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智者说过:生活是一种责任。也就是说,作为有思想的生命个体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家庭、对社会负责。幼儿时期的孩子,则需从小处着手,及早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和能力,帮助幼儿产生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态度。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是一种充满情感、智慧的教育,我们不仅要教育儿童爱护自己的生命,而且要引导儿童关注、热爱他人的生命。幼儿在听《三只小猪》之类的故事时必然会因为同情弱者而想要去帮助弱者,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幼儿在关爱生命的同时,运用智慧保护生命。比如,把小猪的房  相似文献   

3.
原方案关注幼儿当前的生活状况,从幼儿的生命需求出发,很有价值。方案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了解人们服饰的变化,启发幼儿思考有关健康生活的问题,萌发了幼儿关心、照顾自己的意识,值得肯定。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健康教育最终要落实在幼儿的行动上。为此,教学应采用"从幼儿生活中来、到幼儿生活中去"的策略,给予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多实践多体验,促进幼儿习得必要的健康行为。一、从生活中来1.制定发展目标在生活中,幼儿已经感受到秋  相似文献   

4.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过失行为有 :上课违犯纪律、不遵守游戏规则、抢玩具、侵犯别人等。这些行为过失若不给予及时纠正教育 ,将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 ,如何及时有效地制止并促进幼儿改正行为过失的问题 ,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首先 ,我们要分析一下幼儿行为过失产生的原因。皮亚杰说 :“自我中心”是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它使儿童在认识和适应外在世界时总是不自觉地迷恋和深信自己的言行、观点、思维 ,以为它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心。加上我国社会生活中 ,独生子女已成为普遍现象。幼儿从小生活在优越和娇宠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5.
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在幼儿教学中,教师通过对绘本的形象讲解,让幼儿主动参与听故事和说故事,也让幼儿变得愿意与人分享他们自己创作的故事和真实生活中的体验故事,不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然而在现有的绘本图书中,主要以汉语为主,以藏语或藏汉双语编写的绘本稀少,给幼儿教学带来极大不便。作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从PPT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优势和PPT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由幼儿分享行为现状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幼儿的分享行为是指幼儿在群体中生活时,把自己的物品、快乐等与别人共享的行为。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幼儿是否具有分享行为,反映出他是否有体察和关心别人的思想和情感,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乐于帮助别人,是否能和别人情感和睦、团结友爱、协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让幼儿敢说、爱说、多说、会说,我动了不少脑筋,设计了许多具有童趣的听说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1.听、讲、画三者结合  听老师讲故事是小朋友十分感兴趣的一件事情,那么如何利用讲故事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呢?我的做法是: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画故事情节,再把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  2.创编表演  有许多故事,在幼儿反复听后,由他们自己来创编表演,教师加以指导,尽量尊重幼儿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演绎,不去评价,允许幼儿有不同的见解,表演的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如“三只蝴…  相似文献   

8.
设计思路我们将一日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教育内容创编成故事,在讲述给幼儿听的同时,给幼儿留有悬念,并抓住幼儿喜欢扮演警官破案的兴趣点,开展了“小警官破案”系列游戏活动。我们把各种疑点穿插在故事或游戏情节中,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学会根据已有的自我保护经验进行破案,在破案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如何做才是最正确的,并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来。《小虎失踪之迷》是系列活动之三。  相似文献   

9.
要纠正幼儿的侵犯行为,仅仅告诉他们不应该做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做多方面的工作: 一、创造一个不利于侵犯行为产生的环境。与成人相比,幼儿的行为更易受环境的影响。实践证明,在一个有多种多样的玩具、充裕的玩耍时间及适度气氛控制的环境中,幼儿的侵犯行为会大大减少,他们在活动时将相互交往,互相影响,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此外,有教育意义的语言感受,如故事、儿歌、木偶戏等,也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从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二、理解幼儿的情感,正确诱导。愤怒感常会导致侵犯行为。现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容  相似文献   

