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校园媒体是新闻实践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对新闻传播类院系而言,校园实习媒体的建设至关重要.与国外及港台的新闻院系相比,国内新闻院系的校园媒体还存在社会化、专业化不足等问题.要发挥校园媒体平台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校园媒体需要实现社会化转型.高校的附属医院模式可以为新闻类院系校园媒体平台的改造提供参考和启示.通过打造“准社会媒体”,校园媒体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校园媒体的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既可以解决校园媒体资金不足、内容乏味、竞争力低下等问题,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全真实的实践环境,实现校园媒体平台和社会媒体平台的无缝对接.与社会性媒体的改革一样,校园媒体改革也需要一种“企业家精神”,这种企业家精神既体现在参与校园媒体的学生身上,更应该体现在校园媒体的管理者身上.  相似文献   

2.
郝永华  曹曦晴 《传媒》2016,(6):92-93
在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教育单向地从媒体获取教学资源的模式已显落后。高校新闻院系应适度介入媒体业务,实现各自资源的有效连接。当前,此种连接的核心应是移动新闻、数据新闻、微视频等新闻产品的创新。为有效地实现连接,高校新闻院系应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及资源匹配上进行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对国外20所新闻传播院系的院长、系主任和教授的系列深度访谈的归纳和总结。探讨主题包括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与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师资结构及其评价体系。基本结论为:新闻传播教育的最终使命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传播工作者,而学生培养模式和师资结构当适应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刘旻 《中国记者》2012,(5):91-92
2011年,湖北省作为全国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试点,开始了一种新颖尝试和探索。当年9月,湖北省委宣传部启动首届媒体记者与高校教师双向挂职活动(简称"双挂")。按照"送出去、请进来"的基本思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五所新闻院系分别与《湖北日报》等五家媒体结对,五名青年教师走进媒体参与新闻实践,以改善教学;五名媒体记者走上高校课堂,以丰盈理论讲堂。试点效果如何?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6,(2):33-38
新闻院系的学生媒体是高校媒体中带有教学实验室性质、尤其注重生产流程及规范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本文就其存在的基本价值、本质特性及与校方的关系处理等3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本文认为,较之其他校媒,新闻院系学生媒体更强调以培养新闻专业人才为首要目标,追求以专业主义的操作相对独立地报道和服务校园。这类媒体以校内社区为核心报道对象,成员面临双重身份难题及业余时间生产的考验,其生长潜力与特定的校园言论环境、与校方的关系处理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探析当前新闻学教育专业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教育活动当中,能够承担设计和教学组织任务的最重要的主体无疑是新闻学专业的院系机构,新闻专业教育目标的制定、整体教育内容的确定、不同教育方法的选择以及整体教育程序的设计都取决于院系机构的决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学发展的专业性规范都要通过新闻院系的专业决策来实现。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强劲发展,新闻学专业的教育机构却陷入了难以克服的矛盾之中,专业化与宽口径的悖逆,师资建设与教育产业化的冲突,学理性与技能性的两难,都将高校新闻教育推向了整个新闻教育危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7.
在河南举办的中国第四届广告教育研究学术年会上,我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梓华指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超长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高校中,开办诸如新闻与传播专业的院系至少已有600家以上。但是全国各知名媒体像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享受媒体信息的同时开始关注媒体本身,活跃于媒体中的新闻工作者日益成为人们羡慕的行当。于是,国内一批高校包括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院校,甚至一些政法类、体育类、财经类、师范类高校也都纷纷恢复或建立新闻院系。 在媒体改革和新闻专业的发展热潮中进行一下冷静思索,其实我们的新闻学教育中课程体系设置、师资  相似文献   

9.
邱沛篁 《新闻界》2005,(1):23-2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新闻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据2004年11月21日在西安举行的教育部全国高校新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透露,目前我国高校所设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已达480个。全国高等新闻教育呈现出老牌新闻院系“锦上添花”、改革开放初就创建的新闻院系“你追我赶”、顶尖级名牌高校新建新闻学院“争先恐后”、各种类型高校创办的新闻传播专业“遍地开花”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在报纸竞争面临网络媒体冲击的今天,为抓住受众的目光,图片的地位更加突出,大照片、多组照铺天盖地,各类图表也跃上版面,视觉新闻风头正劲——社会生活的巨变使报纸和图书、杂志等印刷媒体纷纷进入“读图时代”,呈现出泛视觉化的倾向。新闻院系作为培养新闻摄影人才的重要阵地,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方面,都与“读图时代”的需求、媒体的需要尚有不小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肖余恨 《青年记者》2003,(11):14-15
时评之“红”近两年,一种新闻文体迅速窜红,成了“热得快”,那就是新闻时评。新闻时评现正处勃兴之状,其生命力之强,作者参与热情之高,媒体之重视,完全可以用“风靡”来形容。一时间,新闻时评大有成为新闻新的生长点之势,有的媒体如《南方都市报》则以高质量的新闻时评有力地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跻身主流媒体之列。  相似文献   

