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从而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是有关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主要的研究模式。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文化群体的心理与行为比较;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本土心理学研究本土背景中与文化相关的和从文化派生出来的心理与行为活动。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最终,通过一种深层结构理论,即一种普适性理论将会把它们的研究结果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国内出版的王宏印著《跨文化心理学》、郑雪著《跨文化智力心理学研究》、万明钢著《文化视野中的人类行为-跨文化心理学导论》等三本著作所使用的材料大致相同,但又各有特色。王宏印著的特色在于比较了西方精神分析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与中国儒家、释家、道家的人格心理学理论,建构了中国特色的人格心理学理论;郑雪著的特色在于专题研究了智力的跨文化研究问题,对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智力概念、判断标准、测量等心理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万明钢著的特色在于结合了大量的本土少数民族心理学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教育心理研究思路。三本著作都对近一个世纪以来传统心理与现代心理、东方心理与西方心理、城市心理与乡村心理跨文化比较研究成果作了综述,包括调查报告结论、实验研究结论、田野工作结论、文献分析结论、语意分析结论以及这些结论之间的矛盾和不同观点的交锋。这些材料以及观点应该成为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和区域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3.
按照比较教育学、比较经济学、比较文学等学科概念的定义,跨文化心理学应该称为比较心理学,可是,早在20世纪初,比较心理学这个概念就被心理学家用来指人和动物的心理比较研究。于是,不同国别、种族、民族之间的心理比较研究,就被称呼为跨文化心理学。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学者引进跨文化心理学之后,主要是模仿西方的跨文化心理学,开展西方心理学理论在中国不同民族的检验,随后开始国内不同民族儿童发展心理的比较研究。再后来,就出现了不同宗教信仰人群的心理比较研究。新世纪以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年龄之间、性别之间的心理比较研究逐步展开。开展这些研究,有一个基本假设,就是除了生物遗传因素之外,文化是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特征的重要变量。而且文化与心理特别是人格之间相互作用。我们把新扩展的这些领域称为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区域跨文化心理学、年龄跨文化心理学、性别跨文化心理学、阶层跨文化心理学。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心理学中的双文化个体、多文化个体概念是基于国家跨文化心理学、民族跨文化心理学、洲际跨文化心理学的比较而言。就中国国内文化类型而言,有区域跨文化、城乡跨文化、阶层跨文化、行业跨文化心理适应问题。特别是城市中的阶层、行业、区域文化更加多样化,双文化个体、多文化个体的跨文化心理适应问题往往是引发社会心理矛盾的文化心理根源。建设心理健康文明的城市和和谐社会,必须采取对策,化解双文化、多文化个体的心理矛盾,以促进跨文化心理的适应。  相似文献   

5.
文化心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心理学取向,其兴起的背景:主流心理学的困境、非主流心理学的启发、后现代思潮的反思.文化心理学是把文化纳入心理学,将人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中,研究文化和心理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方法有现象学、释义学和民族志方法.同时,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6.
