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斋《曲词发生史》出版将近一年时光,继《中国韵文学刊》为此开办专栏之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也再次以此为中心约稿进行笔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两年前曾以木斋的《古诗十九首》研究为缘起,探讨了有关"重写文学史"的问题,在此专栏上,拜读过台湾学者陈怡良教授以及南开学者宁稼雨先生的大作,颇受教益,我也曾发表了个人之浅见。木斋似乎并非主流意义上的权威学者,之所以多家刊物以及海峡两岸众多学者愿意拨冗参加,正说明了木斋所提出的诸多创新见解的学术价值和重要意义。以木斋的两大研究作为突破口,将多年来提倡的“重写文学史”这一话题,引向更为深入,更为广阔的领域,无疑,其意义将是十分深远的。也正是为了这个缘故,当《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的责编再次来向我约稿的时候,我感到责无旁贷,愿意再次略陈浅见,以抛砖引玉。总体来看,木斋《曲词发生史》,共计十一章,连同《绪论》,实为十二个部分,此十二个部分,环环相扣,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曲词的起源发生过程,以时间为次序,以音乐史、乐府史、声乐史、曲词史为对象,纵横交错、经纬分明地阐述出来。木斋所论述的这一过程,不仅观点新颖,合情合理,在文献资料方面,旁征博引,有跨越学科的广度,研究领域涉及魏晋到盛唐的音乐史、乐府史、声诗史、近体诗形成史、唐五代的曲词史,就音乐史内部,又分别研究了清乐史(从建安曹魏的清商乐,到江南梁陈的清乐,再到唐玄宗时代的法曲清乐),燕乐史(主要是从北魏的胡乐燕乐,到隋炀帝和初唐的分部乐,即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研究了唐代乐舞制度的变革史,论证了唐代乐舞制度,在天宝之前,是一部禁断史,严格禁止地方州刺史享用音乐歌舞这一文艺消费形式,从根本上论证阐发了曲词在盛唐之前不可能产生于地方,更不可能由民间自发产生这一命题。在《曲词发生史》中,几乎是每一个章节,都有创新的命题,都有创新的论证,也都有令人信服的文献资料的强有力佐证。同时,全书上钩下连,纵横捭阖,构成一个逻辑紧密的曲词发生史的起源发生过程。现仅仅例举该作《绪论》中的两点谈谈我的思考:首先,关于词的界说。.  相似文献   

2.
刘崇德 《天中学刊》2011,26(6):10-10
木斋《曲词发生史》以穿透历史的眼力、过人之才识,综观词乐与词体,近辨法曲清乐于“消费”“功能”之间,远溯法曲乃魏晋宫廷清乐之流亚,继又深察“艳体”与齐梁南朝宫体之关系,以无可置疑的论据驱去笼罩在词体起源上所谓民间文学说这一“怪物”,明确提出“词体非源于民间,而起源于宫廷”,“词非源于燕乐胡乐,而是新兴声乐曲子的产物”,而这一新兴声乐则是由魏晋宫廷清乐发展而成的法曲,“宫廷”“女性”则是曲子的禀赋本貌。  相似文献   

3.
论词体源流     
关于词体源流,众说纷纭,讨论已多。最近木斋《曲词发生史》考察曲词源起,包括音乐成分及歌词制作,引发出一些新说,带出新的思考,大家不期然又作热烈的讨论。大抵曲词就是唐代的流行歌曲,就歌曲而言,有大曲,有曲子。大曲是一组歌曲,例如木斋所引隋炀帝《水调河传》歌五曲、入破六曲,全是五七绝的近体声诗,共十一首。①小曲就是个别的曲子,例如旗亭画壁选唱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等名家诗作。至于词体则有声诗及长短句二体,早期多用声诗配曲,后来衍为长短句,例如李白《清平乐》、《菩萨蛮》、《忆秦娥》,白居易、刘禹锡的《忆江南》等,都属标准词体,但作品极少,要在《花间集》出现之后,始能进入文学史的视野,蔚为大观。木斋所论曲词只取狭义的长短句体,但衡诸唐代歌曲的音乐背景,例如清商乐、清乐、燕乐、法曲,甚至羯鼓曲等,其实都可以配词唱出。从文学史的角度着眼,我们有理由将唐代以前的一些作品,例如梁武帝、沈约《江南弄》、梁武帝《上云乐》、陈后主《玉树后庭花》、隋炀帝、王胄《纪辽东》诸曲既具清乐背景,又多出于宫廷制作,或可视作词调的滥觞,以至词体的雏型,甚至直接列作词体等,但木斋基于近体诗句法的限制,不肯认作曲词,或可再作考虑了。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木斋近期发表的《论早期应制应歌词的词史意义》《论应制应歌对飞卿体的促成》《论张先词古今一大转变及“始创瘦硬体”》《论东坡词的“应体”与“非应体”》《论悲壮而非豪放为辛词的本质特征》《唐宋词体论略》等系列论文为讨论对象,认为木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学术观点,是对唐宋词接受视角的新建构。  相似文献   

