通过对肌电疲劳阈低检出率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为以后改进肌电疲劳阈的检测方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6名男性使用鼠标的表面肌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80min内使用雷柏7100鼠标较使用传统紫光鼠标时的肌肉疲劳情况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张竹君 《体育科研》2011,32(3):86-87,95
利用表面肌电图仪,对虹口剑校3名优秀女子花剑运动员进行肌电测试,分析这3名运动员在完成刺剑技术动作时的肌电信号变化,探讨女子花剑运动员训练肌肉的肌电活动特点。通过肌电活动及肌肉用力状态,对花剑刺剑技术进行研究,为选择针对性更强的专项训练方法、手段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肌肉疲劳通常是指肌肉运动系统最大作功能力或者最大收缩能力的暂时下降,sEMG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收缩功能的变化,其检测具有非损伤性、实际性、多靶点测量等优点。多年来,应用sEMG信号分析评价肌肉疲劳的应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线性的时、频分析两个领域,主要的研究包括肌肉活动和肌肉疲劳的sEMG信号维数、复杂度、熵变化规律和特点等,认为肌肉疲劳至少存在两类作用机制,即外周机制和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疲劳时肌纤维动作电位传导速度(MCV)和肌电图平均功率频率(MPF)均有下降。本文观察了30名受试者在70%等长收缩时MCV和MPF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发现工作开始时股外肌MCV数值为5.11±0.59米/秒,MCV数值的差异可能在于不同受试者肌纤维类型的不同比例;MCV在等长收缩过程中逐渐下降,在疲劳时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可认为MCV下降是肌肉疲劳的反映;疲劳时MCV下降与MPF下降有较密切的关系,提示MCV下降对MPF下降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