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方周末在经历了18年市场洗礼后.几经蜕变,终成一张主流大报。回顾创刊起初,影视歌三星曾是它的主打或日支柱。今天的读者看一下1984年的南方周末一定会说它是一张娱乐小报,每期的头版头条都少不了明星,而18个年头之后呢?南方周末在文化新闻的取舍和操作上有了哪些变化?树立了什么景观?  相似文献   

2.
《南方周末》作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报之一,其文化副刊一直承载着留住读者的任务与功能。在新媒体环境下,《南方周末》文化副刊通过报网融合出现了网络版,并在"两微一端"成为主流的今天,也出现"南周知道"微信公众号,"南方周末"微博账号的社交化推送副刊内容的举措,这种尝试为《南方周末》文化副刊拓宽了传播渠道,读者范围更为广泛,虽然该报文化版副刊的转型仍存在不足,但它却是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副刊转型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3.
从《南方周末》的变革看中国时政新闻周报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辽粤 《新闻界》2006,(1):93-94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南方周末》在中国的存在现象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从文化周报起家,向社会时政周报转型,坚持高尚的文化品味,集聚有思想、有影响力的读者受众,南方周末记录着中国的时代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时代进程。因此,《南方周末》才可以在最自己的网站上堂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是一份立足广东覆盖全国的大型综合性周报.也是一份在中国读者心中深具媒体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同时也是一份发行量很大的周报,每期发行量稳定在140万份以上.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正义、良知、理性、人文关怀"是《南方周末》始终追求的目标.创刊28年以来,该报完整、真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图景,以调查性报道为主,以责任和深度著称,被网友誉为最有良知的报刊.新年献词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文体蓬勃发展的一大产物.它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专家学者研究报纸特点的又一内容.虽然每年只有一期,但它的影响力绝不容忽视.《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独具匠心,每一期的新年献词都让读者充满期待,它所传递出的理想与希望往往能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方蓝 《青年记者》2009,(16):74-75
从1984年创刊开始,《南方周末》就一直在改变自己。2007年4月,《南方周末》再次转型,提出了新的口号:“在这里,读懂中国”。与以前相比,转型后的《南方周末》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笔者从头版头条的角度对转型前后的《南方周末》进行了比较,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窥探新时期《南方周末》的报道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不可复制,其成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社会诸多结构性演变正在悄然而剧烈地进行,改革之诉求如雷贯耳,问题不断累加的时代,它的理性姿态格外被国人所欢迎."《南方周末》一直是理性思考、理性发言,同时在理性之外也让读者找到最舒适而且又大无畏的情怀.可是近些年来,社会上不断有人评价《南方周末》的可读性日趋降低.  相似文献   

7.
从揭露者到建设者:《南方周末》的角色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4年创刊开始,<南方周末>就一直在改变自己.2007年4月,<南方周末>再次转型,提出了新的口号:"在这里,读懂中国".与以前相比,转型后的<南方周末>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笔者从头版头条的角度对转型前后的<南方周末>进行了比较,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窥探新时期<南方周末>的报道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阿正传统文化是什么?我们今天谈一谈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扬弃问题。关于传统文化,这些年大家都在讲,它的继承与扬弃一直是文化界的重要话题,但很多读者并不了解传统文化究竟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请两位先生介绍一下,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绿版:给读者一个阅读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在哪里?这是最真实的问题,也是最难以清晰回答的问题.一张报纸,或一个新闻板块,立身基础都应以读者为中心,绿版诞生在《南方周末》的影响力中,一出生便坐拥其他媒体难以企及的初始读者.2009年10月初,绿版以"绿色引导人民"为口号宣告诞生,新开辟的版面邮箱便来信纷纭,读者鼓励者有之,观望者有之,怀疑者也有之.这既是因为《南方周末》一直以来在环境能源食品安全等领域既有的报道影响力,也是因为近年绿色风潮渐盛、绿版抢先一步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两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内容:让读者难以放下 “内容为王”,报纸的核心是内容。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让读者感到难舍难分?一张地市级晚报在内容上应当怎样布局,如何确定这张报纸的内容主打,应考虑如下因素:1、读者结构,包括年龄、文化层次、职业等。2、阅读传统,这与当地文化、经济有密切关系,上海人喜欢《新民晚报》,广州人喜欢《羊城晚报》,传统使然。但这个传统也并非一成不变,它随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19):17-28
自1996年以来,《南方周末》转型成为南中国一份主流的政经大报,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它深刻地嵌入在中国社会、中国新闻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本文以《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透过过去二十年新年献词的话语变迁,探讨《南方周末》与中国新闻界、中国社会呈现出何种变迁关系,《南方周末》在此过程中如何定位自身媒体角色和社会功能。第二个问题是,在社交媒体中,《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为何被再次提起,不同的行动主体又为何对此进行集体记忆,其间又有何种社会意涵。研究发现:1.过去二十年中,《南方周末》经历了启蒙者、记录者/监督者和解释者等角色认知的变迁,总体上处于"混合型"的角色认知。另外,由于调查的式微,《南方周末》被迫转变为解释者角色。新年献词极力塑造《南方周末》的职业权威和合法性,但其所倡导的社会观念并非一以贯之,而是借助往年焦点事件所进行的一种"策略行为",是"事件驱动"而非"价值驱动"。可以看出,《南方周末》的话语实践受到总体政经结构、地方宣传领导人更迭和职业选择等多重因素影响。2.在社交媒体上,微博用户总体建构了《南方周末》曾出现过"黄金时代"的集体记忆,也代表了中国新闻界的"光荣与梦想"。在论述"过去-现在"、"理想-实践"和"传统媒体-互联网冲击"三类关系的话语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在"江艺平退休"和"沈灏被抓"的焦点事件中,网民话语都指向职业模范的离场与"倒塌",映射《南方周末》光辉不再。但也有差异,"江艺平退休"指向新闻业的"时代结束","沈灏被抓"指向中国媒体"制度缺陷"。3.话语若从组织化空间进入公共空间,其周围的结构性条件和行动主体将发生位移,原本的话语也将赋予新的社会意涵。  相似文献   

