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正>助词“的(de)”,是现代汉语不可或缺的语言单位和至关重要的语法标志之一。“的”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差不多每个句子的构成都离不开它,“的”是用量巨大、频率极高的汉语虚词。“的”在现代汉语中担任着繁重的语法职务,它附着在许多类实词和词组的后面。以充当定语标志为主,表现出多种结构功能和语法意义。“的”的结构功能与汉语的孤立语特征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如果没有“的”,运用现代汉语进行交际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2.
语法化问题是近年来汉语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引起了汉语史学者和现代汉语语法学者的浓厚兴趣。其标志之一是从2001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前两届会议的论文集。现就国内“语法化”研究作以简单回顾,对“语法化”研究特点作简要分析,以明确自己对“语法化”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论20世纪中国汉语转型语法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语言类型制约着不同研究方法的自发形成,如果不拘于西方语形语法学的眼光,进行实字语义训释和虚字功能考索的训诂学就是汉语传统语法学。20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是引进西方理论的“汉语转型语法学”,根据所引进西方语法理论方法,可分为草创、变革、发展、重建四个阶段。马建忠在1898年就创立了“两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叶斯泊森语法哲学是欧洲新传统语法学,从属关系语法与三品说的基本原理存在渊源关系。汉语转型语法学存在两条主线:以普遍唯理为基础的马建忠传统-引进语法哲学理论-吕叔湘的传统·结构语法学;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赵元任传统-借鉴生成语言学方法-朱德熙的结构·语义语法学。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东西方语法学合流的基点不应是语形语法学,而应当是语义语法学。  相似文献   

4.
以历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为载体,探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中的“词类”和“核心句”观点在考研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根据其理论,认为“词类”可以取代传统语法中的“词性”;“核心句”可以帮助考生克服句法的束缚,考生在某种程度上使用有别于传统语法的划分方法,将晦涩难懂的翻译命题拆分简化.从而翻译成符合汉语习惯的句子。  相似文献   

5.
简介小句及物性理论,以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框架,主要从过程和参与者两方面探讨了汉语小句的结构歧义现象,说明系统功能语法侧重对句法结构进行功能整体性的研究,是对以形式分析为主的传统语法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6.
一八十多年来,以词法和句法为研究对象的汉语语法研究实践的局限与“语法是语言结构规则”相悖;反思真正的传统语法,无论中外,乃是名副其实地对语言结构规则的研究,而八十多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实际是对汉语词句法进行的狭隘的盲人摸象似的探索:以定义(“语法是语言结构规则”)为“题”,以词句法的研究实践为“文”,那么八十多年来我们一直是在做一份文不对题的答卷。  相似文献   

7.
论《马氏文通》的“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氏文通》的“次”不是和句子成分同一层面的术语,而是以语用功能为尺度,对话语功能结构(基本结构和附加结构)的清理与描写,而这又和现代的话语分析的主位结构研究有相似性,它体现了马建忠对汉语语法研究在语用研究领域的感悟与触摸。“次”理论是汉语语用研究的萌芽  相似文献   

8.
被动句作为汉语的一种重要句式一直是语法学们研究的重点,然而对被动句的认识,汉语语法学界还存在较大分歧。本从功能角度对被动句的研究作了回顾,认为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虽然对汉语被动句的研究有颇多贡献,但由于将句法分析和意义分析割裂开来,因而未能真正找到被动句研究的出路,更忽视了对无标志被动句的研究。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对汉语句子的功能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初创阶段,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尚需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贯彻。  相似文献   

9.
空语类PRO是没有语音实体但具有语法功能和语义内容的隐性成分。本文通过对汉英PRO的异同的比较,以验证“普遍语法”的原则,突出PRO理论对汉语研究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语法史的研究上一般认为,汉语处置式的产生是在唐代。本文通过大量语言材料,论证了早在上古汉语中就已经产生了完备的处置式,它以介词“以”作为标志。这种处置式和后来的“把字句”在主要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点上是一致的,这些特点包括:提前宾语的功能;动词的处置语义;“以”字宾语的有定性等等。本文还同时讨论了上古处置式从主要动词上分出的不同类型、它们所具有的专门的语义和语法特点、最后探讨了这种处置式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我国语法研究史上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全面检讨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而且深刻分析了汉语语法体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提出了许多独创性见解,从而为处于迷惘中的汉语语法研究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朱林清先生称其为“我国汉语语法研究史上一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极其重要的语法理论著作”①。它出版至今虽然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观全书,我们认为它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既不拘泥于传统又符合汉语实际的语法分析观作者在探讨语法研究的理…  相似文献   