10.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点,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及心理的特点,特别要在引导语、普通话、体态语等方面探究其技能技巧,力求让自己的语言直观、形象、生动,使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对所讲授内容作永久性记忆。  相似文献   

11.
幼儿的分享行为是指幼儿在群体中生活时,把自己的物品、快乐等与别人共享的行为。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幼儿是否具有分享行为,反映出他是否有体察和关心别人的思想和情感,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乐于帮助别人,是否能和别人情感和睦、团结友爱、协作顺利所以,分享行为的培养很长时间以来已被认为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画故事     
大班幼儿在听故事录音磁带时,听着听着就会失去兴趣、注意力分散,我三番五次强调要安静、认真,也无济于事。于是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大白纸和一盒彩色笔,让幼儿听故事的同时,把故事内容大致画出来。如听《小黑猪看瓜》,有的幼儿画了一头小黑猪,有的幼儿画了许多西瓜,有的幼儿画了山羊公公在小河边钓鱼,还有的幼儿画了一群猴子来偷瓜。画故事时不强调  相似文献   

13.
陈利群 《时代教育》2010,(1):225-226
生活情境的课程化处理要经过一个"捕捉—提升—实践"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广泛获取相关信息,存储于自身的信息库中;善于开动脑筋,挖掘情境中蕴藏的多元教育价值,把握利用契机;善于开拓进取,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完善方案,选取更具典型意义的资源,使生活情境资源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资源,让教育真正帮助幼儿回归"自然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该将听和说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帮助幼儿做一个乐于听并善于听的孩子,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方面。我在教学中,首先,利用文学作品本身的趣味性,吸引幼儿有意识地听。如教师讲了一个有趣的童话,幼儿会情不自禁地恳求再讲一遍。录音机里放幼儿喜欢的儿歌,他们会听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会说、会背。其次,教师在教学开始时,要设法引起幼儿的注意,让他们有始有终地注意听。如在讲(老虎和黑熊)时,教师先把结尾提示性地告诉幼儿“熊比老虎…  相似文献   

15.
复述故事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指导幼儿复述故事,能帮助幼儿丰富词语,锻炼说话能力,同时受到感情的陶冶。儿童要复述好故事,必须首先听好故事。为了一开始就吸引儿童听故事的兴趣,作业开始时,可以利用形象的教具。如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一节作业,我用瓶子装了几条小蝌蝌问小朋友:“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的妈妈不见了,你们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呀?你们听老师讲个故事,  相似文献   

16.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点,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及心理的特点,特别要在引导语、普通话、体态语等方面探究其技能技巧,力求让自己的语言直观、形象、生动,使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对所讲授内容作永久性记忆.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班级常规是幼儿需要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在《纲要》中提到:“教师要在自己参与的各项活动和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幼儿了解、认识和自觉遵守行为准则。”因此,幼儿教师要循循善诱,帮助幼儿认知日常行为准则,并自觉遵守,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耿桂娟 《教师》2019,(3):121-121
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社会能力,也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幼儿期孩子的分享意识淡薄,帮助幼儿产生内在的分享意识和行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实践证明: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去引导幼儿,让幼儿在主观上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与愿望,才会使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加稳定,最终自觉产生分享行为。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来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和意识。  相似文献   

19.
心智化是人际沟通互动的基本要素。隐喻故事能够帮助个体打破原有生活故事经验中的辩证关系,发展新的体验与心智化能力。探讨心理课堂中隐喻故事的选择和操作策略能促进学生的心智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园教育中 ,教师不能只考虑到鼓励、奖赏这一类外部激励因素 ,还必须十分重视促进幼儿的自我强化。怎样才能促进幼儿行为的自我强化呢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幼儿设计和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活动。 幼儿获得自我奖赏的主要来源 ,是幼儿对自己行为所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的肯定与否定 ,又来源于幼儿自身对活动情况的评价。幼儿只有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有赞许的评价 ,才能有奖赏性质的自我反应。所以 ,教师给幼儿选择的活动要有利于幼儿进行奖赏性评价。选择活动时应注意 :一是活动要简单易行 ,适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要在幼儿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