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兴盛的关键时期,饮茶已逐渐成为一件雅俗共赏的事。随着文人饮茶风尚的发展,茶逐渐形成具有独立品格与内涵的文人文化模式,茶与诗的关系也更加紧密而深广。文人不仅懂茶、爱茶,还以茶入诗,把茶的特性和文人的心态融入诗中。茶成为了寺庙和隐逸生活的重要内容,与竹、琴、鹤、蝉等意象有了密切关联。尤其是中唐以降,茶更成为了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很好地满足了文人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2.
饮茶与防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饮茶历史 ,很早以前就已认识到了饮茶的医疗保健作用 ,唐代《本草拾遗》上所载“诸药为各病之药 ,茶为万病之药”即为一证 ,而今茶已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保健饮料。随着科学的发展 ,人们对茶叶中所含的保健成分有了较详细的了解。近年来 ,中、美、英、法、德、俄、加、日等国的医药界和茶学界的科学家 ,对茶叶的保健作用十分关注 ,发现饮茶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具防治功效 ,在防癌抗癌方面的作用尤为引人注目。本文简要介绍饮茶防癌抗癌功效及其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1 茶叶中的防癌抗癌成分茶叶富含多酚类化合物 ,它们约…  相似文献   

3.
唐代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之始。本文主要从唐代各阶层饮茶状、唐代的茶道(包括二十四茶具、用水与用火、煎茶、饮茶与斗茶)、唐代茶叶的药用和茶对唐代人的心理影响这四方面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08,(9):59-59
唐代是我国种茶、饮茶以及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茶叶逐渐从皇宫内院走入了寻常百姓的家庭,无论是宫廷茶艺、宗教茶艺、文士茶艺和民间茶艺,不论在茶艺内涵的理解上还是在操作程序上,都已趋于成熟,形成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饮茶之道。  相似文献   

5.
唐代社会饮茶风气盛行,禅宗僧人在其中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唐宋时期寺院的饮茶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交际式的"茶筵";二是礼仪式的"茶会"。茶筵起于唐,由文人茶宴转化而来,形式较为自由;茶会盛于宋以后,模仿世俗社会的礼制,有严格的礼仪要求。唐宋时期寺院"茶筵"、"茶会"和"茶汤礼"的沿革演变,反映出唐宋禅宗的世俗化转变已由思想文化而深入到制度文化的层面。  相似文献   

6.
外国人与茶     
中国饮茶的风尚,到了7世纪的唐代,已经相当盛行了。那时日本派大批的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文化,自然也学会了中国的饮茶。日本现在所谓的茶道,向西方人士夸说是日本  相似文献   

7.
茶叶成为民生问题始于唐代。饮茶风俗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外地流通。皖境大地是唐代茶叶的主要生产地。皖境名牌茶在整个唐代社会享有崇高荣誉。同时皖境的著名商业城市和诸津关襟要,为茶叶远销外地的交通运输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由于政府的榷茶和茶税重敛,制约和摧残了皖境茶叶的生产和贸易经营。皖境茶叶随着唐王朝政治的强大和经济发展而兴盛,伴着唐政权的衰败和灭亡而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8.
茶诗,以茶为本,以诗为体,描写对象可以是茶树、茶叶、茶水、茶具、茶人、茶道、茶理等,是中国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茶具,即饮茶用具,亦称茶器或茗器,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茶诗逐渐繁盛,在茶诗中,为唐代的茶具文化提供了一个成熟而且完备的艺术载体,从茶诗切入,可以看出唐代茶鼎背后的文化意义,也可看出茶碾背后所反映的唐代制茶工艺的发展,更能看出茶瓯背后更深一层的唐代瓷器文化。  相似文献   

9.
江南茶楼     
朋友或客人进门,主人总会问一句:“喝茶吗?”,简单的问候道出了中华民族一种经久不衰的嗜好——饮茶。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排最后但饮茶之俗早在史前就有了,“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在当时仅限于药用,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到唐代陆羽专门写著《茶经》论饮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文化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时期,1000多年的发展。通过对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茶叶生产,贡茶的发展,茶道、斗茶、茶类的改革与发展,茶具和饮茶技艺的发展和茶书、茶诗、茶画、茶文化对外传播等分别进行了考证,提出中国的茶文化在唐代形成的基础上,在宋元明清时代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宋元明清时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1.
我国饮茶简史与茶文化发展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有关茶的一切知识、饮茶习俗、加工、栽培技术和茶文化等,最初都是由我国直接或者间接地传出的。通过对茶的起源、饮茶历史和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浅析,阐述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饮茶概况与整个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旅程。  相似文献   

