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投掷发力作用伴随发出吼声的原因 投掷发力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全身肌肉协调地作用而产生合力的结果,而吼声是在呼吸后闭气以待,随着用力程度的加强,是肺内气体由微启声门借助于呼吸肌和腹肌的收缩,而向外呼出的一种动作。这样可以增大发力,“以气催力”,达到“聚气成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发力顺序: 用力学的观点看投掷运动的全过程,是人体不断克服重量的活动,通过人体的活动,克服器械重量给人体的阻力,使器械由静止到高速运动,最后脱手飞出,因此研究投掷技术,首先要研究人体对投掷器械最合理的施力方法,这是达到理想效果的主要条件,而且这个基本条件也是确定合理技术的重要依据。 (1) 怎样认识投掷运动中的“爆发力”? 投掷时人体给器械施加的力,运动术  相似文献   

3.
吼声对投掷发力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在劳动中力举重物、劈柴和抡大锤的时候 ,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种喊声。在体育运动训练及竞赛中 ,我们常见一些运动员伴随做动作而发出一种吼声 ,尤其是那些需要突然发力的运动项目 ,如举重运动中的上挺、田径运动中的投掷、排球运动中的扣球、武术运动中的冲拳和劈拳等。这些运动员在运动中发出吼声对发力究竟有何影响 ?与提高运动成绩又何关系呢 ?本文拟以投掷项目为例 ,探讨吼声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及其在投掷发力中的作用机理 ,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2 研究对象与方法2 .1 研究对象大学生 118人 ,年龄在 2 1~ 2 7岁。省 (市…  相似文献   

4.
投掷项目最后用力顺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投掷项目最后用力阶段存在问题的分类认识,以及对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学特征、解剖学特点、运动环节间力量传递基本原理的深入分析,认为:对投掷最后用力顺序的认识,属于特定阶段用力顺序的认识,对其认识不能脱离该阶段技术自身的本质特征;投掷最后用力顺序是右侧腿的踝、膝、髋肌肉依次发力;用力顺序与力的传导顺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中的发声进行了探讨与比较,分析归纳了发声在武术运动中的几种特殊作用,即:武术中的发声有助于发力,武术中的发声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抗击打能力,武术中的发声有助于增强自己的士气和胆气,武术中的发声有助于威慑敌人等。  相似文献   

6.
最后用力的“发力时机”和结构是投掷标枪技术的关键之一。当前国内外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为了掌握这一技术关键做了大量工作,总结了许多经验和获得较好的效果,表现在越来越多的运动员较好地掌握了“发力时机”和最后用力。这是当今标枪成绩不断更新世界纪录,而且大面积地提高了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掌握了这一关键技术,因而逐年提高了标枪运动水平。但仍有不少的运动员未能发挥出自己的运动成绩,或者虽然发挥了自己的运动成绩但很不稳定,大起大落。分析原因,大  相似文献   

7.
一、选题依据投掷铅球、铁饼、标枪的最后用力动作,是各项投掷运动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关键技术。这是所有投掷教练员、运动员把它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进行分析研究,并在训练中想方设法加以改进,使之更加完善的重要原因。那么各项投掷最后用力完成好坏的标志是什么呢?运动生物学告诉我们: (一)最后用力工作距离越大,投郑效果越好; (二)动员人体参加投掷的肌群越多越好; (三)参加投掷动作的肌群在快速收缩之前处于良好的功能性状态(使肌群有一个预应力); (四)爆发性收缩的时间越短越好。  相似文献   

8.
81年6月,国家体育科研所黄世杰同志,来我们体校指导训练,向我们讲解了现在投掷运动中最后用力的躯干用力的技术原理和要求。通过一年多的训练实践,我感到黄世杰同志所讲的躯干发力的技术原理是结合实际的,针对我国投掷运动员身材、力量不足来讲是行之有效的,对提高整个投掷运动水平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里我将结合黄世杰同志  相似文献   

