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校学生评教制度中,教师依法享有诸多权利,如公正评价权、知情权、名誉权、学术自由权、申诉权等。但由于评教制度设计理念缺少法纪和权利保障理念,导致评教制度整体失范并走向异化。同时,评教中学生滥用评教权、教师权利救济体系不完善等各种原因,都极易导致教师合法权利受损。因此,高校必须坚持依法评教理念,构建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校内治理体系和有效权力监督制衡机制,科学设计学生评教制度,弥合评教中教师和学生分离状态,逐步完善教师权利救济程序,有效保障教师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评教制度中,教师依法享有获得公正评价权、知情权、名誉权、学术自由权、申诉权等诸多合法权利。当前由于高校管理权的强势介入,学生评教制度整体失范并走向异化。同时,评教过程中学生滥用评教权、教师权利救济体系不完善等各种原因都极易导致教师的合法权利受损。高校必须坚持依法评教理念,构建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校内治理体系和有效的权力监督制衡机制,合理设计学生评教制度,逐步完善教师权利救济程序,有效地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和美国大学的一些教师申诉案例,综述美国学生评教存在的争议焦点及发展动向。即评教权是否侵犯了学术自由权、学生评教是否有效可靠,以及评教结果能否用于管理决策等,以期对我国高校的评价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学术自由权的主体包含学生已毋庸置疑,尤其在高校范围内,机构、教师和学生应作为学术自由权的三个权利主体而平等存在,但学术界和立法实践中却很少提及学生的学术自由权,对学生学术自由权的内容也只限定为"学习自由"。对学生学术自由权的研究,应打破传统观念,重视学生的学术自由权;优化"学生评教系统",倡导学术本位理念;设立专业裁判机构,实现对主体的平等保护,让学生的学术自由权得到切实的机制救济。  相似文献   

5.
随着依法治校进程的加快和高校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维护高校学生正当的学习权利已经引起教育界、法学界高度关注。受教育者的权利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受教育者作为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另一部分是受教育者作为学生应享有的权利。这两部分权利兼有自由权、社会权属性。按传统理论,对于侵犯他人自由权的行为可以诉诸司法救济,但社会权不具有司法可诉性。高校学生学习权的主要内容有学习自主权、学习保障权、学习成果享受权以及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其它权力。行使这些权力,应遵守:有利于学习的原则;依法维护学生学习的合法权利,就必须理清教育法理。完善法律机制和健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学生评教权的行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参加教育教学活动 ,是大学生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途径。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 ,必须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积极性 ,体现平等、自主以及民主精神 ,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 ,保证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项权利 ,对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而学生的评教权即是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权利。一学生评教权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课堂表现、授课效果及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的一种权利。学生评教权的享有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然而这项权利能够得到认同并在实际中得以实现 ,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学生…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评教给我国传统师生关系和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震荡,在师生关系发生法律转型的背景下,这种震荡引发了学生评教权与教师教学权的冲突。导致二者冲突的原因包括内在相互性、失衡、程序不当与学校管理权的错位和越位。为了平衡和协调二者的关系,必须树立主体平等的教学观、增强学生评教的参与能力、优化程序设计、准确定位学校管理权并积极发挥其保障和供给功能。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评教权与教师教学权的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学生评教给我国传统师生关系和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震荡,在师生关系发生法律转型的背景下,这种震荡引发了学生评教权与教师教学权的冲突。导致二者冲突的原因包括内在相互性、失衡、程序不当与学校管理权的错位和越位。为了平衡和协调二者的关系,必须树立主体平等的教学观、增强学生评教的参与能力、优化程序设计、准确定位学校管理权并积极发挥其保障和供给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权力与权利的教师惩戒权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对学生的惩罚自古便有,即便在当今的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在延续着,甚至对教师惩戒的方式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在我国,法律上却未对教师惩戒权的属性作出明确的说明,以至于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了误区。分析权力的含义,可以让我们理解教师惩戒权的权力属性;了解权利的含义,可以让我们理解教师惩戒权的权利属性。通过对教师惩戒权的权力属性和权利属性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教师惩戒权不仅是教师的一种权力,同时也是一种权利,其具有双重的复合属性。  相似文献   

