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严军峰 《职教论坛》2005,(32):62-63
实际加工好的零件总是存在各种误差,而误差会影响到零件的合格性.公差原则就是处理零件中尺寸公差与形状、位置公差的关系,从而在设计、验收方面来保证零件的配合性能以及装配互换性.为使学生能有效理解并掌握这一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简单、直观的零件图样上利用画示意图和列表比较的分析方法,将专业内容化繁为简,提高实际教学效果.下面通过两个实例来具体分析公差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公差仿真结果中获得依据,以此优化公差值及公差方案,并通过灵敏度分析来验证单个参数的改变对所得仿真结果的影响。创新点:1.根据公差技术,对凸包采取基于方差的全局敏感度分析;2.提出估计单个零件公差对装配间隙影响的方法。方法:1.采用特征要素公差带凸包表示方法(图1);2.进行基于方差的全局敏感度分析(图2);3.通过灵敏度分析算法分析相对间隙和公差值的关系(图3、4和5);4.以销孔装配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图7、8和9)。结论:1.销孔连接的实验证明了基于凸包技术的全局敏感度分析的必要性;2.基于凸包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可用于分析单个零件公差对装配间隙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三种公差原则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满足配合件的可装配性.从制造成本、检验效率、假废品三个方面分析了三种公差原则在满足配合件的可装配性上的差异.当配合件仅要求可装配且无其他功能要求时,若进行尺寸设计,最适宜采用的公差原则是最大实体原则.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机械制图测绘教学方法是学生拆卸教学模具,测量零件尺寸并用尺规绘制零件图和装配体图。针对传统机械制图测绘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本课题探讨了基于多媒体的现代制图测绘教学方法,把计算机制图软件与传统机械制图测绘结合起来,并提出了在现代教学方法中引入装配爆炸图动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装配后的设计要求,应考虑零件实际尺寸与形状误差对零件使用要求的影响。选用合适的公差原则,正确区分并合理运用公差原则,可以保证使用要求,简化零件的制造、检测和装配过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最佳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负公差是指上偏小于下偏差值的公差,在装配尺寸链教学中,引入负公差的概念,可直接对负公差本身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7.
黄娟 《考试周刊》2011,(48):165-167
本文论述了虚拟装配中装配力分析系统的开发研制过程。在分析传统装配力人工设计计算的基础之上,总结了人工设计计算的一些理论和方法,针对它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在虚拟装配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装配力分析,这就是虚拟装配中装配力分析系统设计的原理。通过分析孔轴配合在工作时的受力.根据拉美应力公式和拉关位移公式.推导出孔轴配合过盈量和压强之间的关系,从而判定孔轴装配后能否正常起到连接作用或零件会不会因过盈张力而遭受破坏导致失效。我们利用VB语言开发了虚拟装配力分析系统,该系统能通过界面输入相应的数值或选择相关的参数来进行过盈量的计算及轴向力、扭矩的校核。  相似文献   

8.
制造工模具上的零件(如夹具上钻模板,冷冲模上的多型孔凹模等)时,常要进行孔系的加工。孔系的位置关系有时以孔之间的中心距及两孔连线与基准间的夹角来表示(图1所示);有时以同圆周上的两孔间夹角来表示(图2所示)。在坐标镗床上加工孔系(图1)时,就要把中心距尺寸及公差(L)换算成相互垂直的坐标(工序)尺寸及公差(L_X,L_Y);另外,在测量图2所示零件时,尺寸v20 0.006(-0.017)及Q112±0.03都比较方便,但角度92°12′01″±1′50″用一般的量具和方法就无法测量,这时,可将角度尺寸和公差换算成测量两孔中心距的尺寸及公差(L_1)。通常这两种情况下尺寸及公差的换算过程较复杂。如图1中的L_X、L_Y尺寸及公差的换算,教课书中是利用尺寸链的原理,采用其精度来确定L_X、L_Y的公差,此方法从工艺上看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装配尺寸链的计算中,装配尺寸精度设计通常所采用的极值公差计算法,计算所得的各组成环的公差过小,导致加工困难.这种计算方法不合理。本文介绍用统计公差法计算各组成环的公差,在保证封闭环的公差要求前提下,计算出的各组成环的公差大些,这样,计算出的尺寸公差,既可保证产品质量,又可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尺寸链计算”的教学心得刘锁林在我们机械专业教学中,尺寸链的计算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我这几年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的教学中,对尺寸链知识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的。首先,让学生了解尺寸链的含义。尺寸链指的是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一些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