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幼喜读书,几欲成癖,时人嘲之为"书痴",岁月悠悠,今已皓首。借问学之所得,两脚书橱而已!前有海外学子询及习汉学之书目,求指迷津,余笑曰:"近世张之洞之《书目答问》刊布于前,继有鲁迅为大学生开列书单于后,余岂敢信口开河?"旋读今人华夫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下称《大典》),不禁拊掌曰:"得矣,寰宇求书,此最钟情!" 该《大典》由济南出版社出版,煌煌两巨册,八百余万言,  相似文献   

2.
《大典》编辑以《洪武正韵》为纲,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以至奇闻异见,朗廋词逸事,皆随字收载。清张穆主编、杨尚文辑《连筠簃丛书》收有姚广孝等《永乐大典目物有名品者,则先  相似文献   

3.
解缙主编《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类书。它是由明朝解缙主编的,另有总裁3人,副总裁25人,纂修347人,参加编辑、校点、抄写的有3000人。解缙(1369~1415),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太祖“甚见爱重,常  相似文献   

4.
2016年是《中华大典》的收官之年。历经20余年的辛勤编纂,《中华大典·法律典》已全部完成出版,献于世人。《法律典》作为《中华大典》24典之一,工程宏大,任务艰巨,编纂过程复杂且繁重、费时且艰辛,是一个重大的、系统的史料整理过程。作为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法律典》是一部中国古代法律史料的宝库,是一部中国传统法律的大型类书,它的出版具有史料保存、人才培养和工具书编纂等重大贡献,对推动法学理论研究、弘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建构中国现代法治图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冯金牛 《图书馆杂志》2003,22(2):80-80,68
我国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纂修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共22877卷,目录60卷,共11095册,书中保存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古代典籍8000多种,是中化民族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由于整部《永乐大典》的数量十分巨大,纂修时只抄写了一份。至嘉靖年间(1522-1566),“好古礼文”的嘉靖皇帝下谕旨令馆臣抄录了一个副本。于是,历史上的《永乐大典》存在两个重要版本;永乐年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残本《永乐大典》里保存着唐宋元时代的许多逸文。它们逐步被发现,逐步被公认,增加了唐宋元时代的色彩,推动了对古代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与文物的出土具有同等的意义。几十年前,在《永乐大典》中发现《西游记》"梦斩泾河龙"一段八百字的原文,从而引起了一场至今愈演愈烈的关于吴承恩著作权的争讼。以后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元代戏文四种以及大量的宋元方志,都是十分突出的例子。最近,我在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电脑化工作的同时,偶然在《永乐大典》中发现了唐人皇甫松的一篇几百字的佚文…《醉乡日月·使酒》。皇甫松,字子奇,睦州新安人(今浙江淳安)。唐代著名古文  相似文献   

7.
《永乐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保存了我国十四世纪以前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学科领域的丰富资料,后世失传的一些书籍,多赖是书保存,故学者们向来视之为辑佚的渊薮,从中抢救了不少珍稀文献。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大典》或遭失窃,或经焚毁,煌煌巨帙已所剩无几,分藏在世界各  相似文献   

8.
《永乐大典》是七种工具书之一的类书,是辑录古书中的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的工具书,它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民法分典》作为《中华大典·法律典》六部分典之一,是一部中国古代民法法律制度史料的大型类书,其编纂工程宏大且艰巨,编纂过程复杂且繁重,是一个系统的史料整理过程.《民法分典》的出版对创建中国古代民法史料库、促进中外民法学理论研究、推动中国现代法治进程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编纂《中华大典》是我国著名资深专家学者倡议,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的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项文化出版工程,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中华文明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推一没有中断而绵延至今的伟大文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占代文化。中国历代聚集的大量文化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文化遗产的结晶。为了充分运用和发挥古代文献典籍的作用,我们的先人创造了中国独有的类书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不乏宏篇大著的类书。《中华大典》就是继以博稽众籍,标其苦粹的《是览》、《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  相似文献   

