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环境经历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线教育与社交分享到智慧学习环境的发展.教育资源环境在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同时,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发展追求是:开放与共享、协作与互动、融合与创新.教育资源环境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学习者与技术、资源最为自然和谐的交互,使其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过程,进而落实教育技术的宗旨:促进学习者学习,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SNS搭建网络社区的理念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章通过SNS的定义入手,首先进行了SNS相关理论的研习,进而谈及其功能用途,分析出SNS社交网上进行教育与学习可行性和SNS网络学习的社会教育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结合个人学业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理念规划出SNS社区学习方式及其流程设计,同时探讨SNS网络社区测评的方式,并结合实践给出在线学习者学业能力测评的策略.最后对此在线测评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SNS技术及SNS网站作为一项迅速发展的基于Web 2.0网络平台的用户创造类媒体,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它们为学习者进行有效交流与互动协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服务。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选择目前可用于深度学习的五类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和内容分析法,从知识维度、技术维度、交互维度、学习维度四个方面对SNS平台促进深度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SNS平台能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最大帮助,基础技术功能和交互方式完善,多采用内外链接结合的交互链接结构,基本支持各类学习工具和实现深度学习的认知方式。但部分SNS平台缺乏深层次知识和反映知识框架的形式,且技术支持和交互效能仍有待提高;认知效果也和设想不完全一致,部分网络学习者仍处于浅层学习的阶段。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交互是学习者为学习、解释和挑战一些观点而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是知识传递的一种主要手段,良好的学习交互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是最主要的交互方式。但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在设计上缺乏交互性考虑,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较高,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网络学习资源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以改善网络学习资源交互性和降低学习者认知负荷为目标,给出了一种具有开放性和交流性的网络学习资源多层次模型;并应用信息可视化技术中的焦点与上下文技术,给出多层次模型的人机界面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者独立的处理学习资源获得有效信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本文通过分析资源型学习的交互原则,提出了它的几种交互形式,进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资源型网络学习平台的交互模型。  相似文献   

6.
网络学习中学习者自我交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者与内容的交互即学习者的自我交互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交互。文章通过对学习者自我交互过程以及影响自我交互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基于优化自我交互的学习资源与学习策略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5,(9):90-96
在分析社交学习网络特点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情感识别与学习者学习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将学习者脸部表情、眼动、人体姿态与情感图文等多模情感作为识别的指标,并结合学习者的学习认知状态和学习行为,构建了社交学习网络情感交互模型。该模型可以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支持大规模的远程学习;也可以对社交学习网络进行更好的监督与指导,为该网络在学习上的应用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六度分隔”理论的SNS网站以其良好的互动性改变了传统虚拟网络的人际交往模式,该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传播与互动,体现信息获取背后人的需求,倡导分享、互动、协作的理念.社区成员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收集并加工信息,并与其他人开展互动,共同创造和分享资源.就教育教学的角度而言,经过功能优化和改良后的SNS网站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教学型的学习交流的平台.该文分析了Phpwind环境下的SNS网络学习交互系统的“五层次”结构,阐释了基于该系统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并构建了新闻与传播学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模型,为研发基于SNS的其它学科甚至多学科互动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网络学习环境已经成为在线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习资源则是网络学习环境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如何利用学习资源,网络学习环境如何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符合数字化学习特征的学习资源?现有学习资源的提供方式、资源流转途径是否符合网络化学习特点?教育技术类网站作为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主要渠道,通过对其链接分布和交互结构分析,有助于了解各资源平台学习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网络链接分析方法,以教育技术类网站为研究对象,从密度、中心度和派系三个方面对相关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交互结构的社会网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网络学习者在学习资源的多样性获取方面存在不足,对学习资源获取渠道的依赖性较强。据此提出基于泛在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7):152-155
以中山大学逸仙网络大讲堂的建设经验为例,探讨如何构建微视频交互环境下的移动学习空间。在微视频交互环境下,实现了学习者与实时视频或非实时视频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用户可以将其中任意微视频片段进行虚拟剪切、发表评论并分享给其他用户。微视频交互环境下的移动学习空间方便师生基于PC或移动终端操作,推动了视频资源的交互性、移动性、个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In the 21st century when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s emphasized, the cultiva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presents the importance. With web-based collaborative problem-based learning (CPBL), learners could more conveniently cultivate their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through autonomous learning. Nevertheless, learners are often guided to solve a target problem by the information announced by teachers during the CPBL processes. Individual learners often could not effectively absorb such standard information, thus ignoring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rom teachers. In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heory, the 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opinion leaders has been proved that it can better change audiences’ attitudes than the one-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mass media. This study thus employs the modularity Q function as the fitness function of genetic algorithm to optimally detect learning communities and uses PageRank measure to accurately find out community opinion leaders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network interaction data of learners in the CPBL process. Based on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learne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the 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opinion leaders to convey information for solving the target CPBL missions could more significantly enhance web-based CPBL performance, social network interaction and group cohesion than learner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one-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teachers’ information.