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出版视野》2005年5期和2006年1期先后刊登了以“城市点睛之笔——我国直辖市、省(区)会城市标志谈”和“我国省、市、区标志谈”两篇文章,读后深受启发,受益匪浅。这篇小文是读重庆出版社的《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受到启发而写的,通过读书想谈一下各个国家的标志,各国尤其文明古国标志性的东西千千万万,那我们也只能千里挑一,万里挑一。但愿读者看后能得到些地理的历史的人文的自然的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本刊2008年12期刊登《谁能搅动城市电视台“突围”困局》一文,引发了各地读者的强烈共鸣,许多读者通过电话、邮件、短信等形式献计献策,直接与栏目编辑进行交流。本刊特刊发部分观点,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3.
“读者信箱”栏目,发表了对去年本刊第五期刊登的《国家行政机关发文号编制小议》一文观点迥然不同的两篇文章。我们欢迎读者与作者之间开展争鸣,以达到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工作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的崛起带来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近年来经济发达的广东珠三角地区颇有加速发展博物馆的势头,提出了建设“博物馆之城”、“博物馆之区”的口号。以深圳为典型的年轻城市,藉博物馆建筑展现本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博物馆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和形象的代表。多上快上博物馆项目,对文物大省而言尤可,文物资源贫乏地区必然面临“无米之炊”。在许多国家级大型博物馆和文物大省博物馆为城市锦上添花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7,(10)
给读者来个「下回分解」文/周竞给读者来个「下回分解」文/周竞许多记者同志在报道的同时安设了“悬念”,这些“悬念”给读者以思考余地,但遗憾的是缺少“下回分解”。如,96年陕西某报刊登出了《人事科长酒后出丑,舞厅小姐当众受辱》,文中提到“铜川市农业银行人...  相似文献   

6.
读者之声     
湖南省洞口农药厂曾华忠:一九九一年第十一期《新闻与写作》的“读者之声”专栏,刊登了我三点意见,其中第二条是:“读者之声”栏目,应每期有读者最新的呼声,密切编辑与读者的联系。第三条是:增设“好稿推荐”栏目,每期刊登二三篇好新闻作品,供通讯员鉴赏。自这些意见刊载后,每期都有  相似文献   

7.
本刊今年第一期编发《读者的“消费者权益”如何保护?》一文之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徐寿松同志的这篇文章从保护读者的人格权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这从另一个侧面提出了保护读者权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刊1985年第四期刊登周志卓同志《“一稿不能两投”说不利于新闻传播》一文后,收到了多篇参加讨论的文章,现选四篇发表。希望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继续来稿来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们相信,大家心平气和地谈利弊、摆道理,总可以得出一个可以为大多数同志所接受的比较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北京日报》上刊登的农村新闻,为什么要强调“城乡共赏”?因为《北京日报》是一张兼顾十几个郊区县、几百万农民读者对象的城市报纸。它既不同于只面向城市的报纸,也不同于专向农村发行的农民报、郊区版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近几年来,我们所采写的农村新闻,有不少是指导农村工作的,但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采写一些城乡读者都爱看的东西。这就是后来太家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城市报纸农村新闻的“城乡共赏”这一特点。城市读者对那种春种秋收、就生产谈生产的消息不感兴趣,有的勉强看看标题,也觉得没什么意  相似文献   

10.
编辑,你的“上帝”是谁?──兼谈期刊编辑与作者、读者之关系黄样兴【南昌】“二为”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总的指导方针,并不是编辑这一行当独家尊奉的圭臬。读者?这似乎是正确的答案──期刊靠读者掏包方能生存,但请不要忘记“鼓天下之者存乎辞”的古训,抛开...  相似文献   