国外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始于20世纪,大致经历了跨文化适应的人类社会观、社会心理观和发展观三个阶段。综述国外跨文化适应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我们借鉴国外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精华,用本土的跨文化适应模式解决本土文化环境中的文化学习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1989-2009年中国本土理论心理学、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实证研究为理论基础,以中国本土文化话语体系为心理教育学概念建构目标,以西方心理学问卷量表编制方法为参照格式,赋予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以中国本土定义和内涵。通过健康与素质、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概念的本土化定义,基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本土化标准,基于自评问卷量表的信度限制,区分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城市、乡村,中学生、小学生,自评、师评、家评,依2223维度编制1套问卷20个分问卷。2009-2019年初步实验证明,这种设计更加简便和有效,有利于提高甘肃省域中小学生心理测评与教育的实效。2020年开始再推广、再实践,初步构建出中国本土、甘肃区域、分类型、别年级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自评、家评、师评组合互证的测量评价与咨询辅导甘肃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社会文化取向的健康观念、典型的精神障碍在不同文化族群中的表现及其与特定文化的关系,民族的、本土的心理治疗方法整合于现代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的尝试等进行分析后认为:健康的积极品质已超越生理而进入了心理和社会生活领域;在社会文化取向的医学人类学发展的带动下,关注文化和个体行为两个变量关系的跨文化心理学,也将为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检阅1994/2004年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心理学类论文,发现有600多篇涉及城市和乡村人群的心理比较研究。内容涉及到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城乡人群的认知、情感、智力、气质、人格、心理发展、心理健康、攻击行为、亲社会行为、自杀、自我意识、学习动机、学习障碍等心理学领域,其中以心理健康和智力、人格比较研究者居多。这些研究只有6篇以城乡比较为标题,其他都是因为某一课题研究的抽样涉及城市和农村,才进行了比较。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我们认为,建立一门城乡跨文化心理学是必要的。之所以命名为跨文化心理学,是为了回避比较心理学(人和动物心理的比较研究)和差异心理学(性别心理差异和个性差异的比较研究),同时,试图表明,城市和乡村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应当把城乡跨文化心理学纳入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的很大比重,开展城乡比较研究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也是心理学本土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山学院学报》2016,(2):73-76
在跨文化交际中本土文化应与目的语文化并重,这样才能真正地、最大限度地传递文化双方的声音。在教法研究不断细化的背景下,该文以一节综合英语课为例,探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传递中国本土文化的几种具体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世界心理学正面临着本土化议题的不断挑战,随着西方主流心理学解释力的下降以及与生活现实问题的相互分离,心理学界正在呼唤心理学本土化,中国心理学也顺应时代潮流,加入了心理学本土化改革的大潮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心理学研究的框架,开展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将中国心理学赋予中国的文化内涵,将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未来取向。  相似文献   

12.
从学理上而言,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可证实的心理现象,它是以本体论为前提预设,以可证实性为表现形式,以实验方法为技术支持,在与研究者的绝对分离中,成为心理学在学术规范内唯自然科学化研究的先导。然而,从文化学视角,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观性、价值性以及心理的常识性水平,表明心理学研究对象在客观性的背后是鲜明的文化品性。所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文化品性彰显,呼唤着心理学研究从学理上的努力向价值追求转向,呼唤着心理学研究的文化个性。从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研究对象成为重新审视和理解心理学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不仅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文化特征,而且心理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为研究者及研究活动的文化负载。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可以称为文化心理,研究者的文化特征可以称为心理文化。从文化心理到心理文化,体现了心理学文化意识的积极拓展。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is primarily designed to provide a cultural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on achievement goals. First, an overview of the four dominant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culture—namely,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cultural psychology, indigenous psychology, and psychological anthropology—is offered. Second, we analyze the extant body of research on achievement goals according to the three metatheoretical orientations of absolutism, relativism, and universalism and argue that cultural research on motivation should adopt a universalist approach as it is most consistent with a motivational science perspective. Finally, we conclude with concrete recommendations for how future research on culture and motivation should proceed in light of a universalistic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5.
跨化心理研究是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心理测量作为研究工具的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研究所用的心理量表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如何在我国多民族化背景下使用这些量表,如何在跨化心理研究中保证心理测量的信度、效度是关系到研究科学与否的重大问题。探讨跨化因素即时间、地域、语言与心理测量的关系及它们各自在心理测量中的作用,提出在民族教育跨化心理测量研究中必须贯彻化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6.
学习现象的复杂性和学习研究的跨学科性决定了设计研究的多重性,其研究的理论宽度可以扩展到发展心理学、认知科学、文化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的宽广视域并可在多理论间穿行整合,因而建立单一模式来描述设计研究是不明智的。学习科学所进行的设计研究其核心目标在于跨越模式界限,促进持续的教育革新,最终走向多领域协同一致的学习研究,实现对学习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更富生力的理解与革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文化心理也在发生变革。如何在文化的现代化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在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中推进文化发展,实现文化心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并以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进行文化现代化建设,也就成为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紫村是华南区域化格局的一个代表,其壮族婚俗化中传统因素的传承与时代的变迁发生了相互适应的密切关系,其中经济形态和经济生活对壮族民族的择偶心理与通婚对象起到显在或隐在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