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杨增新在甘肃王夏刚民国时期统治新疆十六年的新疆督军杨增新,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西人新疆以前,曾在甘肃任职十八年,其问职位虽不显赫,离甘时仅为候补道员,但他在甘肃的政绩,曾为当时的一些人所肯定。陕甘总督魏光焘在杨增新任河州知州期问,就向清廷奏举...  相似文献   

2.
杨增新是云南蒙自人,中华民国第一任新疆督军。1912-1928年治理新疆期间,他为维护祖国统一和稳定新疆作出了历史性的杰出贡献。杨增新作为一位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此外,他的政绩和工作、生活作风都显示出某些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3.
乡亭起源于先秦,乡亭的最初职能主要表现为军事性。乡亭设置于大道边,大道中间建有亭门,夜间关闭,乡亭内部有一整套安全武装配备。秦统一六国后,乡亭的军事性和社会治安性明显加强。西汉时期,乡亭主要负责乡里社会治安,每亭约四到五人分区域管理辖区内的民事、刑事案件。夜间也为官民提供食宿。从东汉初期开始,乡亭由主要负责乡里社会治安逐渐演变成为和西汉乡部一级一样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乡里社会治安主要由“循行”负责。  相似文献   

4.
“里胥”辨     
《促织》中的“里胥”,课后注解为:“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此注值得商榷.“里胥”可以是一个词,柳宗元在《梓人传》中,就把乡吏、里正,称为“乡师里胥”.而《促织》中的“里胥”却是两个词,“里”即“里正”,“胥”指乡吏,即“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因为若把“里胥”  相似文献   

5.
乡亭起源于先秦,乡亭的最初职能主要表现为军事性。乡亭设置于大道边,大道中间建有亭门,夜间关闭,乡亭内部有一整套安全武装配备。秦统一六国后,乡亭的军事性和社会治安性明显加强。西汉时期,乡亭主要负责乡里社会治安,每亭约四到五人分区域管理辖区内的民事、刑事案件。夜间也为官民提供食宿。从东汉初期开始,乡亭由主要负责乡里社会治安逐渐演变成为和西汉乡部一级一样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乡里社会治安主要由"循行"负责。  相似文献   

6.
三、金树仁时期的新疆教育一九二八年七月七日,杨增新被刺身亡,行刺的主谋人樊耀南及其同党,很快地又被改务厅长金树仁一网打尽并全部处死。杨增新死后,接替其掌管新疆军政大权的是金树仁。金树仁在当时新疆政界及百姓的眼中远不如杨增新、樊耀南、阎毓善、徐谦等人有治事才干。他为人处事利欲熏心,在生活上又十分颓废。他任用的一批大小官吏非亲即故,而这些人又只知升官发财,欺压百姓。虽然金树仁在上台时,曾许诺要在吏治、军队、财政、工商、文教等方面进行一番整顿和发展。但由于他本人的治事能力低弱,下属人员的腐败,再  相似文献   

7.
清代河州穆斯林乡约制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河州穆斯林乡约制度在西北穆斯林社会中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但穆斯林乡约制并非始于河州。清代河州乡约除承担内地乡约所承担的职能外,还承担着一些独具宗教和民族特色的职能。清代河州乡约制度的推行对于废除明代以来河州地区实行的世袭里长制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建立一个兼容宗教、行政为一体的管理体系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清政府直接管理西北穆斯林社会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8.
恋乡情结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感体验.纪昀自离开故乡沧州后,因事务萦身,四十余年未曾归乡,但他并没有忘记故乡.通过对<阅微草堂笔记>中其所记故乡地名、人物、事件的归类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那种心系乡里、落叶归根的故乡情结,至老弥显、至老弥坚,显示出他富贵不忘根的君子品格.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新疆学校教育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由于地处边陲 ,民族杂居 ,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于内地 ,历史上文化教育的情况也是如此。民国以来的二三十年代至 4 0年代 ,教育情况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特别是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 ,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突出的发展。一、杨增新、金树仁时期的新疆教育1 91 2年 ,杨增新主政新疆后 ,一度不重视教育的发展 ,借口财政困难 ,起初不愿恢复关闭的学堂 ,后虽恢复 ,但经费不足 ,到 1 91 5年时 ,全省教育经费只有 4— 5万两。即使已有的学校 ,也是设备简陋 ,教员薪俸不足糊口 ,学务废弛。当时全省…  相似文献   