11.
4月 17日 ,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永乐大典》编纂 6 0 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永乐大典》仿真影印出版首发式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到会表示祝贺。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海内外 5 0余个研究机构和收藏单位的 9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于明永乐元年 (公元 14 0 3年 )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30 0 0多文臣历时 4年纂修而成。共辑录图书 80 0 0种 ,上自先秦 ,下迄明初 ,天文地理 ,人事名物 ,无所不包。整部典籍共 2 2 877卷 ,外加目录等 6 0卷 ,装成 110 95…  相似文献   

12.
继《纳西东巴古籍》等 48件 (组 )珍贵档案入选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后 ,又有《永乐大典》等 35件 (组 )珍贵档案通过专家审定 ,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其中除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最为成熟的类书《永乐大典》 ,还有迄今为止世人所能见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以中国传统绘图方式绘制的世界疆域图《大明混一图》和民间音乐家阿炳亲自演奏的 6首经典乐曲原始录音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添丁  相似文献   

13.
提高选题质量大力开拓销路李国维作为《中国长寿大典》的责任编辑,回顾起当时编辑出版这部书稿的情景,感触颇深,对编辑工作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有点粗浅的体会。《中国庆寿大典》的选题计划一提出,即被列入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和山西科技出版社的重点书,自...  相似文献   

14.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阐述了《永乐大典》的编纂经过与身世之谜,重点论述了《永乐大典》的内盗与外掠造成的损失以及国家竭尽全力抢救回归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5.
《全宋诗》册一○卷五七九页六八○四张经《王质过洞庭》,出《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一引《岳阳楼集》。此诗又见《全宋诗》册四六卷二四九九页二八八九五王质,题作《过洞庭》,出同。核《永乐大典》原书,方知《全宋诗》张经处误以“王质过洞庭”为诗题,而《永乐大典》于此诗前引张经《岳阳楼集》录其《岳阳楼望洞庭》一诗,故有此误。另《全宋诗》册二五卷一四三三页一六五○六汪藻《尤袤大暑留召伯埭》,出《浮溪集》卷二九。《浮溪集》乃《永乐大典》辑本,此诗已不见于今存《大典》残本,实际当断为“尤袤《大暑留召伯埭》”。《全宋诗》册四三…  相似文献   

16.
《诗话总龟》是现存宋人编辑的三大诗话总集之一,“摭拾旧文,多资考证”,是研究中国古代诗史和文艺批评史极具价值的参考文献。该书南宋曾有刻本,久佚。传世最早刻本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月窗道人刊本,但写刻草率,讹舛、脱漏之处甚多,未为善本。今于《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中,见卷八O三至卷八O六“诗”字韵内辑有该书部分内容,与今本对勘,多有佚文,可补今本《诗话总龟》之不足。  相似文献   

17.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宣部,对《中华大典》座谈会的8开以及《中华大典》部分分典的问世,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开好这次座谈会和做好今后大典工作,岚清同志、关根同志十分关心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刚才,大典工委会主任李彦同志介绍了编纂出版情况,友先同志对进一步做好大典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几位专家和出版部门的同志讲了编纂出版工作中的体会和情况。今天座谈会开得很好,必将对做好下一步大典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中华大典》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项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了不起的文化大工程。中国有句古语,盛世修典,《中华大典》的编…  相似文献   

18.
张升 《图书与情报》2005,(5):100-103
文章通过分析比较大典本《春秋会义》的不同版本,指出:大典本的初辑底本均注明每条佚文在《永乐大典》中的出处;《大典》纂修与分校官所作的辑佚工作是颇为复杂的,也是用功颇勤的;《大典》纂修与分校官在进行校订时,还尽可能多地参考它书进行校勘、补辑;四库馆办理的大典本,有不少经人录副而流播于外;抄成的《四库》大典本定本,也有可能未被收入《四库全书》。这些分析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大典本初辑及整理情况,更客观地评价〈四库全书〉开馆期间的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19.
北宋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全书共294卷,规模巨大。 清乾隆时编修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资治通鉴》就有极高的评价,称“其书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而名物训诂,浩博奥衍,亦非  相似文献   

20.
元代政书《经世大典》明中叶散亡,仅有少量清儒辑本流传于世。今于辽宁省图书馆发现有清抄本《经世大典》,与传世本颇有不同,可作《经世大典》辑佚之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