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麻娟 《大众科技》2009,(11):92-93
采用UASB-活性污泥法对糖蜜酒精进行生化处理,并对处理后的出水进行活性碳脱色试验。UASB和活性污泥池处理率均达到80%以上。在pH值为6.0~7.0,常温25.0℃条件下,活性碳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碳投加量为2g/50ml,接触时间为30min,脱色达到92.2%。  相似文献   

2.
吸附脱色是现代油脂加工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脱色方法,影响脱色的因素很多,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主要从原料油质量、脱色工艺参数两方面分析了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是评价油脂精炼工艺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精炼过程中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过低极易氧化,导致其营养成分遭到破坏,影响食物风味,危害人体健康。为了提高油脂质量,控制油脂在精炼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本实验室通过对脱酸、脱色、脱臭过程中不同反应时间、温度以及药品的选用进行实验,测定酸值、磷含量、脱色率、定过氧化值的具体数据。从实验结果中得到脱酸脱胶过程中控制二乙醇胺用量在3%~4%之间时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25℃,测定酸值在0.97~2.89mg/g、磷含量40~45 mg/kg。在脱色过程中当控制活性白土用量在20%时,脱色率为90.4%、温度在50℃时,脱色率为92.1%、反应时间控制在2 0min时,脱色率为89.8%。脱臭过程将蒸汽用量控制在50 k Pa时,氧化稳定性值为3.33 h、进油量达到27 m3/h时,氧化稳定性值为3.28 h、温度在240℃时,氧化稳定性值为3.26 h。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应严格控制油脂精炼过程中的各种反应条件,研究结果为油脂的精炼过程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4.
林晓华  董新姣 《科技通报》2004,20(3):206-209
采用海藻酸钙和聚丙烯酰胺两种固定化材料对青霉菌进行固定化,分别考查了在不同温度、pH、转速、培养时间、染料浓度等条件下对活性艳蓝KN-R的脱色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固定化青霉菌最适条件均为:培养温度30℃,pH=4.0,转速为150r/min;海藻酸钙固定化小球培养时间为48h,聚丙烯酰胺培养时间58h;染料浓度对脱色率有一定的影响。海藻酸钙固定化小球比聚丙烯酰胺固定化块状颗粒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两种固定化青霉菌经多次脱色后能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真菌对染料的脱色特性,利用分离得到的短刺小克银汉霉对偶氮染料刚果红进行了脱色研究. 短刺小克银汉霉菌丝球能在3h内使刚果红脱色率达到96%以上. 在通气脱色体系中研究了短刺小克银汉霉菌丝球在不同pH值、脱色温度、摇床转速、盐度等条件下对刚果红脱色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短刺小克银汉霉菌丝球在温度为33℃,pH6.5,摇床转速120r/min的条件下对刚果红具有最大脱色率,染料溶液中盐浓度对脱色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在刚果红50~2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小克银汉霉菌丝球对刚果红吸附脱色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9). 菌丝球对刚果红的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 等温方程模型表达,其中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菌丝球对染料的吸附行为(R2>0.999).  相似文献   