12.
许光 《新闻窗》2011,(5):109-110
近年来,新闻教育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遍地开花,不断有新的新闻传播院系和新闻传播教学点涌现。"中国新闻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度、大规模、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如今,已经有近400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新闻传播学院或新闻传播系,新闻传播的教学点(即专业点)已经超过800个,在校学生超过15万人。”新闻传播院系众多,新闻传播教学点纷呈,新闻传播学子数量庞大是当下我国新闻教育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高校新闻院系是新闻传播类学生的培养单位,同时也是新闻传播学专业高端人才的用人单位,其选人用人标准如何,不仅对于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水平有直接影响,而且对于其他新闻传播类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具有示范意义.然而,目前新闻院系的招聘选人标准却存在诸多怪象.怪象之一是崇洋媚外.很多高校不顾自身需求和人才培养特点,对于新闻传播人才一律将“有海外留学经历”奉为圭臬.这等于直接将众多土生土长的“国产人才”拒之门外.怪象之二是盲目攀高.一些新闻院系在招人用人上如果崇洋媚外心理无法得到满足,那么在国内人才使用上则盲目攀高,非“985”、“ 211”不要.一些自身并非“211”、“985”的院校,选人标准也是非“211”、“985”不“娶”.  相似文献   

14.
武黎  赵愫简 《中国编辑》2015,(2):103+102
由中宣部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报道经典案例评析》一书,已于2015年1月出版发行。该书聚集了全国十几所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知名学者、业界诸多资深专家的智慧和经验,精心选取了近60个来自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案例,并在对案例的评析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主要观点及其在新的媒体环境下的现实需求。不同于以往的新闻理论论著,该书通过报道  相似文献   

15.
10月12日,陕西省新闻传播教育学会成立大会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省委宣传部、省内主要媒体和高校新闻传播院系有关领导及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300多人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6.
贺明华 《编辑之友》2015,(2):102-106
附属医院模式是美国新闻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闻教育新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在做中学”.该理论认为:新闻学院应为社区服务;拓展以知识为基础的新闻课程,开展数字与媒介素养教学服务;媒体实验室应引领未来新闻教育改革.为提高我国新闻教育质量和水平,大学需要改革创新校园媒体,新闻院系需要与社会媒体共建;开展以知识为基础的课程改革,拓展数字素养课程教学范围;聚合全社会资源,设立文理交叉、跨学科、产学研相结合、面向未来创新的媒体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04,(2):81-81
国内大学的新闻与传播院系良莠不齐,陷阱颇多,这让那些考学心切的莘莘学子防不胜防。如今,虽然梦醒新闻院系者已为数不少,但虚度时光碌碌无为者更是不计其数。大致说来,新闻与传播院系存在以下四大隐患:一、聘请名誉教授为了路人皆知的目的,如今聘请名誉教授的大学多了起来。其实,那些实权在握的政府、新闻机构掌门人责任重大,日理万机,哪有时间和精力来尽教授的职责﹖既然不是合格的教授,那所谓的“名誉教授”和聘请名誉教授的院系是否侵犯了教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笔者建议中纪委和教育部联合出台相关措施以确保我国新闻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堂发 《新闻界》2004,(4):30-30,4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个浅显的教育理念。新闻教育培养目标突出的实用性,更要求大学新闻院系在理论与体系化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可以捕捉活鱼的“渔具”。这种渔具不仅是用“什么是新闻与新闻价值选择新闻的标准”之类的理论材料织成的,也不单是用“采访技巧、写作技巧、策划技  相似文献   

19.
成为主流媒体是每一个媒体的梦想。要成为主流,在无法放弃社会新闻的前提下,必须改变社会新闻的传统报道方式,寻找一种社会新闻的崭新报道方式,把社会新闻变成人人需要的“实用新闻”,加大社会新闻的服务功能。让读者感觉到:社会新闻不仅“好看”,而且“有用”。那么,怎样增强社会新闻的服务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李蓓 《新闻知识》2007,(1):66-68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新闻教育进入了“超常规发展”阶段,专业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为了增强竞争力,在日渐饱和的市场中为自己的毕业生寻求一席之地,各新闻院系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大都以市场需求为唯一参照。近年来,一方面,媒体竞争愈演愈烈,在新闻源趋同的情况下,“拼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