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从东西方技击礼的不同表现形式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借助文化学、社会学、哲学、体育学等理论对技击礼的产生与演进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技击礼的文化内涵及其表征特点,全面分析技击礼的内在特质。研究显示,技击礼的产生与演进受到人类心理、社会“礼”文化与社会规范等因素的影响;技击礼内涵的特质是社会文化的折射;技击礼的表征系统由形、貌、意构成。技击礼的规范与内涵的发展,随着社会的需求而不断丰富与完善,但是不同技击术的核心价值与文化是保持该文化源远流长的必要条件,而且不同时代给予技击文化的要求不同,因而我们既要与时俱进,弘扬民族文化,还要完成文化的更迭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诗经》中“礼”、“仪”二字的含义,论述《诗》反映礼的思想是《诗》与礼的关系中重要的方面。典籍记载礼典用《诗》的篇目有限,本文考察了《诗经》结集的情况及礼典中“无算乐”的性质,从而明确了典籍记载之外大部分储》篇与礼典的关系。论证锵》与礼都是先王之教的载体,是情志在不同阶段的产物,揭示了《诗》与礼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西周的“射礼”是上古中国人体运动制度化的集中体现,故分析中国人体运动制度化要从“射礼”入手;而要了解西周“射礼”的组织机理,又须从“射礼”中的官制入手。西周的“射礼”是竞技运动“举国体制”的萌芽,这一萌芽的分析研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运动“举国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科技兴体”战略的实施,对人体运动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谈先秦“礼”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谈到“礼”时,常有一个莫名的局限,似乎“礼”是专属于懦家的议题,关于“礼”的典籍,也大都放入儒学的范畴内。然而,“札”真是儒家的专属论题吗?还是说,这只是千古以来的错误印象所造成的错觉?本文并无能力去解决这千古以来既定的思维逻辑,只想籍由对“礼”在先秦时期一些变革的探讨,试图探讨一个对于“礼”的新的思维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社会的家庭生活中 ,家礼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其中的嫂叔之礼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的和睦与安宁。《礼记》规定“嫂叔无服”。唐代对这一礼节改为“小功之服” ,即服丧 5个月。在唐人的实际家庭生活中 ,嫂叔之间的关系处得较为融洽 ,甚至逾常礼者也比比皆是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维持家庭的生存。否则 ,很可能导致家庭的衰败。  相似文献   

6.
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孔孟荀之礼更有其重要的意义。在孔孟荀那里,礼可以分作三重境地,分别为经验境地的“礼之仪”,道德境地的“礼之义”,天地境地的“礼之理”。经验境地之礼囊括了经验世界中种种人伦秩序、规则、仪式、制度,导源于道德境地之礼。道德境地之礼作为人的德性之一,发端乎人之情,归本于仁爱,且给出了经验境地之礼。而经验境地与道德境地之礼皆本源于天地境地之礼,人间之仪则、生灵之礼性皆本源于天地境地之礼的一体流行。且天地境地之礼是经验与道德境地之礼的总根源,内涵于万物之中,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天地须臾不可离。  相似文献   

7.
郑庄公与楚灵王是《左传》中作者着力描写的两位国君,对"礼",郑庄公一直用其规约着自己的行为,楚灵王则是与礼抗衡,这是由于他们二人所处的历史时期历史国度所属民族社会不同等方面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尚书·吕刑》是关于西周时期重要的刑法文献,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吕刑》之中包含的关于“礼”的思想,维护着西周统治阶级的利益,《吕刑》体现着西周对”礼”的认识以及用刑来维护礼的行为,对我们当今的社会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的有效阐发、诠释及转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时代任务.本文主要采用身体现象学的方法,依据儒家文化之礼仪观、身体观,从实践智慧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身礼一体"的传统意蕴进行了深度的理论阐发与诠释,揭示了"身礼一体"的文化意义.研究认为,中国武术"身礼一体"体现在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身与心关系等四重维度的智慧表达,彰显了显著的根身性、反身性、切身性的具身性特点.最后,根据中国武术"身礼一体"的内在特征以及创新转化的时代诉求,提出了加强"身礼互训、契合"内容与形式"、建构"主体间性"、对话"传统与现代"等复魅及重构路径,旨在促使"身礼一体"的中国武术得以真正可能.  相似文献   

