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课本第 14 8页 :“192 6年夏 ,北伐军占领南昌以后 ,蒋介石把‘总司令部’迁进南昌。”“192 6年夏”其实应为“192 6年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北伐军胜利进军。两湖战场于 192 6年 7月 11日攻占长沙 ,10月 10日攻克武昌。攻下武昌后 ,主力转入江西战场 ,配合中路军作战 ,于 11月上旬攻占九江 ,进入南昌。由此看来 ,北伐军占领南昌 ,蒋介石把“总司令部”迁到南昌 ,应在 192 6年冬北伐军占南昌是“冬”不是“夏”$河北省承德县邓上乡三十家子高中@吕新华  相似文献   

2.
北伐太平军停驻天津,是既定的战略部署。决定停驻天津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水路交通四通八达,便於发挥太平军依水作战之长与抑制敌人马队的作用。太平军的战斗历程,尤其是北伐军鏖战怀庆的事实,足以为证。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政策是直接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共产国际无论从起义的目的,政权观念,还是从暴动的策略,工人的武装,以及暴动成功后的一系列策略与斗争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失败与成功,与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国际政策攸切相关。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并取得节节胜利。盘踞于五省的孙传芳撕去中立伪装,露出反革命的面目,增兵江西准备与北伐军作战。8月底,苏联顾问加伦考虑在北伐军  相似文献   

4.
荒诞派小说《第22条军规》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在官僚体制下垂死挣扎却不得而终的小人物形象。正是二十二条军规为小人物的人生设下了永远的陷阱,军规本身的冲突性正是荒诞的象征,体现了位于这样的军规统治下的官僚体制的荒谬腐朽以及当时社会的阴暗丑恶。  相似文献   

5.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二战后的一部被读者广泛认可的小说。该小说的主人公认为自己愚蠢的长官比敌人更加可怕,所以尽量避免执行作战任务。该论文认为作者海勒写作的目的并不是再现自己二战时的体验,而是揭示了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该文试图从存在主义视角浅析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典型的具有鲜明后现代特征的黑色幽默作品,暴露了美国官僚集团的荒谬与腐败、美国社会的荒诞与疯狂。本文立足于后现代主义因素不确定性、反传统性、矛盾性对该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全面阐释海勒突破传统理性小说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揭露和讽刺这个荒诞世界所彰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第二十二条军规”不是永恒、超言的象征,不是什么“海勒的神话”,而只是一个不确定的隐喻,不具有确定性。它以其破碎性、混乱性、不确定性在消解神话,这个神话便是西方传统中的关于上帝、国家和理性的神话。“第二十二条军规”揭开了这种神话背后的虚无与荒诞,同时向这种虚无与荒诞发出了激情的抗议。  相似文献   

8.
《花腔》中的"爱"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军规"都是人性中的自私与邪恶的象征,它们滥用权力制造历史圈套,对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进行扭曲和湮灭。《花腔》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从不同的叙述角度表现了冷酷中的黑色幽默,以戏仿讽刺不合理的现象。《花腔》和《第二十二条军规》采用回旋式的叙述方式,穿插众多人物传记,展示了社会各个层面上的关系。《花腔》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这些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李洱和约瑟夫·海勒的"经验同化"。  相似文献   

9.
黑色幽默是一种"从残忍中寻求乐趣"的"病态、荒诞的幽默"。在黑色幽默小说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和《五号屠场》中,作家通过对悖理逆情事件、"反英雄"人物、荒诞军规和血腥场面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美国人的生活现状,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前途、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黑色幽默小说也因此在批判荒谬至极的极权社会和构建新的社会秩序方面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约瑟夫.海勒的《第22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杰出代表。小说中军规内容的荒诞、人物形象的荒唐和诙谐话语的运用都彰显了黑色幽默的特征,从而勾勒出一个荒谬、混乱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广东人民在北伐战争开始前,积极敦促国民政府早日出师北伐。北伐战争开始后,广东人民积极参加、配合、支援北伐战争;为北伐军运送兵员物资;开展宣传、慰问、募捐等活动;负担北伐军的所有军费开支;协助广州国民政府巩固后方;以实际行动抗议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2.
陆游47岁以前的北伐思想,是出师江淮一带攻击金兵,47岁进入川陕以后,尤其是南郑戎幕生活,形成了其新的北伐思想,陆游北伐思想嬗变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从南郑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方面作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北魏孝明帝正光(520—524)年间领兵征讨开始,到530年被杀身亡,在短短十年时间中,尔朱荣先后经历了策动河阴之变、压平葛荣、平息六镇、拥立孝庄帝、平定元颢叛乱等重大政治事件,并且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军事集团。尔朱荣军事集团对北魏末期政坛,以及其后的北齐、北周政治格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修或开凿了一大批漕渠,按照其主要功用可分为用于军队与辎重的输送、农业区的租赋运输和商业运输三类。对于漕运的管理形成了皇帝——权臣决策,地方郡守和军事将领负责执行的机制。在管理机构上,形成了以度支尚书为中心的中央管理机构和以专门职官与地方郡守组成的地方管理机构。此外,还有以大司农为代表的关涉机构协调漕运的管理。因此该时期的漕运事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机的管理体系。由于该时期军事斗争的频繁,使得军事将领对漕运从决策到执行到管理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在一方面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漕运管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鲜卑拓跋部原本是一支从事射猎——畜牧业的草原游牧民族.北魏王朝建立之后设立的一大批官营苑囿和国营牧场就是对其原有的射猎——畜牧业的继承和发展.官营苑囿主要用来满足皇室的各种需求,国营牧场则主要用于满足国家的军事需求以及对于畜产品的消费需求.随着北魏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拓跋族的封建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官营苑囿因其重要性降低而被大量罢除,国营牧场则因其地位的重要性而被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6.
“一生谨慎”的诸葛亮深知蜀汉政权偏居西南一隅之地,国力、军力都远不如曹魏,然而却一反常规,率众五出祁山,北伐曹魏。通过发动北伐战争,诸葛亮达到了确立其个人威信,为蜀国培养、发现、辨识人才,提高蜀军战斗力,开拓疆域,缓和内部矛盾,标榜正统和以攻为守等诸多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期,帮会在中国工人阶级中广泛存在,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控制着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要开展工人运动,一开始就遇到了帮会的障碍。为了有效地组织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派党员加入帮会,利用帮会身份做掩护,团结、教育工人,而且争取了一些工人中的帮会头目,按照产业组合原则组建现代工会。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中国共产党对帮会的利用与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果,工人运动得以蓬勃发展。但最终帮会倒向国民党,充当了蒋介石反共夺权的工具。给中共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运动北方战场的形成是国内形势发展和冯玉祥思想转变的结果。北方战场包括陕西战场、河南战场,国民军在五原誓师以前与直、奉军阀的斗争不是北方战场的组成部分。北方战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南方战场局部失败的不利影响和冯玉祥的军阀思想。北方战场对大革命运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对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运用掌握的丰富材料,提出了有一定说服力的观点,对本次战役涉及的中、英、美关系也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北伐失利的直接原因在于军事方面,即战略构想不当,战略方针及军事进攻方向选择错误;以及战略策略上未能扬长避短和出奇制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