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在IT专业中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就业导向背景下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把就业导向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一体化统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要求,形成了就业导向背景下素质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学院IT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研究,在IT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高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十年的高职教育办学实践中,基于服务宗旨,树立了正确的办学理念,坚持了科学的办学定位;以就业为导向,提升产学合作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了人才培养环境,增强了主动服务能力,丰富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连续4年3077名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3.3%.  相似文献   

3.
"以就业为导向"是新世纪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当前,推进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从学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等全方位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才能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持续健康地发展,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吴秋煊 《现代语文》2009,(10):11-12
一、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就业是硬道理”“毕业生签约率就是专业的生存力”“岗位技能就是课程”——这是当下很多人对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的简单阐释和实用经验。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一向重视思想政治、文化理论素养教育的高职文秘专业,也在一种新的统一培养模式要求下,大量削减了人文素质培育课程,大量增加秘书工作基本技能课,或以顶岗学习、岗位实习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药物工程系致力于探索就业导向背景下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积极实践“校企紧密合作,专业培养和职业培训紧密结合,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和成长教育同步进行”的办学思路,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6.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们当今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思想。是当前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灵魂,所以职业教育要从学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等全方位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才能使我们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保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和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经济低速运行的状态下,高职生的就业又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很多高职院校在发展上遇到了瓶颈,而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以区域经济发展为着眼点,走出了一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特色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合理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调整计算机类专业方向的设置;以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以提高岗位竞争力为目的,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转变就业观念为目的,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建立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刘轶群  张志宏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8):106-107,110
为了树立以工学结合为特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教育办学理念,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通过分析医药行业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需求,探讨了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符合医药行业发展和高职教育特点的医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职业素质,帮助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0.
钟卫 《考试周刊》2011,(46):196-197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就业素质导向"问题。在就业问题上必须推进和实施"素质就业",把就业的素质当作目标、尺度和育人方向,改变实践中的偏移性做法,对学校、企业、学生进行正确导引,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把人才的"高素质"摆在突出地位,转变育人机制,开放办学,完善学生素质构成,促进校企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应用技术学院的主要职能。专科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合理调整统计学教学的培养方案,以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岗位竞争能力为目的,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极大地提高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学生成功素质培养遵从了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理念、符合高职院校办学规律。本文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高职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为背景,从理论上剖析了信息管理专业高职学生成功素质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阐述了信息管理专业在成功素质培养目标下的"双线并举"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校企多元化实践教学培养路线。从高职学生成功素质培养的角度全新审视了对高职学生的合理评价,以此推动高职学生以成功素质为导向的全面协调发展,并带动和深化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了"品牌办学"战略,确立了"技高品端"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践中,学院牢固树立"学院永远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思想,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从业率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第一指标,"以就业为导向"融入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了"青岛市人才市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分市场",实现了毕业生高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至今,素质教育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重视。本文基于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和指导思想,结合笔者所在高职学院的改革实际,创造性地提出高职素质教育体系建构的思路,并认为应从管理构架、课程模式、师资队伍、实训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其核心教育任务是直接面向社会,向社会输送大量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在这个背景下,高职美术专业的教育改革就必须要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基础,通过市场调研科学定位办学目标,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来强化学生的就业素质,从而为社会输送大量美术类专业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高职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就业指导,促进学生充分就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在突出办学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就业竞争能力;开展"三业"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全方位进行职业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等方面,提出观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素质教育观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形势的快速发展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高职院校要适应高校教育的要求 ,适应新的办学模式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就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从理论上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应体现素质教育的特征 ,剖析高职学院体育教学现状 ,探索素质教育观下高职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促进高职学院体育朝素质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学院成立四年多以来的职业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三位一体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北京大学为主的教育资源、以方正集团为主的企业资源与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实际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办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验随课程、实训随学期、实习随就业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以培养就业能力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市场定位,转变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新机制、新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全员、全程、全方位就业服务的观念,切实提高学生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30多年,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应该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从重视知识教育向技能和培养个人能力为主,使就业导向重于书本知识,职业技能重于毕业证书,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的方法,为更好的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