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learne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markably outperfor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peer interaction under a CPBL environment. Particularly, female learne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otably outperform female learners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learning performance, whil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le learners between both groups. More importantly, learne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resent significantly higher group cohesion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is study confirms that using the 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 instead of the one-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 traditionally used in 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web-based CPBL performance, social network interaction and group cohesion.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的进程中,相关的实践和理论都需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学习理论,联通主义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相关工作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本研究以“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Ⅱ”这门cMOOC课程的主题一为例,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对学习者社会交互和话题交互的网络化特征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课程促进者的参与推动了交互网络中连接关系的建立,使得网络的初始值能对整个学习交互网络塑造产生非线性影响。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学习者的参与度与交互网络结构的紧密程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关系,而是网络交互结构越紧密(密度越大)就越会在之后带动更多的学习者参与讨论学习。这说明,联通主义指导下的学习,需要我们从动态的视角去观察学习者学习,学习者的交互与联通是在变化中展开的。在社会网络的连接中,草根学习者贡献的话题也通过连接形成了类似知识概念图的网状结构,这样的知识结构能够较好地表征由下而上的群体智慧(知识的草根性)。很多相似的概念在动态性生成过程中会慢慢地聚合,而非依据专家的经验来划分知识的体系。对cMOOC课程更长时间地观察与调研,可以更真实地发现知识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手持设备为社会化互动学习提供了依据,为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提供了便利。提出通过点对点技术互连的GroupNet网络,阐述GroupNet的基本概念与架构并探讨它在泛在学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Many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web-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 as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educational paradigm with potential to increase learner satisfaction and interactions. However, peer-to-peer interaction often suffers barriers owing to a failure to explore useful social interaction information in web-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is easily leads to learners being unable to seek appropriate learning partners for facilitating effect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This problem frequently causes poor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web-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Generally, instructor assigned or learner selected learning peers cannot ensure to compose suitable learning partners for individual learners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suitable learning partner can help the learner, who is learning in the personal way and encounters the difficulty, to solve problems. Inappropriate learning partners cannot only easily lead to poor learning interaction and achievement, but can also lead to the meaning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being lost. Although many web-based learning systems have already been developed to assist cooperative learning, supporting peer-to-peer interaction in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 (CSCL) is still immature. As a result, this study presents a novel scheme for recommending appropriate learning partners for individual learners utilizing mining of learning interactive social networks in a cooperative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environment.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helps encourage learners to interact with learning peers more actively and positively, and facilitates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a cooperative PB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学习因其灵活、便捷等特点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学习手段。促进学习者实现较高水平的交互是提高在线学习质量的关键之一。然而现实的在线学习(尤其是异步交互的在线学习)交互效果并不理想。各类在线学习中的观望者和逃避者较少或根本不参加在线学习,教学交互的实现水平也显著低于积极参与者。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一个基于微博的在线学习社区中社会性交互进行分析发现,“微博点名”活动能够显著促进在线学习交互,尤其是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微博点名”活动的规则、微博交流方便快捷的特点,以及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是促进在线学习交互的原因。“微博点名”适合设计类和创作型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微博点名”和基于微博的在线学习活动时,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在线学习环境,发挥核心学习者的作用,引导边缘学习者积极参与,促进学习团体的形成和建设,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反思,提高交互质量。  相似文献   

16.
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社会临场感有助于降低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提升学习满意度和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社会临场感与交互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往研究者主要借助内容分析方法或调查问卷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注重测量个体的意见和主观的感知,但无法反映社会临场感随时间发展变化的动态特征。社会网络分析(SNA)的中心度、密度、中心势、派系等参数能够较为合理地表征在线协作学习中师生的交互过程特征,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一门网络课程实施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阶段师生在线论坛中的交互过程与行为进行定量和可视化的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社会临场感存在显著差异,交互和社会临场感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个体的社会临场感会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社会网络分析有助于理解在线学习环境中社会临场感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升网络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进行互动式英语教学。在此情况下,交际教学法满足了这种教学改革需求,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即"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有机结合,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交际教学法满足了这一需求,能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SNS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学习共同体是一种网上协作知识构建的学习型组织。文章分析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现状和SNS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NS的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模型与构成要素,并从成员角色变化的角度阐述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网络交互的类型、模式和工具的不同特点,以及学习者参与交互的难易程度,指出交互工具实质上是不同交互模式和类型的组合。通常一种形式的缺点往往会是另一种形式的优点,最佳的外语学习网站应该合理运用交互工具,突出网站访问的灵活性,合理组织网站内容,有效激发交互行为,提高网站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20.
移动学习是教师将教育内容与教育服务通过无线网络技术或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学生利用便携式的智能移动设备获取学习信息、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而进行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计算技术实现交互式的学习。利用移动学习便捷、及时的特点,在分析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课程设计的基础上,研究移动学习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