14.
洪兵 《新闻记者》2003,(8):58-59
从2003年2月起,笔者先后三次对《南方周末》原主编、著名报人左方先生进行采访,下面为访谈的部分内容。问:《南方周末》自1984年创办迄今,已经成为国内外非常有影响的一张报纸。您作为《南方周末》的创办人之一,能否简要地谈谈《南方周末》的创办背景?答:《南方周末》的创办,是南方日报社老社长丁西凌同志向南方日报社编委会建议和获得同意之后创办的。当时丁西凌同志的主要考虑是,我们的党报不缺乏正面、典型报道的经验,但是缺乏办生动活泼的版面的经验,他说,我出国考察,看见外国报纸都是一大叠,这是经济文化发达的表现。而我们的报纸只有4…  相似文献   

15.
对一般的读者而言,也许对张老师文化事业并没有太多的印象.究其源头,其实它是一个青少年辅导中心的一份联系义工服务的报纸--<张老师简讯>.在1977年12月又曾一度改版成<张老师月刊-辅导研究>,强调心理辅导智能,并致力于辅导理论及方法的中国化,但仍是维持内部刊物的形式.其正式以<张老师月刊>杂志形式上市对外发行则是1981年7月的事了.  相似文献   

16.
<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和当时很多综合性周报一样,<南方周末>也是从文化娱乐起步的,之后逐渐转向时政新闻.20年磨砺后,它已经形成新闻、文化、经济等几大板块的办报格局.最早<南方周末>是一份对开四版、发行量只有7000份的报纸.时至今日,<南方周末>已经成为了一个对开32版,发行量突破1300万份的大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方周末>开创了一个新闻周报的巅峰时代.作为一份成功的报纸它肯定会有很多的独到之处,在<南方周末宣言>中他们就归结出了"新闻以独家为主,时评以纵深见长,副刊则佳作迭现"这三个特点.本文从编排形式和内容特色上试析<南方周末>头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正>《我知道》是由四川卫视与《南方周末》共同打造的一档大型益智类电视真人秀,它发源于《南方周末》风行七年的《小强填字》游戏。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湖南卫视《汉语桥》、浙江卫视《中华好故事》、江苏卫视《一站到底》、河南卫视《汉字英雄》、江西卫视《挑战文化名人》……今年,总计有十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扎堆荧屏,但与去年节目形式以汉字书写、成语竞猜、古诗词记诵为主不同的是,今年的文化综艺类节目玩出了不少新花样,四川卫视《我知道》就是其一。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闻系应当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调查研究一下:新闻工作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想从报纸工作谈一点看法.办报,从整个社会分工来说,是各行各业中的一行一业;但同其他工作相比较,又有它的特点.每天出版一张报纸,读者通过它了解正在发生的国际国内事件;它面向社会,反映不断变革着的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它的内容广泛,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教育、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它拥有大量读者,有工人、农民,有知识分子,也有各界爱国人士.总之,报纸作为社会舆论工具之一,和社会生活与人民群众是息息相通、紧紧相联的.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是立足在这个特定的舞台上,去学习、去工作、去施展自己的才能的.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很内行,经验也丰富,但如果不懂得报纸特点,不熟悉读者心理,就不一定能做一个好编辑;一个经济专家,尽管他对政治经济学很有研  相似文献   

19.
一些办报的人曾作过这样的描述:报社卖的是报纸和读者。不错,一张报纸拥有的读者数量直接决定着它的广告份额,也就决定它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读者,被视为办报人的“上帝”。那么如何把“上帝”的目光留住,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呢?依笔者之见,以下“四招”不妨可参考一下。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化报纸面临的一个恒定课题是如何生存与发展,因此它必须针对变化了的社会需求对自身不断进行调整,转型也因此成为其主题词之一。回顾《南方周末》20多年的实践,其内容从创刊时以文艺报道为主,到90年代社会新闻为主,到本世纪初时政与社会新闻为主,再到近几年来在“大新闻”概念指导下,扩大报道视野和范围的实践,在一定意义上说,《南方周末》的发展之路就是一条以转型求得发展之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