10.
俄国难民窜扰新疆始末黄建华,马文华史学界对杨增新的研究,可称得上是硕果累累,但对杨增新妥善处理1916-1919年俄国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回等族难民窜扰新疆事件,史学界还没有深入的研究,有鉴于此,笔者拟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对俄国难民事件的发生、发...  相似文献   

11.
《冯敏昌文集》将近300篇文章,约70万字。此文集有论说、讲义、札记、序言、传记、题跋、祭文、告词、学规、乡约、书启、地图等,其主要思想内容有:主张兴学,培育国家栋梁;提倡仁义,悯恤乡里孤贫;表彰廉法,抨击地方污吏;建议屯田,图强国民鸿献;尊重师友,褒扬贤臣良将;描绘山水,抒发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杨增新、冯玉祥之间的矛盾和新疆“三七”政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增新、冯玉祥之间的矛盾和新疆“三七”政变罗绍文杨增新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二十八日出生在云南蒙自县莫别村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此人以青年进士入仕,赴甘肃任知县。旋中日战起,宁夏将军锺泰任其为全军营务处兼带一营,从此兼习武事,后调新疆。民国以降,...  相似文献   

13.
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在农业、纺织业方面采取了"开渠垦荒"、创办纺织公司等振兴实业的措施,为新疆近代社会经济和棉纺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杨增新振兴农业和纺织业的举措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周泓 《西北师大学报》2003,40(4):98-102
研究伊斯兰教在近代新疆的世俗化体现——伯克官制,可以发现在伯克乡约制下,政教未曾真正分离;伊斯兰文化在新疆与内地存在差异,原因在于其民族化与地方化过程及特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收集了在国内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杨增新的代表性论著和论文。认为对杨增新的研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对杨增新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感,有待学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对杨增新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杨增新的研究对当代治理新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谈归义军时期敦煌县乡的建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谈归义军时期敦煌县乡的建置刘进宝关于唐五代敦煌县乡的建置,陈国灿先生《唐五代敦煌县乡里制的演变》 ̄①一文作了详细探讨。陈先生指出:唐代前期敦煌共有十一乡,即敦煌乡、莫高乡、龙勒乡、神沙乡、平康乡,洪池乡、玉关乡、效谷乡、洪润乡、恳泉乡、慈惠乡。武周...  相似文献   

17.
乌鸦乡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教师队伍陈长雄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龙山县乌鸦乡党委、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取得好的效果。乡里规定,凡外乡籍教师,每期可报销探亲车旅费两次。连续在乌鸦乡工作五年以上的,调离时赠中档以上木器家具一套作纪念。鉴于该乡代课教师和...  相似文献   

18.
唐朝对河西的统治,主要是通过设在当地的州、县、乡、里组织实现的,关于唐初河西的州县,史书记载较为明确,而其乡里的名称、数目,今人虽有论及,但是很少。尤其在乡里数目的问题上,人们的认识还很模糊,本文通过对敦煌文献和史书的分析,对其数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杨增新与俄国难民窜扰新疆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杨增新乘辛亥革命之机,登上了新疆都督宝座,继而在短短的数年之间,逐步消除了革命党人和地方割据势力,独揽新疆军政大权,成为新疆近代史上显极一时的政坛人物.杨增新主新初期,就面临着严重的危讥:军阀割据,财源枯竭.但杨增新却能运用各种权术,巧妙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为其后来的独裁统治奠定了稳定的基础.不仅如此,杨增新的外交政策也是极其成功的.他妥善处理1916—1919年俄国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回等难民策扰新疆事件.笔者拟根据有关文献材料,对这一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杨增新所采取的对策,作一简要的叙述和分析,期与同行共商.  相似文献   

20.
乡评是晚明民间舆论的一种形式,反映乡里社会的群体共识和道德期许,因兼具公论批判的性质与评断是非的功能,成为晚明乡宦借以维持威望的舆论资源。乡宦一方面主动趋附乡评,通过救荒、慈善、基建等行为实现与乡评之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随着晚明乡评的不断尖锐化,乡宦陷入恶评的漩涡中,他们因畏于乡评而杜门自守,与乡民的关系也不断恶化,以至酿成大规模的民变。最终晚明乡评参与并推动了地方社会权力阶层的力量转变,生员阶层代乡宦而起,但也造成了地方社会秩序的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