6.
董新姣 《科技通报》2004,20(6):556-559
采用海藻酸钙加活性炭的方法对一株染料脱色优势菌青霉X5进行固定化,并进行固定化菌的一般性质实验,特进行所需4种材料的最佳组合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四者合适比例为海藻酸钠(2%),CaCl2(3%),活性炭(2.5%),菌量为40%,此法制得凝胶小球机械强度较好,经久耐用.固定化青霉X5脱色的最佳条件为:脱色时间为12h,培养温度为20℃,pH为3.0,染料浓度对菌的脱色有一定的影响.固定化小球可重复使用5次,5次后染料的脱色率为76.74%.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小试和中试工程中四种脱色药剂单独使用和与PAC配合使用过程中的脱色效果,同时进行了次氯酸钠和PAC结合使用中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和PAC结合使用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造纸生产废水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氧化、脱色和絮凝"协同处理方法。探讨了搅拌速度、絮凝反应时间、pH值、药剂用量和温度对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下,两性聚丙烯酰胺CAPAM用量6.0g/m3、氧化交联剂PDO用量44.0g/m3、pH=8、搅拌速度80r/min、絮凝时间为10min和静止时间为35min的条件下,CODCr的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为95.1%和97.68%,处理后的废水达到了可生化的指标范围。并对处理成本和絮凝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Ti/MnO2/PbO2电极作为阳极,在无隔膜的电解槽中对罗丹明B模拟废水进行了电催化氧化脱色的研究.探讨了支持电解质(Na2SO4)浓度、电流密度、罗丹明B初始浓度、支持电解质NaCl等因素对罗丹明B脱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电流密度、提高电解质浓度有利于罗丹明B色度的脱除,相同条件下,溶液浓度越低,罗丹明B的电催化脱色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根据造纸生产废水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氧化、脱色和絮凝"协同处理方法.探讨了搅拌速度、絮凝反应时间、pH值、药剂用量和温度对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下,两性聚丙烯酰胺CAPAM用量6.0g/m3、氧化交联剂PDO用量44.0g/m3、pH=8、搅拌速度80r/min、絮凝时间为10min和静止时间为35min的条件下,CODCr的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为95.1%和97.68%,处理后的废水达到了可生化的指标范围.并对处理成本和絮凝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水解时间,质量配比、盐酸浓度、术解温度、甲壳素粒度、脱色时间及温度、浓缩结晶条件对GAH产率和质量的影响.实验表明:甲壳素水解制备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水解时间控削在3.5 h、甲壳素与盐酸的质量比为1:6,盐酸浓度为36%、水解温度为90℃、甲壳素粒度为25目、脱色时间为35min、脱色温度在65~70℃、晶体与母液比在1:1左右时,产品的质量和产率最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制椰壳活性炭对人工染料废水中酸性大红G进行吸附,并通过对比试验确定废水pH与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活性炭用量下,酸性条件对人工染料废水都具有更好的脱色效果,而温度从20℃~60℃范围内其吸附效果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6,(3)
废弃油脂合成生物柴油的工艺将会对于我国今后的能源再生和再利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阐述微波辅助固体酸催化废弃油脂合成生物柴油实验入手,在这之后对于实验的结果和工艺的优化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癸二酸生产过程中,裂化后的物料经中和分离出脂肪酸及聚合物后,除癸二酸单钠盐外,尚含有一定量的甲酚、有机色素、机械杂质等。这些杂质的存在影响产品的纯度,必须进行脱色。笔者用新型凹凸棒石粘土吸附剂进行脱色试验,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针对活性白土的脱色力、活性度,游离酸测试操作手续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拟定了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振彬 《大众科技》2013,(5):79-81,34
近年来,陆续有大型食用油脂加工企业落户广西沿海,广西的食用植物油进出口贸易也随着这些企业的发展而变化。文章通过CIQ2000系统对2005-2012年广西食用植物油进出口贸易进行统计,对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几年广西食用植物油进出口贸易形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一种测定食用油脂过氧化值的新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该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用于食用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许多化工产品往往带有我们不希望的颜色,化工产品的脱色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伺题。经脱色处理后,可以使液体产品外观清澈透明,使固体产品外观洁白无暇。脱色对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及档次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化工产品呈色的原因很多,不同产品其呈色的原因不尽相同。例如全部由O键形成的有机物(如烷烃)是无色的,π-π跃迁形式是有机  相似文献   

19.
从曝气生物流化床(aerobic biological fluidized bedtechology,ABFT)中分离到1株有较高脱色能力的细菌,其脱色率在90%以上,根据对菌株的细胞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的观察,初步鉴定其为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用植物油资源及食用油产需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食用植物油资源除包括作物油料资源外,还包括木本植物油资源。中国植物油资源丰富,但由于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油料和油脂供需缺口较大,只能靠进口来解决。要实现中国油料及食用油脂的有效供给,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的油料作物生产,特别是大豆的生产,并且积极开发新的植物油资源。近期内要在适度进口油料的同时,严格控制食用油脂的进口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