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静  王嵩浩 《考试周刊》2010,(15):27-28
语用歧义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消极的歧义会给人们的交际带来障碍,应该尽量避免。本文根据语用歧义的形成,将语用歧义分为五类:话语歧义、言语行为歧义、含义歧义、指示歧义和前提歧义,并对每类歧义的形成作了详尽分析。本文还概括了语用歧义的特征。即其具有不确定性、多义性、间接性和依赖性。对语用歧义的形成和特点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排除歧义,使交际顺利进行。因而应该采用一些策略来消除歧义。  相似文献   

2.
歧义现象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近五十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主要在分类归纳歧义定义、歧义类型、歧义格式、歧义度、歧义分化等方面进行。从三个平面、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角度审视歧义,其研究价值更为显著。21世纪的歧义研究应更多地重视不同平面的研究。考察歧义句例歧义度的变化,从动态角度对歧义进行量化分析;重视应用性的研究,解决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中遇到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句歧义与语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是一种极为丰富的语言 ,使用英语交际时产生歧义是一种普遍现象。这里指出了英语歧义的三种形式 :即语词歧义、结构歧义与语境歧义 ,同时分析了产生这些歧义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语境分析是消除歧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英语歧义现象随处可见,它直接影响人们对句子的正确理解和翻译。本文从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修辞和标点歧义等五方面对英语的歧义进行分类、分析,并论证了歧义现象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5.
语言歧义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英语中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产生歧义的不同原因将其归结为四个方面: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境歧义,并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探讨了排除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60年来现代汉语歧义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是一个不断更新和递进的过程;从分析歧义结构、歧义格式、歧义句式、歧义类型到分析歧义指数、歧义分化、歧义认知、歧义消解,再到讨论歧义和语用的关系等。从歧义研究的过程看,歧义认知的研究是歧义研究的纵向发展趋势。未来的歧义研究必须重视系统性、现实性、社会认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歧义的类型、歧义成因、歧义格式和消除歧义的方法等方面对现代汉语和维吾尔语两种语言中的短语歧义现象进行了描写与分析,并试图找出异同点。  相似文献   

8.
歧义现象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近五十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主要在分类归纳歧义定义、歧义类型、歧义格式、歧义度、歧义分化等方面进行。从三个平面、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角度审视歧义,其研究价值更为显著。21世纪的歧义研究应更多地重视不同平面的研究。考察歧义句例歧义度的变化,从动态角度对歧义进行量化分析;重视应用性的研究,解决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中遇到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时英语歧义现象的研究,认为英语歧义现象从理论上可分为音韵歧义、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三大类。本文对其进行了系统归类和辨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什么是歧义、造成歧义的原因和歧义语句在言语交际中的消极与积极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本文通过对典型材料的分析,揭示了构成歧义的种种因素,并阐明了歧义语句可能对表达和理解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在特定的语境中,歧义又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连谓谓语句的两种歧义格式:一种是连动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与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的歧义;一种是连动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与动补短语作谓语的句子的歧义。并就此剖析了歧义产生的条件,从而论证出消除歧义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歧义现象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在言语交际和外语学习中,面对无法消除的有意歧义就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歧义容忍意识。对歧义容忍意识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言语交际能力,促进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燕卜荪的复义理论,揭示了文学语言内涵的丰富性,而中国文论上一向提倡韵籍含蓄,认为语言可以包含多重歧义,因而从燕卜荪的复义理论来看中国诗歌,亦有许多可解之处。  相似文献   

14.
歧义容忍度对外语阅读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定量分析了歧义容忍度的高低对外语阅读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歧义容忍度高低不同的外语学习者在词汇的选择注意、归纳文章主题以及阅读技巧的灵活运用等阅读策略的使用上有着显著差异.在外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新的语言现象或模糊现象,提高对歧义的容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歧义研究已近60年,考察其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主要有结构的(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的(语义关系、语义特征、语义指向分析)、信息处理的("潜在歧义""制约"与"优选"的分析)、语用的(歧义度、语用、语境歧义分析)、认知的(意象图式、实验、实证、倾向性分析)等。要揭示歧义的现实性还可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进行言语社区和语言变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否定是否有歧义尚无定论。单义派的一些研究试图通过证明元语否定标记的缺失推翻否定歧义说。为了反驳这一论断,进而证明否定语用歧义的存在,本文以汉语的“是”为例,在元表达框架内证明某些常见于元语否定的语言形式并不是专门的元语否定标记。借助三域理论,本文进一步证明否定在行、知、言三域的语用歧义。为了标识否定所处的认知域,某些元语言否定需要特殊的语言形式,这些形式不但不能推翻否定歧义,反而证明了语用歧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学界,"N1+V1+N2+V2"句式从名称到内部结构到涵盖范围一直都存在争议,与"N1+V1+N2+V2"句式有关的歧义现象,并没有被人们当作一种专门的歧义现象来加以分析。试图在描写此句式的基础上,讨论"N1+V1+N2+V2"句式中的歧义现象,并且从其中存在的歧义现象入手,探寻造成这种歧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歧义格式是能生成歧义实例的抽象句法格式,歧义实例即通常所说的歧义结构,指含有多个认知意义的具体句法结构。歧义格式按其结构项可分为含常项歧义格式和不含常项歧义格式,按变项的类别可以分为词类变项歧义格式和句法成分类变项歧义格式,按歧义源的类别可分为成分源歧义格式和关系源歧义格式,按照单义式之间句法语义关系的异同可分为内部歧义格式和外部歧义格式,按照生产歧义实例的能力可分为强势歧义格式、弱势歧义格式和临界歧义格式。  相似文献   

19.
Boundary ambiguity occurs when members of a family are confused or uncertain regarding roles, responsibilities and subsystem configurations within the family. Research suggests that perception of boundary ambiguity is associated with family stress despit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 availability.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research on family boundary ambiguity be broadened beyond the family unit to the interface between family and community. This study utilised boundary ambiguity, and paradoxical dilemma as sensitising concepts to guide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narrative data from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28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 range of disabilities pertaining to the interface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Findings confirmed evidence of boundary ambiguity and boundary intrusion in parents’ perception of whether the child and family were considered valued members of the school community, and in ambiguous parental role assignments, such as information gatherer, child advocate and teacher. In addition, ambiguous situations often triggered paradoxical dilemmas that affected home–school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20.
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研究:理论、方法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20年来,在词汇歧义消解领域,研究者采用多种技术进行实验,提出了4 种典型的模型,即多重通过模型、选择通达模型、重排序通过模型和整合模型。到目前 为止,不同的研究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分歧。今后的研究应该在考察语境作用时间点的同 时,重点探讨语境影响歧义词意义通达的机制,特别是应该重视对歧义词加工中抑制过 程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