12.
唐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我国的茶叶生产、消费和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盛唐时期,饮茶之风自南向北吹遍全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于是,论茶专著出现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销售茶叶开始了,国家收缴茶税出台了……所以史家有茶“兴于唐”、“盛于唐”之说。尽管在此之前,已有人对茶文化作过零星的论述,但是,人们在谈到茶文化史时,还是首推陆羽及其《茶经》。  相似文献   

13.
在陆文夫的作品中,涉及茶文化的部分并不多,却传达出独特的思想深度与人文信息。它通过儿时的饮茶生活,展示了传统文化;通过旧日的茶馆风情,描绘了民俗画卷;通过现实中"人走茶凉"的现象,反思了社会问题;通过以茶交友的体验,寄寓了真情实感;通过买茶品茶的生活细节,彰显了文化修养;通过对茶的社会属性的认知,赞美了君子品格。陆文夫作品中的茶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饮茶生活与道德自律的统一,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茶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牢固结合在一起,是文明的象征,友谊的桥梁.茶由于自然属性,产生了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中国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名茶之多、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用茶文化来打造茶叶驰名品牌,以及借助茶艺来引导茶叶消费、拓展茶叶市场对于中国的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本文针对近年中国的茶文化的推广阐述了其存在的主要障碍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云南地区种茶、饮茶和制茶的情形,古代的不同时期有明显变化。秦汉至宋代云南有种茶和饮茶的若干记载。元代云南经济有较大发展,但提及云南饮茶、制茶的记载甚少。明代记载云南地区饮茶、制茶的文字虽然增多,仍未能与产茶大省比肩。清代滇南的普洱茶如异军突起,种植、加工和销售均扩至相当的规模。普洱茶在清代的繁荣,与历史机遇、时代背景与社会习尚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唐代的茶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种植与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 ,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的神农氏时代 ① 。但是 ,人们对茶的认识及其饮用方式却是逐步深化与完善的。唐朝是茶事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唐以前 ,人们把茶初当药用 ,后才成为提神解渴的饮料 ,进而在南方形成风气 ;至盛唐 ,饮茶在南北方蔚为风气 ,茶事活动上升了一个层次 ,而形成了茶道。本文试对茶道的形成、茶道的内容作一论述。一早期的茶称“荼”、“茗”等。据文献资料记载 ,茶树原产于巴蜀地区。茶是从南向北、从西南向东南传播的。人们最初主要利用茶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云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近4000年的饮茶历史。作为中国一员的藏族,出于对茶的喜爱,形成了独特的藏茶文化。饮茶习俗、饮茶礼仪、饮茶程序等都透漏出藏茶文化的魅力。在新时代,传统的藏茶不断地发展,其饮用程序被现代科技方法所取代,复原与重建藏茶饮用程序迫在眉睫。这不是简单的恢复与重建,而是对藏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饮茶,自中唐始──也即由中古转入近世以后,逐渐成为文人阶层所普遍崇尚的生活风尚,历宋元明清,代有发展,形成了意蕴闳深的文人茶文化。茶是近世文化的象征,近世文人的人生哲学与艺术哲学,都可以通过饮茶这一新的生活艺术的亮点折射出来。文人茶文化中哲学意蕴颇为深厚,本文仅对其中的辩证因素,试为发掘并申论之。 古代文人茶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辩证因素,这些辩证因素贯注在文人茶事活动的每一阶段中,并渗透进每一个环节中。 阴与阳。这一对辩证关系包含在茶树的生长环境及采摘时间中。文人对于茶树的生长环境,强调其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维吾尔族的饮用茶种类,茶具饮茶礼仪、保健养生等问题。揭示了维吾尔族因茶而引出的许多风土人情,民族风俗、社会道德、生活艺术等各个领域,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民族特色和吸引力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茶的故乡,唐宋是我国古代茶业和饮茶之风的盛世,《水浒传》则是第一部大量写及朝野、官私、社会茶人茶事的长篇小说。其有关“茶肆”、“茶博士”、“茶饭”、“茶汤”、“泡茶”、“拜茶”与“献茶”、“茶会”、“会茶”等种种茶人茶事的描写,不仅留下了我国宋元时期茶与社会的文学资料,而且丰富了小说表现生活的角度与手段,形成小说探索与反映社会人生的独特艺术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