5.
木斋确认词起源于宫廷,而不是起源于民间,时间是盛唐天宝初年。正由于词起源于宫廷。整个唐五代曲词的本质属性都是宫廷文化的产物。李白词、花间词、南唐词正是盛唐宫廷、西蜀宫廷、南唐宫廷三大宫廷文化的产物。并以为影响词体发生的音乐因素不是以胡乐为主的燕乐,而是经过法曲变革之后所形成的清乐(吴声西曲)为主体,以声乐曲为本质属性,以内宴、家宴演唱为主要形式的音乐品类。认为敦煌曲子词既非早于李白之作,也非主要是民间之作。木斋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以超人的才识,力辟旧说,为词的起源、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很值得词学界深思、探讨。  相似文献   

6.
“词体发生于民间”与“词起源于燕乐”,在音乐文艺活动的层面上是相关联的学术命题。词体发生学的研究,应当解脱空洞推论某种音乐特性导致词体产生的单一思路,以“人的行为”为中心,探究在歌曲传唱与文学创作的双向建构中词体生成的行为机制,以求“词体起源”获得符合历史真相的解释。脱离人的行为而以物化音乐为出发点的词体起源说,在学理上应予彻底反省。其延伸的学术启示是:当代文体学研究应建构富有新意的“文体生态学”和“功能文体学”,从而使文体起源与流变的研究得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7.
古镜 《华章》2011,(9):51-51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宴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宴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节拍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  相似文献   

8.
《乐府诗集》收录温庭筠32首"乐府倚曲",它们既区别于温庭筠的相和、横吹等七类乐府诗,亦不同于元、白新乐府。郭茂倩专设以"乐府倚曲"之名,隶于"新乐府辞"类下。根据唐人"倚曲"的创作特点,"乐府倚曲"即温庭筠倚声而作的乐府诗。倚曲通常限定为某种特定场景倚声制曲,辞乐结合紧密,二者相谐,要求创作者具备全面的音乐、文学素养。温庭筠所倚之曲并非古题乐府旧曲,亦非隋唐燕乐之曲,而是作者自创新曲。曲辞遵循乐府传统,或采前世可叹之事补充新辞,或讽兴现实以贻后世审音者采入乐府。郭茂倩"乐府倚曲"的设立,明确了其乐歌性质及创作方式,还原了其独特的艺术生态。"乐府倚曲"对乐府诗传统辞乐关系作出了新的拓展,其文学史意义在于,它与中晚唐时期诗、歌、词、令等音乐文学的创作情境具有相通性,提供了理解与阐释晚唐艺术经验及文体生成、演进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9.
律词申议     
洛地先生提出的“律词”的概念,可将中国音乐学史上诸种歌辞摊除在外,使我们对词体性质的认识更为清晰。所谓“律词”,是指合格律的词作,或具有格律规范的词作。唐宋以来的词,可称为“律词”。但如果仅从民族学形式着眼而无视其为音乐学,遂以为它是从唐代格律诗体发展演化而形成的,就忽视了词体出现的特定化条件,以致掩蔽了其艺术特质。律词的产生并非由于近体诗格律的发展,是其句式简单变化的结果,而是由于隋唐新燕乐的流行应运而生的新体音乐学。律词是唐代新燕乐的歌辞。敦煌曲子词已是律词。每一支燕乐曲歌辞的始辞是倚声制作的,经过许多人的模拟,遂使该乐由成为具有独特格律意义的词调。因其倚声制词,以辞从乐,故是长短句的形式,并形成以词调定位的独特的格律。唐宋时词是依据音谱而演唱的,在此情形下,并未因律词的产生而弱化原有的乐曲,而是使律词音乐化了。律词与音乐的关系不仅是歌辞与音乐系统的结合,它们在形式上也融合,因而律词是中国音乐学的最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词与押韵的内涵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宋人称词为歌词,晚唐、五代时人们称其为"曲子词"。从字义上看,词就是指文辞,曲就是指音乐。"曲子词"就是依照音乐韵律节拍而创作。在古代文论中就有"倚声填词"之说,"倚声"正是合音律之意。按谱填词,谱中字句有"平仄"之格律,按谱其实也是"倚声"之意。清刘熙载《艺概》卷四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清宋翔凤《乐府馀论》说"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世事变迁,历史演变,这种"倚声填词"的"声"——乐  相似文献   

