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我国人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是人类社会最高和最具有普遍性的权利,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权利,是人之为人所具有的权利。人权分为应有的人权、法定的人权和实有的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文化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人权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宪法是人权保障书,是人权据以实现的最高准则,既确认已有人权,又保障人权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妇女作为人权保障的应然主体,理应享有同等的权利保障.然而,现实中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遭受普遍歧视.本文以我国妇女人权保障的必要性为切入点,讨论我国目前妇女人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救济措施,即为保障妇女权利的实现,必须要回归妇女作为人享有人权主体的地位.同时,需要在宪法中平等赋予和保障妇女的各项权利,并以宪法价值和精神来构建妇女人权保障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中,对人权的保障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对罪犯权利的保障,尤其是对监狱罪犯权利的保障自然是整个人权事业中不可忽视的领域。从监狱罪犯依法不能享有的权利、限制享有的权利和正常享有的权利等三方面详细论述监狱罪犯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谢琼博士的专著《福利制度与人权实现》探讨了福利制度与人权实现的关联发展及相互影响的规律,指出福利权是一种法定的人权,是人权在福利领域的具体表现。当代社会的人权建设,必须突出公民福利权利的保障,通过制度化的福利更好地保障和实现人权。中国人权保障需要重点关照特殊群体——残障人士、儿童和妇女的权利和福利。该著作开辟了人权法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人权理论有了重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凸显和谐与协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对人的权利的保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诸多价值理念的核心之一,是最为基础性的保障,人权的形式保障和现实保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权保障的基本形式,形成一种以人为本的道德引导力量,提升和强化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权的形式保障的基本要求,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社会整体保障水平和层次的提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权的现实保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论学生申诉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学生申诉权是学生享有的一项法定权利。人权保障、权力制约、程序公正是学生申诉权的法理基础,学生申诉权是一项制度化的基本人权,是宪法性权利的具体化,是获得权利救济的程序权利。学生申诉权的实现和保障需要建立和完善学生申诉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中,对人权的保障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对要哿权利的保障,尤其是对监狱罪犯权利的保障自然是整个人权事业中不可忽视的领域,从监狱罪犯依法不能享有的权利、限制享有的权利和正常享有的权利等三方面详细论述监狱罪犯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范战平 《红领巾》2005,(4):73-75
面对严重的环境危机,人们提出环境权理论,并形成了基本人权说、财产权说、程序权说、人类权说等多种学说.但是以权利制约权利的构想不能够遏制环境危机.环境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外部不经济性.我们应当摈弃传统的方法和观点,以环境产权取代传统的环境权,这既是环境权的出路所在,也是从根本上缓解环境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于人与环境关系的诸多认识中保护环境的观念可谓由来已久,但是提出并形成独立的环境权概念和体系却是晚近的事情,距今也不过半个世纪。所谓环境权是指公民、法人等组织团体和人类(包括后代人)所拥有的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以及有效参与国家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权利。它包含程序性权利和实体性权利,是一种新型人权。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的目的一是打击犯罪,二是保护人权。在整个刑事诉讼中,尤其是侦查阶段,处于被追诉者地位的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及人身安危极易受到国家有组织的暴力行为的侵犯,因此,其权利的保障自然成为人权保障的重点。文章就我国目前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环境权的提出,是当代法律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积极回应,是人性尊严和人权保障之理念在当今环保时代的具体体现。从环境权确立的必要性上来看,环境权应该获得宪法化,只是入宪的途径存在差异。由于环境权的特性,现在还是应以非环境权的形式入宪,即除了在宪法中确立一个基本环境权之外,应该用尽现有宪法资源,将环境权的内涵纳进现有权利的体系即可。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概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当前"环境保护概论"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与方法。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来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适度开展参观实习、环保宣传活动等实践环节来巩固教学成果,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产生于不平衡的社会经济发展现实与发展模式。当前,我国农民环境权保护中主要存在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供给不平等、农民环境意识薄弱以及环境维权能力低下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村环境、保障农民环境权益,我们应在立法上确立农民环境权,建立农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完善对农民的生态补偿制度和农村环境法律援助制度,并建立多种形式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权利有三个层次:应然权利、法律权利和实然权利。而环境权目前仅仅停留在应然权利的研究上。我国各地“最丑建筑”泛滥,造成民众视觉污染,感官不适,民众之精神受到损害,从而引发民众的不满与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目前还没有人从法律的视角,从环境权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正是由于我国法律环境权的缺失才导致“最丑建筑”的泛滥与民众的精神受损,只有首先从法律上设立环境权,运用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制度对“最丑建筑”等损害民众精神健康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调整,民众之环境利益才能得到保护,环境权才能实现从应然向实然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又称迁徙权,是基本人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的宪法中并没有规定公民的迁徙权,并且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公民迁徙自由权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将迁徙自由权纳入到我国的法律保障范围内,完善我国的基本人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环境法基本原则:国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众参与既是环境保护的基础,也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基于此,许多国家制定的环境基本法、环境法典或其他综合性环境法规定了公众参与的实体和程序性权利。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有关公众参与规定不足,为此,在起草我国环境基本法关于公众参与的法律规范时,应树立环境法治和公民民主与科学参与的思想,要把公众参与和宪法中的人权保护和环境保护规范结合起来,并在其指导下把公众参与作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张丽明 《天中学刊》2011,26(4):35-38
网络盛传的"随手拍照解救行乞儿童"行为是对流乞儿童隐私权的侵害。强调对流乞儿童隐私权的保护,是人权的基本要求,更是基于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考虑。为了更好地保护流乞儿童权利,应该秉持以儿童为本的理念,确立儿童优先的宪法原则,在民事立法上明确对儿童隐私的保护,在司法实践中采用直接保护的方式,同时应加强对隐私权保护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保护环境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环境权是人权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环境权是保护人权的具体表现和应有之义。国际刑法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正逐步取得独立部门法的地位,利用国际刑法保护环境权将在全球环保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环境立法、司法以及环境保护的困境都要求环境权的法律确认,但是由于环境权的不确定性、多元属性和权利对抗性导致了其进入立法的瓶颈。借鉴财产权的"权利束"理论,模仿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创设环境区分所有权可能是解决以上问题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我国人权入宪以来,公民对权利的诉求得到极大声张,公权力对此也给与了愈来愈多的尊重与保障。看守所在押人员的权利要求也属于我国公民权利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囿于看守所与外界的部分隔绝性以及在押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其权利状况一直鲜为外界所知晓。从基本人权以及诉讼文明角度入手,重点研讨在押人员的法定权利内容,希望为我国当下在押人员权利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