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服装结构制图》是服装专业的一门主课,分五个学期学完,学习这门课要求学员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服装制图公式,能准确绘制各种款式的服装结构图,掌握服装裁剪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加工工艺》两门课有密切的联系,《服装结构制图》课的复习考核,因受到条件的限制,主要是基础知识和按比例绘制小图(常用缩小的比例是1:3,1:5,及1:10,有时零部件也用1:2制图),对于实例量体、排料、裁剪的能力,就无法进行考核,主要依靠平时加强训练。第一学期学员刚开始学习服装结构制图,要重点培养识图的能力和制图的技巧,为以后学习其他款式的结构制图打好基础。《服装加工工艺》,主要依靠平时对各种款式服装缝制的技术水平,一般不进行期末考核。  相似文献   

2.
近期本人在一个服装班上了一堂关于《裙装的变化与制作》的理实一体化课。在这堂课上,本人设想的教学目标是:l.在熟练掌握基本款直裙裁剪与制作的基础上,了解裙装款式变化的原理,掌握裙装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要求幼儿在不同的底色纸上,用点、线及简单纹样来装饰衣服;用对折的方法裁剪衣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课前准备:课前带幼儿去服装商店欣赏时装。大张旧挂历纸每人一张,由教师涂上不同的底色,水粉颜料、剪刀、笔、水等。款式不同的实物衣服数件,用点、线及简单花纹装饰的纸衣服一件。教学过程: 1.欣赏时装表演:请5位小朋友穿上5种不同款式的衣服伴随音乐作时装表演,让全体幼儿欣赏。  相似文献   

4.
在服装文化的发展史中,东西方服装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东方服装的平面特征较强,西方服装的立体特征鲜明。随着我国服装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着装也进入了追求个性和品牌的时代,服装款式也更多地融入了西方文化的元素,人们对服装款式、档次、品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服装设计与裁剪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比例分配裁剪法”已无法满足千变万化的服装市场需要,于是“立体裁剪”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服装人体模型在立体裁剪中充当人体的替代品。立体裁剪是将面料直接铺覆在人体模型上根据服装款式的需要进行裁剪,有些平面较难表现的褶皱、曲线、浪势和复杂的线条在立体裁剪中都能较容易的表现出来。立体裁剪注重表现人体三雏的立体性。而用立体裁剪手段生产出的服装品质高低与人体模型有着极重要的关系。因此研发高品质的人体模型是立体裁剪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服装结构设计是款式构思图形的具体化 ,是着手缝制服装的第一步 ,要想达到服装“称体”,就要识悉人体结构 ,把握好服装关键部位的裁剪 ,使服装与人体相协调  相似文献   

7.
职业高中服装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服装造型"这门课,应基本掌握服装造型结构制图、排料、裁剪等专业知识,并为服装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要教好这门课,必须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和学习,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8.
数字服装款式图是数字化服装设计作品,是对服装款式设计意图的明确表达,需要数字版权保护。研究了基于图形水印的新型数字服装款式图版权保护方案和技术。采用字符编码数字水印算法生成水印数据,采用长度比值方式插入部件图形结构并提取水印数据,确定版权归属。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及算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
在服装立体裁剪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法,其项目设计以国际服装流行趋势及国内服装市场需求为依据,将服装立体裁剪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融入其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模拟项目主管、款式设计师、结构设计师、工艺设计师、样板设计师等角色,教师则给予积极指导,评价时重点评价学生对款式特点的准确把握、基本技能的掌握、艺术造型手法运用、美感和视觉冲击力以及设计的原创性等.  相似文献   

10.
实践操作课是实现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过渡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各类专业技能的主要形式。明确实践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合理安排实践课的教学环节,优化师生的双边活动,对于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功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节完整的实践操作课应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巩固三部分内容。一、课前准备备课是课前准备的重要环节,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做好课前准备:一是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学思路,写好实践操作课的教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民间访谈调研与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了民间一片式垂坠褶服装的裁剪方法及技术原理,将该民间裁剪技术与现代结构设计建立了对应关系,便于民间技术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展开一系列的款式拓展实践,以期进一步拓宽民间垂坠褶裁剪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为相关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服装材料与应用》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服装设计构思以及服装设计的三要素,即款式、色彩和材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服装材料这一基本元素,这是由于服装材料对服装的外观、形态、性能及加工、保养、服装成本的核算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科课程的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毛纺纤维的特性及其成品面料的风格特征,进一步阐述了毛纺面料的特性对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及服装成衣裁剪、缝制工艺设计的影响,并指出只有熟悉了毛纺面料的本质特征,才能设计制造出市场受欢迎的成衣,从而达到毛纺面料风格与服装成衣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服装结构制图课教学中,直裙侧缝处的裙腰口为何起翘以及侧缝劈势是如何产生的等问题,一直是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的,也是一直困扰教师如何把它讲明讲透的一个难题。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尝试着用“立体裁剪的方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图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最基本的技术文件。图样如同语言、文字、数式一样,是人们据以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工具。故而,图样素有“工程语言”之誉称。 制图课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检验制图课质量高低的标准,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绘制图样和识读图样的能力如何。对于职业中学来说,我认为应该坚定明确地把学生读图能力之培养,放在重于绘图训练的位置。我提出这种论点的主要依据有二:一是着眼于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适应于学生的学习能力。 人所共知,经过职业中学工科各类专业培养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将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修配、检验、装配等方面的工作。而读图恰恰是对图样进行识读分析,想象出图样所要表达的形体  相似文献   

16.
游戏,不仅使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再现,而且为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在组织大班幼儿玩“小小服装店”的游戏过程中,对此是深有体会的。首先是动手、动脑能力。在这一游戏中,我和幼儿共同设计了一系列操作性活动。如让全体幼儿从家中收集各种旧挂历,设计组动脑筋设计出裙子、裤子、衬衫、汗衫等不同款式的服装;裁剪组按样裁剪;描绘组进行图案装饰;绣花组再给服装锦上添花,一件件精美的服装煞是惹人喜爱。为了节省用料,追求式样新颖、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堂常规是保证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要求,是师生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是上好体育课的必要保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一、确定常规内容每学期的开始,教师就要将学生需要遵守的常规要求确定好,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课堂常规就初步形成了。通常情况下,课堂常规可以分为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课前常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教师课前常规和学生课前常规。教师课前常规主要涉  相似文献   

18.
服装材料这一学科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对学生初步了解各种服装材料的性能,学好裁剪、工艺、设计等主专业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提高服装材料课的教学效果,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浓厚的专业情感;2、改革创新教材,结合专业特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3、在服装材料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计算机技术设计的服装立体裁剪CAI教学课件,主要应用了计算机超链接技术、Photoshop图像处理、Powerpoint等软件来制作的,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学及实验的全过程,主要应用于课堂及实验教学和课前指导,也可作为学生课后自学和复习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义宝 《现代教育》2013,(2):107-107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工艺质量的切入点 服装工艺是学和做的过程,服装工艺课属实践课,频繁而枯燥的动手操作,极易使学生身心产生疲劳感,进而产生厌倦心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在212艺车间的模拟台上展示与本节课有关的各种款式的服装成品或半成品,利用挂图或电视录像等向学生展示不同款式、不同风格、不同效果的服装作品,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此外,要充分利用起始课及各课的导言,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清晰认识工艺的重要性。并利用竞赛、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等方法,鼓励学生消除厌倦性思维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