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凤伟 《职业技术》2006,(6):226-227
中西方文化由于各民族之间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在进行语际转换时造成了不可译现象.但由于思维的同构性,语法的相似性及文化间的融合性,中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内仍具有可译性,通过陌生化翻译方法,不但完整地翻译了异域文化,更使读者耳目一新,了解并最终接受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中西方文化由于各民族之间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在进行语际转换时也必然会产生障碍,造成了不可译现象,但由于文化间的趋同融合性,中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内仍具有可译性,通过陌生化翻译方法,不但完整地翻译了异域文化,更使读者耳目一新,了解并最终接受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心理状态及文化背景知识差异,造成了文化空缺.文化空缺导致了翻译的困境.本文从跨文化交流角度,专门论述了中国菜名英译的文化空缺现象,并分析了中国菜名翻译文化空缺的原因和分类,并针对不同的文化空缺现象提出可行的五种英译策略,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在梳理了翻译界关于可译性观点的基础上,文章首先肯定了文化的可译性,而《红楼梦》中大量文化因素的成功翻译也证明了这点,同时指出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翻译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文化信息的损失,文化的可译性只能是个限度的问题,这是翻译实践中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因此,研究和探讨文化的可译性限度,寻找其解决的方法,对于有效地提高译文的质量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红楼梦》的两个英文全译本中译者所体现的翻译思想和实际的翻译技巧为我们进行文化翻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最后指出,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文化的损失不可避免,但随着文化交流和渗透的不断深入、译者自身文化素质及译文读者对异域文化接受能力的提高,文化可译性程度必将越来越高。尤其在当今的世界发展形势下,把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介绍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特征、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可译的现象在翻译中在所难免,其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译作的质量。文章从语言文字特征、文化和思维方式三个层面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进行分析,并就其翻译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理论上的可译性与实践上的不可译性,以及归化与异化在文化层面上的不可协调性构成了文化翻译的悖论.对这种悖论的认知能使译者始终保持理性的翻译思维,并促使其提高文化素养,在文化翻译中随机择法,通过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实现文化信息的多元补偿.  相似文献   

7.
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都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翻译中便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可译的现象。根据英国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卡特福德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对不可译性的分类,主要从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两方面来分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并针对不可译性提出了实用的翻译应对策略。以期加深翻译学习者和英语爱好者对不可译性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其掌握翻译策略,从而提高其翻译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斌 《海外英语》2013,(13):142-144
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都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翻译中便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可译的现象。根据英国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卡特福德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对不可译性的分类,主要从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两方面来分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并针对不可译性提出了实用的翻译应对策略。以期加深翻译学习者和英语爱好者对不可译性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其掌握翻译策略,从而提高其翻译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李瑾程 《邢台学院学报》2009,24(4):57-59,62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导致了英汉语中一些词汇的不完全重合,这就是文化含义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给文化含义词的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亲属称谓词是文化含义词的典型代表,以<红楼梦>中的亲属称谓词的经典译本为例,论述文化在汉语亲属称谓词英译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并探讨汉语亲属称谓词英译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文化内涵差异导致词语、语法、句意误译是翻译中常见的一种弊病。采用归化策略来通晓流畅的字句,忠实传达原文意趣;采取异化策略来打破目标语常规,保存原文所蕴涵的异域文化色彩,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归化和异化作为文化翻译的两种策略,有效地处理了翻译中的文化现象,但对翻译中由于语言自身(字形、语音等)造成的绝对不可译性,如双关语、言语幽默并不能妥善应对。变通是翻译的基本属性,在文化翻译中协调辅助归化和异化策略,让严格意义上的不可译性变迁为有限度的不可译。从此意义上讲,变通是文化翻译的又一策略。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新词的翻译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它关系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有助于汉语新词的准确英译,归化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借用和回译策略旨在使作者向读者靠拢,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来减少目的语言的异域性和有效地把作者的信息传递给读者。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将原语和原语文化在异域语言和文化中再现的一个过程,也是涉及到作者,译者和读者的一种活动。但近年来译界对谁是翻译的主体这一热点论题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翻译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在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而且中西方文化之间又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翻译中有明显的体现。所以,如果不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就很难做好翻译。本文主要从文化风俗、思维方式、生存环境等方面对翻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加强,文化的翻译成为国内外各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文化是否可完全的译,译学家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实际上,文化可译,但存在一定的限度。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文化的翻译也存在一定的限度,进而影响着文化的交流。讨论文化的可译性限度,论述文化的异同,以及文化差异对文化的可译性限度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翻译的文化维度,从而完善翻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语言形式的可译和不可译之争由来已久。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拥有共同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规律,人类语言的共性反映着人类思维的共性。语言共性的大量存在使不同文化的人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也为翻译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从语言共性出发,以诗歌翻译为例探讨了语言形式的可译性,说明语言共性研究对翻译及翻译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赖惠芬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2):127-130,13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使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上都有较大差别,也形成了汉英翻译中的一些不可译因素,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文化内涵和作品风格上的不可译,但这种"不可译"只是一个限度,若译者深入分析不可译的因素,即可使译文尽量接近原文的内容和风格。  相似文献   

18.
思维方式是沟通语言和文化的桥梁,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西方创世神话孕育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性,表现为:整体性与分析性、伦理性与认知性、内向性与外向性。这种差异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生存环境、经济社会状况和历史发展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翻译历史发展到今天,可译性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传统翻译研究对可译性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思维、语法、文化等方面,从哲学角度探索可译性的并不多见。文章拟通过分析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和他后期的"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语言哲学观对可译性进行探索,试图从语言哲学角度探索可译性的哲学渊源。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项涉及语言、文化、民族、地域的复杂活动,翻译过程涉及诸多因素,文化可译性限度问题在翻译理论中饱受争论。文化差异确实阻碍着民族、地域间的跨文化交际,但由此产生的不可译并非一成不变,文化融合背景下的可译性限度正逐步缩小。译者作为翻译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更应在翻译过程中适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再造文化”实现“翻译文化”。文中详细阐述了文化融合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对于文化翻译的重要性,实例论证了可译性限度缩小趋势,以期拓宽和深化研究文化可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