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秋开始,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究、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国家级实验区使用。这套教科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十套教科书,在继承和发扬人教社教科书特色的基础上,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实现了教科书编写的跨跃式的发展。实验教科书不但受到了教材审查委员会的高度赞扬,在实验中,受到了各实验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也越来越被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认同。现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作一介绍,以便于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史语 《小学语文》2009,(11):59-59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启动以舌,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划和安排,以《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开始组织人员编写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从2001年秋季开学起逐步使用。这套小学语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的第九套小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3.
封面介绍     
果明 《小学语文》2010,(3):31-31
根据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和1952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正草案)》,人教社编辑出版了《小学课本语文》。这是人教社首次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也是人教社出版的第二套小学语文教材。本期封面插图选自其中的课文插图。右图选自《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第3课《同学》,左图选自《小学课本语文》第二册第36课《吃水不忘开井人》。  相似文献   

4.
2002年11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1—4册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2003年秋季始推荐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使用。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鲜明的时代精神,灵活开放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5.
崔峦 《师道》2002,(11):32-32
老师好!我们不是老朋友,就是新朋友,是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为媒,把我们———编者和教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果说人教版教材取得一定的成绩,那么所有教过教材的老师都有一份功劳。因为在教材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有您的辛劳,有您的奉献。您也许正在使用,也许已经听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了一套新的小学语文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这是自1950年建社以来,人教社出版的第十套语文教科书。这套教科书的前三册,已经教育部审查通过,得到教材审查委员会的高度评介。教材正在全国的国家级和省级…  相似文献   

6.
任筱雨 《小学语文》2007,(2):F0004-F0004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开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受到了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高度肯定。二年级下册至六年级下册的九册教材送审时都被评为“所有送审教材中唯一一套不需要复核的教材”。[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教育的实际以及未来教育的发展,教育部于2001年出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标准),在此之前,教育部于2000年3月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称新大纲),2001年,审定通过了3套小语教材,除此以外,还对小学语文原用教材作了全面修订,作为过渡教材使用。怎样贯彻新标准和新大纲精神,使用好新教材和修订教材?笔者认为,要全面领会新标准和新大纲的精神及新教材、修订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改革。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及结构体例特点…  相似文献   

8.
徐轶 《云南教育》2005,(1):10-1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2001年10月通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并获得高度评价。为帮助进入实验区的实验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现就这册教科书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作简要介绍,并对如何凭借教材开展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1999年,我作为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小学思想品德学科审查委员,参加了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审查及审读工作。 这一年送审的教材,是根据1997年4月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编写的。因为在颁发通知中规定1999年秋季开学起,全国实施按此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因此各地纷纷抓紧时间编写并送审。 学科审查委员经过认真审查,首批通过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和江苏省编写的小学思想品德课低年级教  相似文献   

10.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1-8册已通过教育部审查,9-12册正在编写。该教材在教育理念、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具有以下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今年暑期,全国小语会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在东北师大二附小召开。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长期从事语文课程、教材研究与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  相似文献   

12.
果明 《小学语文》2009,(1):11-1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负责中小学教材的编审工作。全国中小学校使用的主要是由华北联合出版社、上海联合出版社印行的课本。1950年,全国出版会议提出实行中小学教材全国统一供应的方针。为了加强教材编写工作,195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成立。根据1950年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人教社开始修订华北、东北两种小学国语课本。从此,全国各地陆续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的小学“四二制”教材,语文教材趋于全国统一。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套小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课程教材的改革与建设已成为日前课改探索的一个热点课题。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打破传统的语文教材观,着眼于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提出了语文新课程教材编写的一系列新理念,拓展了语文教材改革与建设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杨再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曾参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987年、1992年)的修订和审查工作,参与多套小学语文教材的审查工作。曾果伟湖南教育出版社社长,湖南省首届优秀出版家。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1~8册已通过教育部审查,9~12册正在编写。该教材在教育理念、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具有以下显著特色。1.构建板块,整合结构———探索教材结构与呈现方式教材的单元组合采用板块结构,每个板块自成体系,相互关联,螺旋上升。其特点是:①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写话、习作)、语文活动等,都作…  相似文献   

15.
看过人教版第一册的语文教材 ,感觉是明快活泼、童趣十足 ;用过人教版第一册的语文教材 ,才体会到其中独运的匠心和超前的理念。人教版的实验教材 ,构筑在人教社多年编写小学语文教材的经验积蓄的基础上 ,又在领会和物化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中实现了突破。它是小学语文教材坚守与突围、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冲突的产物 ,因而也是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的结晶。对其主要的亮点和其中所体现的新理念试分析如下 :   一、从拼音编排的多样化 ,看语文特性的强化不同版本的第一册语文教材在拼音的编排上都是煞费苦心的 ,焦…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编写思路 开展课程改革实验需要有体现课改先进理论的教材作为操作平台。由教育部语言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和十二省小学语言教材编委会编写的语言课标教材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指导纲要》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课改前后人教社两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揭示出新旧两版语文教材的不同特点,以期促进教师对于教材特点的了解和把握,有效地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一、现行小学英语教材的重大突破 自2001年教育部决定从小学三年级推进英语课程以来,全国已经有一批小学英语教材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和出版,并通过了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分批向全国推荐。  相似文献   

19.
老师好 !我们不是老朋友 ,就是新朋友 ,是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为媒 ,把我们——编者和教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果说人教版教材取得一定的成绩 ,那么所有教过教材的老师都有一份功劳。因为在教材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过程中 ,有您的辛劳 ,有您的奉献。您也许正在使用 ,也许已经听说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了一套新的小学语文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这是自 195 0年建社以来 ,人教社出版的第十套语文教科书。这套教科书的前三册 ,已经教育部审查通过 ,得到教材审查委员会的高度评价。教材正在全国的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区…  相似文献   

20.
自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全国有多家研究机构和出版社陆续研制和出版自己的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目前,全国已有七套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通过教育部审查并投入试验。它们是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教材,虽然编排体系有别,编写风格各异,但都表现了共同的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总结这些时代创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推进语文课程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