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用当代前沿的智能化信息技术帮助农民处理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达到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生产:能力,准确应变市场,增加物质财富的目的,这是国家组织实施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示范工程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示范工程湖南示范区”自2001年初立项实施以来,根据“做实、做深、做透”:  相似文献   

2.
范勇  黄伟秀 《情报杂志》2005,24(2):43-45
贵州省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工程开发了水稻、玉米、油菜、辣椒、烤烟农业专家系统,并以网络、单机、明白卡、科技赶场等形式进行了推广和应用,初步建立了贵州省农业信息化体系框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并对贵州省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 山东省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经过在烟台、威海、济南等二地的示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在示范区完善了“山东省科技信息网络”和“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以及部分乡镇、村、农户的网络连接。(二)初步建成了粮油、果蔬、花卉、水产等5大类19个品种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农业网络信息化进展的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无论在信息传播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农业信息平台和资源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目前拥有涉农网站达2600多个;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开展了“农业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研究”、“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已经开始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发挥作用。国家“863”计划开展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在全国建立了20个示范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另外,开展了“网络农业”、“精确农业”、“虚拟农业”等的探索研究。近年来,在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科技基础数据库、小…  相似文献   

5.
董静儒 《华夏星火》2016,(10):14-15
日前,农业部正式发布《“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确保“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有力引领和驱动农业现代化。
  “十二五”时期,农业部编制了第一个《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五年规划》,推动信息技术向农业农村渗透融合,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基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但是,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正处在起步阶段,基础相当薄弱,发展相对滞后,总体水平还不高。为此,《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把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以建设智慧农业为目标,着力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着力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全面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将智能化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紧密结合,为农副产品打通“绿色通道”。这一被农民称为“电脑农业专家”的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系统最近在内江市中区朝阳镇开通。  相似文献   

7.
如今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愈加广泛,日渐成为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为了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拓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文章主要以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对提高河南省农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发展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和完善河南省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3个方向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以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开展认定工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是我省的重大战略决策.云南省科技厅通过组织开展“优质种业基地、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主的“三项认定”工作,以及“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科技特派员、科技辅导员”的认定工作,充分发挥科技育种、科技人才等对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促进种子种苗培育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成果推广示范,为实施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工程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1 概况电脑农业专业名称为国家 863- 30 6智能化农业信息应用系统。该系统是运用电脑软件分析农业生产相关的各种要素 ,得出科学结论并在实践中指导农业生产的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该项目属国家863计划项目 ,在科技部领导下 ,由国家 863- 30 6主题专家组织实施。在制定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科学的技术规范基础上 ,推出了 5个 863品牌的系统开发平台 ,解决了 9项关键技术 ,建立了 2 0个项目示范区 ,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粮食、果树、蔬菜、畜牧、水产领域 1 5 6个专家系统 ,示范推广 2 5 3.33万hm2 ,增收节支累积 2 9.7亿元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信息技术三种开发模式、三种应用模式和三种推广模式 ,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化进程。该项目 1 998年选点试验 ,2 0 0 0年 1 2月通过科技部验收 ,智能化农业信息应用系统能够针对高级、中级、初级用户的不同需求 ,分别提供不同的专家系统开发模式 ,能够以声、图、文、影像并茂的方式 ,直观形象地向用户提供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管理决策咨询服务。它将农业科学、技术与农业专家的经验电子化 ,农民只要将土壤肥力情况、当地气候条件、海...  相似文献   