12.
“词类活用”说的理论探讨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词类活用”说是汉语词类划分中“以义分类”和“以位归类”双轨制的产物。在汉语语法尚未脱尽印欧语法羁绊的今天,“词类活用”说有其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既避免了语法理论上的“词无定类”的错误,又增强了现行语法系统解说汉语历史语言现象的能力。但它毕竟是套用印欧语法的结果,不尽符合汉语语言实际。该文尝试提出依据纯粹的语法功能划分词类,尔后靠定位分析确定词品,最终取消“词类活用”说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试论对举结构的分类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举结构是一种颇具汉语语法特色的语法结构。根据“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对对举结构进行了界定,又从句法、语义、语用等角度分类,并重点探讨了对举结构的成句功能、语义功能,说明了对举结构的研究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语句型研究的蓬勃发展阶段汉语句型研究的第三阶段,是汉语句型研究的蓬勃发展阶段。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新国策的实施,沉默了十几年的汉语研究又活跃起来。一方面,西方现代语言学各种理论陆续被介绍进来,诸如转换生成语法、切夫语法、系统功能语法等,这些...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A5):26-28
认知语法学理论引入汉语语法研究,开阔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视野,推动了汉语语法研究,解决了传统汉语语法中的一些难题,丰富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是汉语语法研究做出中国特色的基本指导思想,尤以“不忘本来”为根本。老一辈语言学家一直在探寻汉语语法研究的中国道路,他们力图摆脱印欧语眼光束缚的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就汉语语法研究而言,“不忘本来”包括3个方面:不忘汉语本来的研究道路,不忘汉语本来的经典传承,不忘汉语本来的语言面貌。在语言学同样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抓住流水句、用体包含、文学语言、“字”的语法等反映汉语特色的研究课题,就有可能做出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的成果,为普通语言学贡献汉语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马氏文通》的问世,把汉语语法从经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西洋语法的框架在具有鲜明的语言分析传统的汉语沃土中,形成了带有“中外合资”色彩的汉语语法学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格局,造成了形式主义的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近年来,学者们对汉语语法学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在现代汉语中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在词法、句法、章法、篇法等层级上研究语言的组合形式和结构规律,使语法学的理论研究服务于现实语言活动.  相似文献   

18.
自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马建忠撰写的我国第一部汉语语法专著《马氏文通》问世以来,从沿袭西方语法理论套用汉语实际.到借鉴西方语法建立汉语语法理论体系的尝试和努力,一直到今天的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创建切实适合汉语实际的语法理论,中国的语法研究沿着一条漫长而又坎坷的道路艰难地行进着.目前,中国语法学界正进行着一场语法理论革新.在这振奋人心的革新大潮的冲击声中,我国知名语言学家高更生教授的又一部专著《汉语语法专题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研究》以新的资料、新的视角、新的理论对汉语语法作了开拓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到”是汉语里的高频词,其语义从表达空间位移逐渐演变为其他领域的移动,经历了具体到抽象的虚化过程。以往研究多从传统语法角度对其词性和语法功能进行讨论。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从认知心理层面出发对其词义演变过程做出系列推拟和归纳,着重对其语法化过程中的虚化机制和特征进行探讨。本研究结合历时与共时研究,以期对其语义扩展过程进行综合呈现。  相似文献   

20.
非形态的汉语同西方形态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因而谓语动词中心论不适用于汉语.从谓语动词中心论出发研究汉语动词的“向”,在理论分析和分类实践上都难免自相矛盾,据以建立汉语实用语法模式也恐难成功.应当着眼于寻找发现不同语言的要素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时的普遍性制约,立足于语义平面研究汉语动词的“向”,致力于研究汉语动词所可能联系的不同语义成分在汉语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义平面和语法平面中的分合隐显关系,这对于深入认识汉语的语法特点。提高汉语语法研究的实用性,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