10.
摘要:射礼以其独特的竞赛文化形式承载了国家治理的政治使命与社会责任。从文化阐释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文化结构三层次理论方法解读和认识射礼竞赛国家治理的文化逻辑,旨在从竞赛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把握射礼在国家制度下存在的逻辑起点及其独特的人文内涵与智慧。研究认为:因“君与”,射礼从外显的“权贵圈与核心技术”、制度的“伦理化规则与等级化组织”、核心的“和谐理念与民族精神”三个层面构建了对权贵施行“在场”管理的竞赛文化,并在“君不与”后由地方乡绅承国家意志在射义儒家化、伦理仪式化、礼制符号化的“国家在场”话语中持续发挥社会治理作用,展现了以“君—权贵—乡绅—民众”为治理路径的寓“教”、寓“圣”、寓“德”于赛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从制度设计与制度伦理文化的高度,在坚持以当下中国民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本位理念认同的前提下,对传统的组织社会公共生活的价值理念所做的深刻反思,力图使“公共性”的道德理想信念成为一种全社会的自觉。建立“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是市场社会“多元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公正、合理的多元化社会的发育,构成“和谐社会”实践的可能性基础。“和谐社会”内在精神实质,是自由的人与有秩序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的实践哲学基础是现代“合作理性”,而其人文价值目标,则是民众普遍的“公共精神”的达成,以及关于社会公共性信念的自觉确立。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价值命题,而非事实命题;是非理性思潮与理性思潮的再激荡;是中国传统与现代超越的经典组合,定位表述更准确;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公平和正义,途径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本于人性人情人心之常,从家道之仁、政道之仁与为人之仁,儒家伦理中的"仁"成了一种外在的道德原则规范。从其文化属性来分析,从礼乐社会、家族社会到宗法社会,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的本土性体现为,它与传统中国专制社会的特点紧密相关。而从其精神蕴含上来分析,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顺应的是一种等级制安排的差序格局。因缘于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的诸因子并不全然构成现代公民意识的"善",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与现代公民意识并不相契合。要推究现代公民意识的地缘性,就必须研究与其相匹配的公民伦理的精神土壤。  相似文献   

14.
试论武术产生的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观点认为武术产生于中国明代以前,甚至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时期。根据“武术”的真正含义,分析了从“武艺”到“武术”的发展过程和从“技击’到“套路”的形成过程,同时观照了外国的类似情况,从而得出结论:中国武术产生于明代。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过程中,法治和德治作为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控制机制,是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的发展要求形成独立的个体主体 ,个体主体的形成从其经济条件来讲 ,要求人作为主体必须具有独立的经济人格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全社会的生产资料及生产过程充分实现社会化 ,而社会化的最终标志又是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回归到社会主体即人民手中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共同富裕”为核心价值目标追求的社会 ,这样的社会只能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均有产权 ,都是有产者的基础上。因此公民产权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社会主义社会应是“公民产权本位”的社会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必须同步地建构“市民社会”和市场机制 ,必须同步地建构“市民社会”个体主体的所有者身份和交换者身份 ,必须同步地建构人与人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为何缺乏"公共性"文化与价值观念,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公"、"私"观念的真实底蕴究竟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为何未能塑造出如西方近代社会那样的"公民社会",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应立足现代公共哲学之新的理论立场和方法,从现代普遍主义的公共性社会信念历史性生成的角度,对中西社会的某些主导性的公共价值观念进行比较性理论观照,从中透析社会成员公共观念以及行为选择背后的深层的文化理据,并以此为正遭遇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实践的当代中国社会民众公共精神的确立、国民公德心和公共人格的普遍养成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跆拳道中“道”的含义及武术中“德”的内涵及其体现进行比较,对“道”的实现从教学风格特点分析,建议武术中“德”的实现应借鉴“道”的教学方法,从而通过武德的培养,使人们在道德观念日渐模糊的现代社会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充分体现和发挥武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足球职业联赛中存在的“假、赌、黑”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假、赌、黑”现象是我国足球管理体制冲突的结果,是中西方足球文化对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社会转型过程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回报率过高形成的利益驱动,是立法与执法方面缺失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