11.
美辞研究源远流长。美辞论成为现当代汉语修辞学说之一。本结合评论李廷杨的《语新论——美辞论》,既大致清理了美辞论演进、发展的线索,又从化哲学层面对“语言本位”问题、“两类美辞”问题、美辞和丑辞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今人多从音乐角度论定词源于隋唐燕乐。因燕乐受胡乐的影响,故可推出“胡乐入华而词生”的说法。李昌集先生认为“词体的发生,乃是唐代民间歌曲和语言双双发展的水到渠成。”岳珍女士赞同“词起源于隋唐燕乐”的说法,认为李文的新说是对“隋唐燕乐”的理解有误差。虽然燕乐中的胡乐对词的发展有不小的影响,但词的音乐来源多是多元的,而“倚声填词”的方法则很古老,词的源头应包括当是六朝的梁陈新曲。  相似文献   

13.
东坡的词学观“和东坡体”的独特体征,是我认识东坡新词的两把钥匙。再次通过考察和辨析,我认定:乐府是词,歌词是词,楚词是词,长短句是词这种观点自然有点绝对化,我不会采纳。但是,具体词人具体分析,东坡的乐府是词,东坡的歌词是词,东坡的楚词是词,东坡新词长短句也是词毫无疑义。东坡新词是诗也是词,是诗中的词“,诗化”的词。为此,我将与音乐藕断丝连的部分东坡诗,按着“史有表态,入乐可歌,又属长短句”的原则,从诗中分离出来,归入《东坡乐府》词集。我还将为东坡四十六首新词做笺证工作。是成是败,让历史评说。  相似文献   

14.
庞涛 《现代企业教育》2012,(13):171-172
在日语词汇词构成要素中含有接辞,接辞在词的构成要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接辞又分为接头词和接尾词。本文探讨的是接头词和接尾词的范围、类型和用法问题。通过对一些日语专用词典的查询,如《新明解》等日语词典,来探讨日语接头词和接尾词在日语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木斋近期问世的《宋词体演变史》《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曲词发生史》三部学术著作,可以称之为学术界近年来的焦点,或说是一种学术史现象、一种学术精神。这种学术精神,大体可用孤独探索、重写文学史来概括。对木斋学术研究的接受,以及对其研究的学术史意义的认知,也许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6.
王士禛是广陵词坛的总持,有词集《衍波词》、词话《花草蒙拾》、词选《倚声初集》,且支持孙默汇刻了《国朝名家诗馀》,并评点过邹祗谟、董以宁、梁清标等人的词集。当今学界主要从"词论"、"词作"和"词史地位"等三方面对王士禛的词学贡献进行论析,虽时有精辟之论,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王士禛词学研究尚有拓展余地。  相似文献   

17.
谭献的"倚声家杜老"说是当代蒋春霖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立足文体生态,蒋春霖尊崇词体本色,亦秉承"词祖乐府,与诗同源"的词学主张,将战事民情等宏大主题融入词的题材范围,有力证明了"词能证史"的观点。因此,在词体发展历程中,蒋春霖词律之精通,词风之多样,词境之阔大,词史之价值直能追步杜甫在诗史中的贡献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元人“乐府”一词的内涵似较复杂,但概而言之其含义只有两种:一指“有辞有声”的作品,具体指“词体作品”与“曲体作品”即所谓“词曲”;另一专指“曲体作品”中那些符合特定要求的作品。元人对“曲体”“乐府”的论述淑 及诸多方面,而 词必有文采,遵守一定格式,切忌有伤音律并讲究结构安排,则是元人对“曲体”“乐府”的最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曾枣庄《需》文全盘否定饶晓明论《竹枝》等40首为新增东坡词。但据史料考证《,竹枝歌》可入东坡词,而非曾文所说“的楚声即楚辞”的纯诗。因为早在唐代《,竹枝》即为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刘禹锡并已有了《竹枝新辞》“的倚声填词”词作,五代或宋初的词总集《尊前集》中也有《竹枝》词调,宋人和苏轼自己也认为《竹枝》是词。清代万树《词律》和康熙《钦定词谱》都在卷一首列了《竹枝》词牌,因而可确认东坡《竹枝歌》应属词作。文末对曾枣庄的文风献了忠言。  相似文献   

20.
温庭筠的乐府倚曲不仅采用词体文学"由乐以制词"的创作手法,在声律运用上也颇具词体文学的特点,为其词创作打下了深厚基础.本文试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