11.
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报纸版面的丰富。近几年,人口在1000万左右的特大型城市基本成为周边地区传媒业中心,形成了都市文化由核心向外围辐射的态势。这些城市的党报,以革新增加版面,优化新闻版面配置来贴近读者。一张大报犹如一座城市的面孔,而精心设置组合的新闻版面犹如一张报纸的眼睛。透过这扇“心灵之窗”,读者捧报在手,便看到一个城市的特色。每座城市有其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色,其代表性报纸也因而具有个性化的面孔。忽略自己城市特色,忽视自己报纸的个性化特征,其结果便是失去自己报纸特有的风度气质,进而失去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常常为一则报道增色添蕴,使读者眼前为之豁然一亮,陡增阅读兴趣,因而业内有“题好一半文”的说法。它又像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主题最简洁、最灵动、最具诱惑力的体现,是最先吸引读者并引导阅读的媒介。当前,我国公开发行的报纸达2038种之多,每天刊登的新闻可谓浩如烟海。一则新闻要想唤起读者阅读欲,如能借助新闻标题送去第一缕秋波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本文试从三方面就新闻标题意义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不宜跟风》提到有关语言“天才”的格言,具有现实意义。据中国文联作家谈宝森《让“天才”格言永驻我心》一文回忆,是老舍1959年最早提出,现将两文一并刊登,以资读者鉴赏。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今年第七期上刊登的《由祥林嫂的唠叨想到的》一文,提到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炒冷饭”的报道依然相当流行,使人们大倒胃口。看后颇有同感。近些年来,一些省、市纷纷办起了《每周文摘》《文摘周报》《文摘报》一类报刊,不少日报也竞相开辟“文摘版”,好象这是美味的时新和菜,非此不足以飨读者。不错,当文摘报刊刚问世时,确实引起很多读者的兴趣,那时是“物以稀为贵”,人们对此有一种新鲜感。可是,现在文摘  相似文献   

15.
《中文普通图书统一著录条例》中,关于出版地一节,原文为“出版地应具体著录城市名称,如城市名称相同时,应在其后加省(区)名称,并用圆括号括起”。对这一节说明,我个人认为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目前我国有出版社的地方,都集中在省(区)的省会(首府)和直辖市,以及重庆等少数大城市。而在这些城市的名称中根本不存在有相同的情况。那末今后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出版地扩大到地、县一级的城市呢?也不会。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  相似文献   

16.
读者服务工作是现代图书馆的中心工作,直接关系到图书馆职能的实现,也是检验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尺子。作为位于省会城市的区一级图书馆,靠近省、市图书馆。其读者服务的功能定位自然应朝向广大社区群众。即立足社区实现应有的价值。台江区图书馆正是努力实践“立足社区、服务大众”的指导思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科协将省科普作家协会、科普美术研究会1996年工作的重点,确定为“全面推进‘科技之文’、‘科技之画’、‘科技之声’、‘科技之光’行动,迎接科普的新春天”。这一主题的确定,既为湖北科普工作从“八五”到“九五”的衔接指明了方向,也为湖北科普工作在“九五”期间全面起飞奠定了基础。在更大的背景上,“文、画、声、光”行动顺应了以信息高速公路为龙头的多媒体世界信息产业发展趋势,为科普工作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做了铺垫。因此,无论站在现实的角度,还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或是站在  相似文献   

18.
宋石男 《新闻界》2006,(1):91-92,108
不久前,在新闻学术界刮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厚报焦虑”风,仅笔者所见的较新文章就有:《光明日报》刊登的《“低价厚报”模式应当反思》,《青年记者》连续刊登的《“广告寒流”与“厚报之累”》、《办厚,还是办精?一一厚报热的冷思考》、《中国厚报“体检”报告》、《新闻界》刊登的《“厚报焦虑”与“薄报”的市场机会》等文。  相似文献   

19.
再说毕昇墓碑的物象崇拜与宗教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在《出版科学》1995年第3期读到任昉先生《再谈“毕昇碑”的宗教色彩》一文(以下称“任文”),此文着力否定毕昇墓碑所刻之“日、月图象源于汉族传统的物象崇拜”,并以“摩尼教崇拜日、月光明”为依据,断定“以‘日’、‘月’为信仰标志的,只有摩尼教亦即日月教”。认为拙文《毕昇墓碑的物象崇拜与宗教色彩》中,“将前者  相似文献   

20.
从《著作权法》谈编辑的两重含义张洪玲【北京】“编辑”一词的含义应如何界定,至今仍在争论之中,《编辑之友》也刊登了一系列的文章介绍各种观点。在1995年第5期上有叶向荣同志的文章《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我很想就其观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