10.
因引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系统能加快我国迈向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为此本文设计开发了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该系统具备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病害预警诊断、生产的智能化管理、产品溯源等功能,同时在田间合理布置各种传感器、摄像头、可控设施,并应用3G、GPRS、Zig Bee等物联网技术,从而实现农业生产一体化的智能管理系统。将该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应用于黄瓜示范生产,起到了预警诊断病害,智能、精细的控制棚内肥水、农药、温湿度等生产要素,以及产品安全溯源等功效,若大范围应用,将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户调查资料的区域农业产业化进程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业产业化是近年来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但对于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量化方法,学术界至今没有提出一套得到公认的指标体系.本文以已有的几套指标体系为基础,遵循有用性、可操作性、独立性、可比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制定了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广度(包括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数占总农户比例、龙头组织带动的农业生产量占当地总生产量的比例、生产的专业化系数)和深度(包括增长特性指标、产业化主体间的利益关系紧密度、产品进入市场时的加工深度)两个方面来对农业产业化进行评价,并将区域农业产业化进程划分为5个阶段.应用该指标体系,根据在山东省龙口市、寿光市和河北省磁县、张北县的农户调查资料,对其农业产业化进程做了评价.结果表明,4县(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得分为0.65、0.66、0.37和0.58,分别处于农业产业化的较为发达阶段、较为发达阶段、较为落后阶段和中等发展阶段.最后,对学术界的一些关于农业产业化的观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农业政策对农业支持水平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OECD政策评价方法对我国1994—2003年农业支持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支持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大量增加、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业生产者支持水平从2000年起由负值向正值转变。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支持水平依然很低,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选取农业信息化领先的美国、农业资源禀赋相似的日本,深入探究两国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发展阶段和模式选择,并对扶持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政策措施进行系统剖析.借鉴美国规模化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和日本集约化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从技术集成、发展环境、参与主体、创新能力、人才支撑五个方面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农业"新基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1979—2012年间我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划分六大区域考察农业技术效率以及农业信贷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平均技术效率仅为0.691,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各区域农业技术效率差别显著,东北地区最高(0.940),而中南地区最低(0.662);整体上农业信贷对我国农业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是从各区域来看,东北、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亦是如此;而华北和华东地区则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统农业地区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出现了如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传统农业地区一般处于经济落后的地方,往往还保持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着较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不能再重复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有机农业的过程,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也无法直接开发有机农业。贵州省从江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生物资源、劳动力资源及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受耕地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从江县农业发展应根据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入有机农业思想,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强产业化建设;引入生态农业思想,高效利用资源;发挥民族地区优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丰富农业形式。同时,随着拥有“稻-鱼-鸭”共生系统的从江县侗族地区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之一——浙江省青田县的协作点,其农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5-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①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华东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起积极作用,对西南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起负面作用,其他地区不显著;②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作用机制,在于促进技术创新而非效率改进;③基于技术溢出吸收能力、资源诅咒、污染天堂假说等的作用机制,华东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绿色绩效明显优于其他地区.中国应该在人才培养、节能减排和环境规制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技术吸收能力,规避资源诅咒效应,防止污染天堂形成,实现全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青  陈红梅  王雅鹏 《资源科学》2014,36(8):1679-1685
新时期以"绿洲灌溉农业"为特征的新疆各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与农业用水比重必须下降的现实,使得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尤为重要。本文基于1997-2011年新疆15个地州(市)面板数据,建立了农业用水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VAR模型,考察农业用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三个区域的农业用水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2北、东、南疆的农业用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有明显差异,其中北疆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效应最大,其次为东疆,再次为南疆;3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用水量的变化产生的效应南疆最明显,其次为北疆,东疆用水结构较为稳定,农业用水量变动最小。因此,依据各地农业用水与农业增长的短期与中长期因果关系建立科学灌溉制度与水资源政策,依靠节水技术,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及空间外溢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6—2013年数据,采用截面加权法和似不相关法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受空间外溢影响而削弱,同时创新呈现显著的外溢效应,农村人力资本能有效调节区域内外科研机构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2)东部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中、西部地区偏小,但外溢效应略高于中、西部地区,表明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出现边际生产率递减趋势,东部更具备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空间外溢的条件;另外,东、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反映了农村人力资本呈边际报酬递增的规律,以及东、中部地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和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匮乏。该结论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农业的特殊性使得这些涉农企业的技术创新面临许多问题。对湖北省农业龙头企业的分析发现,企业发展面临着规模小、人才缺乏、筹资难、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这些因素会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此外,技术创新还受到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低、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最后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