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生态”原是生态学上的概念,把“生态”这一术语引人教育领域,是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原理去观照、思考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开展教育实践。多少年来,人类无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对其肆意掠夺,我们的教育也同样有着无视教育对象自身的发展和需求而对其盲目的开发,由此付出了不可估量的代价。教育应当和环境一样,要注意生态效应,顺应自然,尊重学生内心的发展需求,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之路。历史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它在雕塑人的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存在一切人类的身上,由此当然可见,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种和缓的推动和谨慎的指导而已”,“人类几乎没有教育不好的儿童。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模糊不清的镜子模糊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形象的地步,我们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这是“现代教育之父”  相似文献   

3.
知识与教化:课程知识观的重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时代的知识状况和现代哲学对传统知识论的超越,迫切要求课程领域建立一种以知识与人的意义关系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知识观。“教化”是人的精神的转变,强调人既走出自身与知识和人类文化等客体精神交往、又回到自身的双向历程。在“教化”的视野里,知识从有待人去占有的对象物转变为人实现自我超越并与世界建立完整意义关系的手段,课程成为人与知识“相通”的可能情境。在这样的课程里,人的存在方式发生了变化,知识由规训人的强制力量转变为参与人的精神转变的促进者。构建这样的知识环境需处理好知识与精神自由、知识与智慧以及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提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语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七年级课本按照人与自身、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思路来建立整体框架,第三单元是属于人与自然的范畴。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析出理出多层次、多方面、多种类的关系,并在对自然的、审美化的、艺术化的感受认识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的能力、悟性的认识和开发。  相似文献   

5.
课程研究的范式转型反映了其内在文化印痕的分娩。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课程建设出现了本土化意义上的缺失与无序,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裂,本族文化与外族文化的冲突上。课程研究为了实现其内在文化由“虚无”向“实体”的转向,着力于从传统文化的渊源中探寻自身内在生长点,以求在民族特色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由此,肇始于过去,融适于现在,指向于将来的文化本土性建构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6.
课程研究的范式转型反映了其内在文化印痕的分娩。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课程建设出现了本土化意义上的缺失与无序,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裂,本族文化与外族文化的冲突上。课程研究为了实现其内在文化由“虚无”向“实体”的转向,着力于从传统文化的渊源中探寻自身内在生长点,以求在民族特色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由此,肇始于过去,融适于现在,指向于将来的文化本土性建构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7.
物质和精神,“天人合一”与“神人合一”,人类认识自身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人本思想的兴起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一。由此,陈旧和现代,落后与文明,专制与民主分野;由此,人类发现自身、反思自身,乃至发展自身。教育在预设着我们的未来,而课程是最主要的载体。它应该集纳社会延续和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但在封闭的时代,课程是少数人为社会开出的菜单,绝大多数接受者和使用者没有反思和修正的权力。幸运的是,这个模式正被前行的历史冲破。这是民主欣欣向荣的标志,这是意识觉醒的凯歌,这是学习者奋…  相似文献   

8.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人类教育发展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自孔子、墨子到宋儒以及近代先进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象山教育思想产生于中国传统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一书院教育时代,研究象山教育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且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9.
"制造的风险"--吉登斯现代性条件下的风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人们之所以越来关注风险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到了人类自身“制造”出许多风险,而且人们在应对这些风险的时候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利用,由此引出诸多问题。吉登斯对现代性条件下的风险观其重点实际上也是放在“制造的风险”上。  相似文献   

10.
绿色化学与中学化学创新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化学教育和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前所未有的,化学研究创造了无数的新产品,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全面的、可持续的。但是, 20世纪化学的发展是完全“经济效益”型的,人类在利用资源开发产品的时候,确定的目标是“有用”和“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而没有充分考虑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应具有的环境安全性、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及由此产生的三废对环境的副作用,导致人类自己的唯一家园——地球的环境日益恶化。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沙漠化、酸雨等环境公害已经严重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在课程运作中融入自身的理解、经验、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由此产生的课程我们称之为“教师运作的课程”。“教师运作的课程”具有生命体验性、动态生成性、独特艺术性,是学生本位的课程。“教师运作的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转型和整合,也是其重要补充。提倡“教师运作的课程”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课程意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两个“回归”,回归到人类知识生产的本质与人类认知的本源上,在这种精神观照下的语阅读数学也应返本归源,其改革的起点、手段和路途的选择应该是从“悦读”始,以“诵读”兴,靠“多读”成。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与课程开发向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课程事实与课程价值是对应统一的关系,课程事实是课程价值指导下的事实,课程价值的实现依靠课程事实。当代教育在对“科技理性”、“功利主义”的批判基础上,指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并形成了提出健康、和谐发展的“新主体价值观”,“自然”,作为课程开发的独立向度受到课程理论界的普遍重视,从而出现“自然”、“社会”、“自我”、“知识”四维的课程开发向度。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追求健全的职业人格为价值日标。  相似文献   

14.
人文教育--高职生急需补上的一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从现代意义上讲,“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一文中曾  相似文献   

15.
“天真”具有很大的概括性、普遍性和与人类心灵相通的灵性,其实质是艺术真实与审美情感的真实性。“空灵”是诗歌自身审美特性及表现形态上的重要特征,是“虚”、“实”的有机统一体。它使艺术形象更具有诱导性与再造性,让读者在鉴赏作品时借以拓展知觉、联想的空间,形成一种审美心理环境,使审美效应由此衍生扩展,收到“言近旨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天真”说是就诗人思想情感方面立论,“空灵”说是从诗的内在审美特征方面立论,二者结合体现出张问陶诗歌美学思想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课程。审慎地观察一下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我们深为基层学校教师的热情所感动,同时也发现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本试就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种类型加以简要分析,并由此提出有关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一些看法,与培智教育的同行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文主义”与“科学”是人类文化的“挛生兄弟”,它们都是人类解读世界缺一不可的话语。科学与形而上学有着不解之缘,而形而上学意味着人的生存境界的不断提升,使科学在本质上具有人文的特征。人文主义必须借助于科学理性的伟大力量,科学的长足的进步离不开人文主义营造的思想解放氛围。后现代主义也提倡人文与科学的平等话语权,希望实现人文与科学的融合。因此,学校课程应该弘扬强调训练人的理智的“自由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8.
“天真”具有很大的概括性、普遍性和与人类心灵相通的灵性,其实质是艺术真实与审美情感的真实性。“空灵”是诗歌自身审美特性及表现形态上的重要特征,是“虚”、“实”的有机统一体。它使艺术形象更具有诱导性与再造性,让读在鉴赏作品时借以拓展知觉、联想的空间,形成一种审美心理环境,使审美效应由此衍生扩展,收到“言近旨远”,“不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天真”说是就诗人思想情感方面立论,“空灵”说是从诗的内在审美特征方面立论,二结合体现出张问陶诗歌美学特征方面立论,二结合体现出张问陶诗歌美学思想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SBCD新视觉     
人本乃校本之本 物质和精神,"天人合一"与"神人合一",人类认识自身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人本思想的兴起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一.由此,陈旧和现代,落后与文明,专制与民主分野;由此,人类发现自身、反思自身,乃至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20.
“上帝死了”,人类由此跨入了一个全面设计的时代。可是人却不可避免地被抛回到对自身的询问,在人的存在中与上帝相遇。上帝回归了,人们应该通过象征语言来言说上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