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学校管理就其实质意义上来讲,就是持续不断地开发人力资源,这既是学校管理本身的要求,也是学校生命力之所在。宏观上来看,经济社会的发展呼唤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科学合理地管理人力资源是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要任务的学校发出的强烈呼唤;从微观上看,学校自身的持续发展必须走人力资源开发之路,学校竞争出现了由物力竞争向人力资源竞争、一般人力资源开发向高素质人力资源开发、学校内部人力资源开发向学校外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转移趋势。一、教师需要的内容结合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  相似文献   

2.
学校管理就其实质意义上来讲,就是持续不断地开发人力资源,这既是学校管理本身的要求,也是学校生命力之所在。宏观上来看,经济社会的发展呼唤学校人力瓷源开发管理,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科学合理地管理人力资源是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要任务的学校发出的强烈呼唤;从微观上看,学校自身的持续发展必须走人力资源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3.
陈丽萍 《文教资料》2014,(10):85-86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以能为本”已经成为现代人力资源价值取向的基本准则,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创造力等成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能本管理”的思想、理念和方法,有效开发学校教职工人员的智力、潜能和创造力,将为我国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广峰 《宁夏教育》2013,(12):21-22
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促进学校管理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在学校管理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学校最具竞争力的资源。教师是学校核心的人力资源。学校管理者应该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处处为教师着想,努力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教师的人力资源就能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学校人力资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育能力水平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育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教师的智力潜能和实践创新能力,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现代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所在,是把学校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人才优势,把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6.
如何通过编制管理达到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是从事教育活动的组织。人是构成组织的元素之一 ,组织都存在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益问题 ,学校也不例外。但是 ,由于学校这种组织自身的特性 ,在微观层次上 ,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益问题实质上仅仅是劳动效率的问题 ,提高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益不在于压缩人工成本 ,增加招生名额 ,而在于通过有效的管理提高学校的劳动效率。一、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效益的实质是劳动效率问题  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讲 ,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益 ,就是在其他条件可以控制的情况下 ,以较少的人力资源成本换取组织收益的最大化实现 (或者以最少的人力资源成本换…  相似文献   

7.
朱永芳 《云南教育》2005,(29):31-33
教师是学校人力资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育能力水平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育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教师的智力潜能和实践创新能力,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现代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所在,是把学校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人才优势,把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中小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分析 人力资源是指一个社会中现存的和潜在的劳动工作能力的总和。我国中小学中的人力资源基本上由五部分构成:即学校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后勤人员以及学校附属部门的工作人员。其中前三类人员是学校的骨干人员.他们负责履行教育基本职能,为更高层次学校和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后两类人员则主要履行为教学和学校师生提供服务的职能。本主要以前三类人员作为探讨的对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吴更生 《小学生》2010,(8):33-34
进入21世纪,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日益成为决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人作为管理技能和技术的载体,作为学校人力资源的驾驭者,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与发挥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学校的竞争力,并最终决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对人的管理,现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要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以学校教职员工为根本出发点,尊重人才、  相似文献   

10.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5年,隶属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学校位于重庆市经济、文化中心渝中区,是一所集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机构;是以高、中级技工教育为主体,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学校开设专业24个,其中,高级技工专业  相似文献   

11.
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是在传统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各方面资源,不断探索发展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专业改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创建路径的探索过程中,紧密结合人格教育和知识教育,以达到育人和服务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已然成为当今时代国家实力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基础。同时面临诸多现实的问题与挑战。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强国使命所在。作为软实力一部分的高校校园文化,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因此。强化高校校园文化便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强化(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已然成为当今时代国家实力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基础,同时面临诸多现实的问题与挑战。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强国使命所在。作为软实力一部分的高校校园文化,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因此,强化高校校园文化便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开展一项关于泉州高校大学生对校园文化与泉州传统戏曲了解、认知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传统戏曲文化融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普及、传承,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全面和谐的发展。提出泉州传统戏曲文化融进泉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加强传统戏曲文化教育资源载体的开发与推广,加强对校园传统曲艺社团的扶持,拓展第二课堂活动及开展传统戏曲主题的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5.
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社会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碰撞。这种碰撞是必需的,也是非常有益的。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无论是对高校的产学研结合,还是对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均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凯里学院是一所年轻的地方本科综合院校,多姿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为凯里学院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条件。本文以凯里学院作为实践支撑,探讨民族地方高校发挥原生态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着力构筑多彩民族文化与特色校园相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设途径和建设模式,不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营造校园文化是职业学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功能。校园文化既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职业情感。义可创造准就业环境。作为校园文化活动中心之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地,图书馆在营造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图书馆为营造校园文化服务。应从信息资源优势、网络信息资源功能、环境和设备优势地位和多元化文化服务等方面综合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培育对促进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系统还是一个不能独立运行的弱系统,还不能有效发挥其价值。与传统中小学教育相比,创客教育更加关注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安排、新技术应用、教与学的评价等,然而我国中小学在校园文化、行政、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突出问题,限制了创客教育的发展。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校园文化建设上进行突破,只有在浓厚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的基础上才能建成以创客教育活动为主题、以自主探究为方式、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的中小学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才能促进中小学创新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新时期全面推进高校改革与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校园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的和谐,"以人为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目前我校正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也应以主人公的心态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并在建设校园政治文化、道德文化、学术文化和社团文化中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以人文关怀为基石,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成长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韩国政府为了实现在21世纪成为“世界超一流国家”的宏伟目标,在对现存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体制进行反省的基础上,决定把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2001年12月制定出台了《人、知识、跨越: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基本计划》,确立了“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国家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和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