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广告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海军 《新闻界》2005,(3):56-58
我国高校学位点的申报一般是依托二级学科来进行的,学位点申报成功后,也多设在二级学科之下。目前,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面,只有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这就意味着,迄今为止,我国广告学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均为新闻学或传播学二级学科下所设的方向。这个问题的澄清,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广告学在新闻与传播学中的地位及研究生培养在广告学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考察起因与目的 我国新闻学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与发展,始终离不开各高校新闻院、系、专业教师们的努力。他们作为一支专门的学术研究力量,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余,不断拓展着新闻学、传播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并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推进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茹子 《新闻记者》2006,(7):50-50
新闻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内容,传播是新闻价值的实现方式。新闻学给传播学提供了依据和启示、业务经验和用武之地,传播学大大拓展了新闻学的学术视野和理论深度。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新闻学和传播学都是二级学科,其上的一级学科就是新闻与传播学。复旦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新闻与传播通论》使新闻学和传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如传播学与新闻学、传播学与法学、传播学与心理学等),在我国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但传播学与非相关学科的整合研究,至今仍不多见。近日,喜见清华大学周正楠博士就学位论文写成的学术专著《媒介·建筑:传播学对建筑设计的启示》,该书别开生面地为我们展示了传播学与建筑学这门非相关学科之间的有机“对接”,为传播学与非相关学科的整合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传播生态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国内部分学者提出了创建认知传播学的学科设想,并且从理论溯源、学理建构、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了论证.不过在笔者看来,提出新的学科构想固然符合当下学术界学科融合的大趋势,但是就认知传播学的学科构想和论证而言,却存在诸多学理上的漏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缺乏基本概念支撑,学科属性定位与研究对象不明确,学科缺乏独立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陈旧.  相似文献   

6.
杨海洋 《新闻世界》2013,(10):284-286
本文试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及研究特点进行分析,以此找出学者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中的研究规律与不足,从而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做一次综述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7.
对研究生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无非有两个,一是研究生应该做什么,二是怎么做。这两点同托尔斯泰最关心的问题相似:“对于我们来说唯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怎样生活?”今天我就主要谈谈这两个问题。先说研究生应该做什么。一、做什么在我看来,研究生的中心任务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不研究,怎么能算研究生呢?不过,对于研究这个任务中心而言,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要求。新闻传播学所说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概括起来讲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方面,研究生一定得认真读书(包括报刊、学术期刊等),不读书就谈不上研究。…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9,(10)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传播学学者弗莱德·特纳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围绕传播技术的发展形成的诸种社会思潮,判断传播学学科发展可能的方向。通过对特纳的"民主环绕"理论和技术乌托邦批判实践的考察,本文还尝试就技术在人类社会变迁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一时代特征给传播学学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教育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下有关新闻传播学教育的讨论,其基木问题有三:其一,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的理念冲突,其中尤以关于传统的新闻学教育的出路的歧见为甚.木文反对"取代论",也不完全赞同"融合论",而主张"区隔-扩展论".其二,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本位与教育本位的纠葛.木文认为,无法应对社会的需求与挑战,当代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新闻传播学作为应用型学科,其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的导向必须回归教育本位.其三,新闻传播教学的模式问题.本文论述了在当前制度缺陷、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在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大力推行通识教育、实践化教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认为只有缩减规模、提高人才培养深度,才能摆脱目前低端化、低效率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问题与成绩同行:1978-2008中国新闻教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有关新闻传播学教育的讨论.其基本问题有三:其一,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的理念冲突,其中尤以关于传统的新闻学教育的出路的歧见为甚.本文反对"取代论",也不完全赞同"融合论",而主张"区隔-扩展论".其二,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本位与教育本位的纠葛.本文认为,无法应对社会的需求与挑战,当代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新闻传播学作为应用型学科,其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的导向必须回归教育本位.其三,新闻传播教学的模式问题.本文论述了在当前制度缺陷、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在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大力推行通识教育、实践化教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认为只有缩减规模、提高人才培养深度,才能摆脱目前低端化、低效率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韦琳 《云南档案》2011,(5):36-37
美国是世界上信用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本文就中美两国信用档案产生与发展的不同点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我国信用档案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许澄  姚冰  李倩 《传媒》2017,(11)
自上世纪80年代西方传播学进入中国,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的历程.在这段时间内,传播学在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从高校的学科设置上来讲,还是当前业界对于传播学的重视来讲,传播学都足以成为一门显学.随着传媒业的不断发展,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将会对学界和业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尽管传播学发展迅速,但是当前的传播学研究依然是以西方尤其是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研究为主导,呈现出实用主义倾向.无论是从传播学的学科建构还是话语体系来讲,中国本土传播学都处于劣势.这种状态不但不利于中国本土传播学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国的文化安全,更不利于改变当前国际传播中我国的弱势地位.如何引进、消化、吸收西方传播学,最终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原创性研究,推动中国本土传播学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质和中国传统话语逻辑的传播学体系,是值得学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设计蓝图,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本文以梳理我国985、211高校传播学本科培养方案为主、研究生培养方案为辅,总结传播学的主要培养对象、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发现其培养方案的不足,为该学科培养方案的差异化制定和人才培养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丽妍 《新闻爱好者》2017,(1):I0006-I0006
对于高校新闻传播学这门年轻的跨学科专业来说,以外来文化为主的专业外语课程是极为重要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大学生和研究生能够直接阅读外文专业原著.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提高英语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与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它是西方舶来学科,  相似文献   

15.
与美国的CIP学科目录相对照,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暴露出滞后性和缺乏灵活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闻传播学科和教育的发展。笔者建议学科目录应体现新闻传播学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可考虑在单一的学术学位之外增设专业学位,同时还应将广告、公关、编辑出版和媒介经营管理等发展得较成熟的研究方向升级为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16.
谢静 《新闻大学》2003,(1):93-95
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我受复旦大学派遣,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SUNY Albany)传播系进行学习和研究。一年的时间,对于浩瀚无边的学海来说,实在太短,只能管中窥豹;但从学习与研究方法上的收获来说,却弥足珍贵,受益终身。现将我对该校研究生教学与研究的所见所闻写出来,希望能对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尤其是研究生的实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余红 《东南传播》2014,(1):12-16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设计蓝图,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本文以梳理我国985、211高校传播学本科培养方案为主、研究生培养方案为辅,总结传播学的主要培养对象、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发现其培养方案的不足,为该学科培养方案的差异化制定和人才培养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认知传播学科的学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传播学建立在认知与传播两大独立的学科体系之上,借助传统研究丰硕的理论成果,结合加速迭代的时代变革潮流,实现了一种交叉与融合的自觉。一方面,对于该学科形成的历史梳理能够为学科体系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深化认知传播学研究的理论深度;另一方面,借助传统学科的交叉内质为认知传播学的研究进路提供工具支撑将有利于认知传播学未来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我国20年来传播学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第20个年头,传播学作为“舶来品”也历经了20个春秋。1996年,新闻学由二级学科晋升为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这不仅意味着传播学在中国大陆的学科地位得到确立,同时标志着中国传播学到达了一个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传播学下一步应向何处去?对  相似文献   

20.
现代横断学科发展的结果之一,就是各学科的联系和交叉性不断增强,学科结构趋向网状交叉。有关传播学和教育学的发展困境之论由来已久,尤其在信息时代,人类意识面临重大变革,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学和传播学,其研究对象的主体都是人、组织和关系,在社会文化生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意识形态具有绝对影响力。在当前智慧产业高度发展的环境下对教育学和传播学重新审视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