10.
教师对学生评教的抵触心态剖析及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对学生评教制度产生抵触基于三方面心理原因,即因评价主客体地位变化引起的心理失衡、因主体权利保障不力引起的心理失衡和因评教结果运用不当引起的心理失衡。要改变教师对学生评教的态度,必须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尊重教师主体权利和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确定教师权利需要从教师作为普通公民和作为教育者两个方面出发来加以理解,教师的教育权在教师权利中具有身份的专属性。当教师享有的公民权和教育权发生冲突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权是处于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12.
罢工权是一项宪法权利,这可从罢工权的渊源、罢工权的国际法保护、罢工权与劳动权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得到论证.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宪法将会规定罢工权,这是人权保障的要求,也是宪法实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知情权应是一项宪法权利 ,这可从它在国际人权法文件和各国法律制度对知情权的规定、知情权与表达自由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得到论证。我国宪法应明确规定知情权 ,这是人权保障的要求 ;也是宪法实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论医疗行为中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情权和隐私权在公民接受医疗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医疗行为中要保障患的知情权,同时也要兼顾医生的知情权。在医疗行为中,要充分保护患的隐私权,包括基因隐私权,要正确处理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最大限度地保护患。  相似文献   

15.
泉州民办学校招生案件是个教育变革时代的典型案例,从宪法上解答这个案件具有重大意义。从宪法的受教育条款的逻辑结构可以分析出办学自主权的存在,并证明把考试作为招生方式是民办学校的权利;另一方面,分析受教育条款中的义务教育性质,可以得出民办学校的招生方式不属于政府监管的范围,民办学校没有义务免试招生。这个案件使人们直接认识了办学自主权的内容、范围及其界限,从而更深入认识了宪法受教育条款特殊的三方主体的逻辑结构,社会权和自由权兼具的两个层次的价值结构,以及三方主体各自的法律权利义务的界限,生动地阐释了宪法第46条。  相似文献   

16.
受教育权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多重属性,使得受教育权利在行使过程中会受到多重的划界制约,也产生了权利(权力)之间的冲突现象。受教育权冲突实质上是一种权利行使中的过界现象,具体而言,对受教育权的设定意味着某种限度,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就可能是权利的滥用,就可能侵犯了其他个体或者组织的权利。以权利冲突的视角研究受教育权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受教育权的本质,另一方面也为当前外部权力对受教育权的介入做了合法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采访中,当记者的知情权与个人的隐私权发生冲突时,对这两种权利的界定及平衡就显得尤为紧迫。比照公民知情权对记者知情权加以界定,当记者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发生冲突时,以公共利益作为参照将两种权利加以平衡。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right to education in Brazil in light of the growing number of Brazilian families practicing homeschooling. The debate is recent in Brazil. Here we present an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on homeschooling, Brazilian literature on the right to education, and an appraisal of lawsuits against Brazilian families for teaching their children at home. In light of truancy regulations and the evolution of a right to education in Brazil, homeschooling creates legal and political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研究了权利质权制度中的占有问题 :一、分析了占有是权利质权的公示方式。二、论述权利占有的一般理论。三、区分不同种类的权利质权 ,具体讨论了以下实践性问题 :1、如何移转入质权利的占有问题。 2、同一权利上存在数个质权时如何处理质权人间的占有问题。 3、权利质权的善意取得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单位职工的违法生育行为虽然具有违法性和可罚性,但并不应当成为单位开除职工的理由。从劳动权方面,劳动权是关系劳动者生存的基本权利,不应当因为劳动者的违法生育事实而被轻易剥夺或限制;从企业规章制度方面,劳动纪律的内容应当与劳动行为有关,职工生育问题不在其中,也不能够成为开除职工的依据;从妇女权益保护方面,怀孕生育的妇女应当享有平等权和受特殊保护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