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活动与探究”这一栏目的使用过程中有几点质疑。 1“活动与探究”的数量编设偏多 教材上下两册共编设了29个“活动与探究”,按常规组织好一个“活动与探究”至少要用一个课时,共计要用29课时。理想状态下上完教材所有内容至少需要72课时(含单元小结),减去“活动与探究”的29课时,只剩下43课时。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是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3章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中的一个探究活动。本节安排课时,第一课时讲的是“人口增长过快”问题;第二课时是,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实例,如酸雨、臭氧层、温室效应的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的形成和危害  相似文献   

3.
“活动·探究”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活动·探究”以“活动”“任务”代替单元导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现状,从自主阅读过程、自主活动过程、自主评价过程三个角度倡导过程化教学,以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探究学习是新一轮高中地理课改的一个亮点,湘教版教材必修Ⅰ所涉及的探究活动与思考达七十处之多,这些活动遵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应用于实践”这样一条线索。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质疑。问题的设计应有助于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以不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但教学任务重,课时数少,  相似文献   

5.
探究学习是新一轮高中地理课改的一个亮点,湘教版教材必修Ⅰ所涉及的探究活动与思考达七十处之多,这些活动遵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应用于实践”这样一条线索。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质疑。问题的设计应有助于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以不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但教学任务重,课时数少,  相似文献   

6.
<正> 课时紧张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模块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教材安排了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其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探究和模型建构活动就安排了14项,另外还安排了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技能训练等活动,但由于课时紧张,有些活动未能在。教学中落实。课时紧张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相似文献   

7.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不懈的追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阅读”“写作”“活动·探究”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教材中的经典文本可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成为其写作资源。立足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巧借文本资源,有效梳理、整合,进而促进读写活动的共融、共生。  相似文献   

8.
我们建议学校在安排课时的时候采用7:2:1的比例,即70%的课时要用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20%要在一个单元学完之后,将单元内的知识结合起来,做一些小型的探究,促进学生知识迁移;最后10%的课时用来进行一些大型的探究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本次活动选自省编教材——系列活动《快乐转转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初步探究和制作转动的玩具,感知使物体转动的秘密,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如何进行比较探究。教材将有关陀螺的活动分成了两个部分,“玩陀螺”和“制作陀螺”,目的是让幼儿先在玩陀螺中通过比较的探究方法感受使陀螺平稳、持久转动的条件,而后再迁移经验,  相似文献   

10.
化学(九年级)新教材的12个单元中共有“活动与探究”内容33个,所需课时约占新授课课时的三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三避免”.让“活动与探究”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陈天侠 《成才之路》2010,(21):87-87
一、写成功与不足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的教学目的,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分析性地记录下来。例如,“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的难点,备课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变一课时为二课时。在课后的反思中我写到:本节课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第二课时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相似文献   

12.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设置了“活动·探究”单元,注重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九年级语文上册“活动·探究”诗歌单元巧妙地与本单元的诗歌文本相结合,实现了“精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结合单元的设置主旨,从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学创造三个角度分别设计教学环节以及对应的活动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基本特征,决定了本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课前、课后、校内、校外的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中.其教学形式也因此更加强调体验、研讨与探究。但是,按照每周两课时的教学时间,教师很难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知识传授与调查探究有效地结合起来.针对这一矛盾,在实践中,我们结合教材单元主题活动编排的特点,尝试进行了“单元组织教材、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具体步骤是:提出探究问题——制定探究计划——自主调查探究——汇报交流深化——实践拓展内化.其中,“提出探究问题”和“制定探究计划”为第一个阶段,在教师的引领下,一课时完成;“自主调查探究”为第二个阶段,由个人或学生自愿组成的合作探究小组,深入社会生活,用一至二课时和相应的课外时间自主完成;“总结汇报交流”为第三阶段,由学生将各自的调查探究成果,在课堂上交流,实现信息共享,用一课时完成;“实践深化提高”为第四阶段,由学生将探究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社会生活中去实践检验,逐步内化为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一编制上的一个特点世界历史课本下册是初中三年级第二学期用的,共计教材四十四课时。一般地说,一个学年里第二学期的时间总是短一些,初三第二学期或许更短一些,因此教材只按照十六周的上课时间支配,共计四十八课时,其中讲授新课四十四课时,复习四课时。在四十四课时的教材里,第六编中世中期(续)占三课时,第七编小世晚期占九课时,第八编近代占十八课时,第九编现代占十四课时。总计近代现代部分占下册课本总分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如果把上下两册合计,近代现代部分占有全部世界历史教材的百分之三十五  相似文献   

15.
“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这个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原来(第三版)的教材与2014年新出的教材(第四版)安排在同一个地方,都是在学完“计算器”后,接着学习的一个内容。这是因为:在探究“有趣的算式”的过程中,有大量繁复的计算,只有使用计算器,才有探究的必要与意义。否则,单纯的计算,就把“有趣”变成了“无趣”。  相似文献   

16.
陈天侠 《成才之路》2010,(23):82-82
一、写成功与不足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的教学目的。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分析性地记录下来。例如:“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的难点。备课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变一课时为二课时。课后的反思写着:本节课用了2课时,第一课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北师大版教材“统计”一课时,在“栽蒜苗(一)”这一内容结束后,教材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收通过数据来反映?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2中削成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18.
从七十年代以来,国外的普通化学教材中有了热力学初步知识的介绍,在中学化学教材中也触及到了这方面的知识。从国内化学教材来看,傅鹰教授(已故)于1956—1958年间在北京大学讲普通化学课时,自编的普通化学讲义其中第三章“能与化学变化”,第九章“热化学”都是讲的化学热力学基础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近年来尹敬执,申潘文编的“基础无机化学”,南京大学甘兰若编的“无机化  相似文献   

19.
需要首先说明的是标题中前面的一个“探究”指的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后面的一个“探究”指的是“卷入解决未明确事物的过程。”(杨晓微语)即讨论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与科学探究活动相关的突出问题。当前,许多科学教师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活动)过多、40分钟的时间里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认真研究科学教材,走进科学课堂广泛听课后我们发现,科学教材中确实存在教学内容(活动)偏多的情况(这已经引起了教材编者的重视,目前正在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此外,还有一个导致40分钟的时间不够用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教…  相似文献   

20.
策略一 :构建双系列型的语文教材体系。现有的省编语文教材虽注意到在每组训练中安排一课时的“口语交际”内容 ,但离每周一课时的“口语交际”需求与学生口语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补充自编了部分教材作为儿童交际言语辅助教材。自编教材以提高儿童交际言语为核心 ,注意与学科课程的衔接与沟通 ,构建学科教材、辅助教材互相独立而又有机融合的双系列语文教材体系。在编写辅助教材时 ,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 ,辅助教材与语文课本尽量有内在联系 ,在提高言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巩固深化学科教学的效果。第二 ,辅教材力求形式多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