9.
标枪投掷中,最后用力是整个技术的关键也是在标枪教学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重点,特别在最后用力的一瞬间,从开始发力到形成“满弓”超越器械技术更是教学的难点,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育探讨最后用力“满弓”技术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投掷运动专项能力训练的功能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认为:为了提高投掷运动专项能力,应针对投掷运动中力的有序传递、力的非直线和非垂直方向性、稳固的左侧支撑、一次性爆发式用力、超越器械和超等长用力方式等功能因素进行训练。为了提高专项能力训练效果,还应树立以“强度”为核心的力量训练指导思想;还要注意科学地安排休息时间;关注运动技能的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参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投掷标枪技术比较复杂,尤其是最后用力。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人体处于快速移动中,要在0.2秒左右时间内完成右腿的发力、髋轴的蹲转、良好的满弓、强有力的左侧支撑、器械的控制、以及高质量的“鞭打”等一系列动作上。如果说最后用力是投掷标枪中的关键技术,那么“鞭打”又是最后用力技术中的关键。据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坚持以“鞭打”技术为重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平时練习或比賽时,在举的过程中,常常可以发現以下的一些情况,如果运动員在練习时重要視它,改掉它,就能提高成績。塌腰式发力已被廣泛的采用了。在用这个方式发力时,槓鈴向前是最常見的毛病。造成槓鈴向前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在发力的一剎那时間里,軀干的彈力和手臂的用力未能很好的配合,即出手太迟,这可能是运动員太强調軀干的彈力,忽視手臂的用力而造成的。(二)在发力的过程中,利用躯干的臂力所用时間太长,即軀干的振幅过大,一經发力后槓鈴馬上向前,以致使运动員难于塌腰,有时虽能塌腰,但槓鈴就更加离开肩关節,加大了槓鈴与肩关節之間的垂直距。(三)发力后手臂用力不正确也会使槓鈴向前。正确的手臂用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随着先进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地运用到体育科研中,人们对一些体育项目的特征有了更科学的认识,这有力地促进了运动训练水平的不断发展。对某项运动理性思维分析判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必然提高其训练实践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大大促进运动训练水平的不断发展。本文就铅球最后用力理论问题及其在训练实践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二、最后用力的概念 什么是投掷项目的最后用力?对于投掷项目最后用力的概念,目前我国田径教材中表述得不够明确。有的只是阐述最后用力在投掷过程的作用,或只从投掷中身体运动过程来划分最后用力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前掷实心球能有效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协调性,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运动能力”的载体。在前掷实心球过程中,最后的挥臂鞭打用力是投掷动作的关键一环,此环节中易出现“没有鞭打动作”“用力鞭打意识不强”“鞭打用力不够”等问题;教学中如果只用“远度分值”判断强化“最后鞭打用力动作”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5.
在举重、投掷和柔道等多种运动项目的爆发用力时,人们常常不自觉地发出喝声。关于发声对肌肉收缩速度有何种影响的报导尚不多见,本文只就发声的作用做了研究。作者设计一重力负荷装置,可记录肘关节屈曲运动过程中的“角速度曲线”,而求得腕部的运动速度。用同一装置亦可测定前臂等长性最大肌力,而求得肌肉运动的功率。测定中,以测得的等长性最大肌力做为100%的荷重,取其0、10、20、30、40、50、60%做各种荷重条件进行测试。又为消除不同  相似文献   

16.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5):58-59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著名教练曾乃梁、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散打名将陈超读者郝先生通过E-mail来信问:练习武术要求舌顶上腭,以接通周天气息,太极拳等内家拳都要求舌顶上腭,气沉丹田。请问在练拳时(包括少林拳等外家拳)是否始终要求舌舔上腭?拳术要求的呼吸自然,是否指舌顶上腭后的自然呼吸?在练拳时有的拳种要求发声(比如南拳,陈式太极拳发力时也会发声),这与舌舔上腭是否矛盾?武术运动是否应始终以鼻呼吸?  相似文献   

17.
<正> 几乎所有参加过投掷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在比赛中都会听到许多运动员在投掷最后用力时发出一声大喊。这种现象对比赛成绩有何影响呢?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和观察,并利用多次参加裁判工作的机会,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笔者以江苏省第12届运动会高校甲组和青少年A组男女铅球前八名、第11届亚运会男女铅球前六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比赛后三轮的情况,结果见下表。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随运动水平的升高,出现“喊声”的百分率也高;同组的比赛成绩亦是“有声”高于“无声”。  相似文献   

18.
<正> 标枪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体多轴性运动项目,短时间内技术不易掌握。我们经常看到少年标枪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存在着较多的技术缺点,尤其是在最后用力这一关键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更多,影响了标枪成绩。那么有哪些技术因素会影响最后用力动作的正确完成呢? 一、过分强调“满弓”动作影响用力节节 在标枪技术训练时,教练经常强调最后用力的“满弓”动作,即运动员在出枪前要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动作,使投掷时的工作距离加长,这个原理无疑是正确的。但少年标枪运动员能否做到这一要求呢?通  相似文献   

19.
投掷铁饼技术共分为预摆、旋转、最后用力、维持身体平衡四个阶段。初学者投掷铁饼对超越器械的形成、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由后向前的发力路线这几个关键技术环节的掌握尤为重要。针对初学者特安排下列几个训练手段。一、超越器械的形成超越器械是在投掷铁饼运动中旋转最后阶段,最后用力开始前,身体(尤其是下肢)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运动,造成髋部横轴运动速度超越肩部横轴的运动速度,器械落在身体后面,使身体处于扭紧状态,形成下肢在前,上体在后的倾斜姿势。这时,身体向右倾斜(左脚、左髋、躯干左侧成一直线),左臂微屈于体前内旋、含胸、收腹,保持肩轴与髋轴扭紧,即所谓的"超越器械"动作。它是增加做功距离的一种表现,为最后用力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震脚是一个武术的基本动作,在武术套路中多有应用,有助于发力、制造声势,往往一个干脆、有力的震脚在套路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练习震脚时由于用力方法不正确会出现震脚无力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纠正这一易犯错误,我利用小时候玩的“踩响”玩具进行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