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格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物质经济关系和文化道德因素交互作用于人,并通过人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格、精神素养、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人格虽然是通过个体得以表现出来的,但人格不仅仅是个体的。人格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它带有职业的烙印,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和模式要求。“教师人格”是指教师应具备的优良的情感及意志结构、合理的心理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古人云:师者乃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要成为信息鉴别者、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要塑造德育客体的道德人格。所谓道德人格,是指人们在道德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它包括道德心理倾向、个体品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它既是德育客体自觉接受和内化道德规范的结果,又是接受德性熏染的心理基础。 道德人格的养成,一方面依赖于丰富的道德知识和道德理性,即道德知识和道德理性为道德人格的养成提供理智的基地,从而催化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形成与升华,使人的自然情感和意志摆脱动物的自然性,从而打上道德的烙印。另一方面是通过具有社会性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道德人格必须通过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四种基本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道德人格是具有人格意义的道德主体,参与道德生活后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它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内在精神组织、支配和决定个体的道德行为,并通过个体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道德人格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个体自主选择的结果^[1]。  相似文献   

4.
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道德人格。理想道德人格是指人的道德尊严、道德品质、道德境界以及社会道德价值几方面最完美的结合 ,它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标准。笔者认为 ,现实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体现当代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理想人格。一、主体性道德人格及其特征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主体内在的道德规定性 ,是主体所具有的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品格的总和 ,是对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肯定 ,是统一人的各种素质的本质特征的价值。如果说理想人格是时代精神在个体人格上的凝聚与表征…  相似文献   

5.
一、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人格倾向和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考试焦虑不是个体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对待考试情  相似文献   

6.
在群体本位的传统社会中,个体生命处于依赖与压制的关系样态,群体生命凌驾于个体生命之上,形成了一种群体性道德范式,道德以及道德教育更关注群体生命层面,压抑个体生命的整体主义成为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得以尊重,个体从造反走向彰显,道德及道德教育开始关注生命的个体层面。从群体本位中走出,超越个人本位,走向类本位,以实现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共融。道德教育从培养“依附性”道德人格转向共生性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一个知名度高的教师,其名究竟“名”在那里?“名”在人格高尚。教师的人格是教师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情、态等所表现出来的为人的品位与格调,是做人的根本,是科学与人文的综合体现。因此,人格是名师成功的核心。著名画家、教育家丰子恺曾经说过,圆满的人格就像一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了一足,鼎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当求自身的圆满。成功的名师都能达到圆满的境界: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高超的学术水平——至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至善;培养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具有思想哲理美、教学艺术美——至美。  相似文献   

8.
幼师的职业人格是指幼儿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作为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所具备的基本人品和资格及基本的精神面貌,是幼师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理想情操、兴趣需要、为人处世、从教为师所表现出来的基本品格,它不仅体现于幼师的社会职业活动中,也渗透在幼师日常生活中,它以一系列具体的社会性活动为载体,以幼师的言、行、情、态等为表征来加以表现,既体现出幼师基本的为人品位,又产生人格的各种社会效应,影响着幼师如何正确处理好与自己所从事的幼教事业及与幼儿、的关系。下面就幼师的职业人格的教育功能谈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道德自我认同感是一种关于个体如何思考自身以及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道德自我概念,关系到个体对"我是什么人以及我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思考与定位。青少年道德自我认同感的建构是道德主体通过内化、社会交往和对话活动,把外部的道德意识转化为内部的主体观念的一种主动过程。因此,青少年道德认同感的形成要受到个体认知水平、人格特征和自我价值观,以及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共同制约。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现状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行与知的分离,这使得处于人格发展重要阶段的青少年面临着严重的道德认同危机。因此,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自我认同感首先要提高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大力提倡主流道德文化与价值取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有效地促进青少年道德自我认同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蒋烈兰 《广西教育》2008,(32):14-15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广大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也在多元化,这是我们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转型期多元化价值取向的混乱、矛盾和冲突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个体人格价值的合理构建。作为祖国未来的一代,现在的中学生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于天红 《吉林教育》2006,(12):15-18
道德人格是具有人格意义的道德主体,参与道德生活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它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内在精神组织系统,支配和决定个体的道德行为,并通过个体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道德价值是指道德生活领域具有一定价值意义的行为或事物,而其价值意义的确定在于诉诸一定的评价标准;实践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善是道德价值的客观标准或终极标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当把尊重、关怀、贡献或为他人及社会的牺牲看作是道德价值内涵的几个层次;尊重既是最基本的价值,同时又蕴涵最高价值,因而道德价值就是人作为人格主体自身的价值,在社会实践中,也就是通过主体间的相互承认和相互尊重体现出来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道德智慧蕴涵着对人和社会的关怀品质。传统德育对道德智慧的忽视以及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冲击,呼唤我们应该从人的生命意义和生存质量出发,来关注人的道德行为。通过合适的途径来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智慧,可以闪亮个体的人生和美好人格,同时关照他人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论公民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公民意识与公民道德道德可以分为个人的道德和社会的道德。所谓社会的道德,主要是指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在一起的人们所共有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社会理想和社会风尚,包括社会建制的价值原则等。所谓个体道德,是指个人在社会共同生活中维护公共利益、实现个人价值、追求自我完善所选择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行动以及所建构的道德品质。个体道德是由道德理解、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动构成的,是个人在具体的、终身的社会生活中个性化的道德表现方式。一个社会的成员作为公民必须是通过培养的,社会成员并…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求其中的每一个个体必须具有和谐的特质,人格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对社会成员人格的必然要求。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可塑性极强的时期。这一时期塑造形成的人格特征,将会对今后的一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应当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的头等大事。音乐能以更直观、更形象、更加接近人内心的方式作用于人的意识,使人的精神陶冶、净化、升华,从而更和谐地适应自然、适应社会。因此,音乐教育作为这一时期深受中学生欢迎的教育方式在中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中将会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和谐人格的特征与中学生的人格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人的自然性为授之父母的“身”,社会性是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中形成的思想、情感、观念、道德等,其中社会性构成了人格的主体。人格是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是个体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和谐社会要求个体“身”、“心”和谐,能较好的利用人的社会性调控人的自然性,实现个体与他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这是和谐人格的本质特征。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心理断...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良心观的价值取向,以人格词汇学的假设为基础,对311名被试进行两次问卷调查,探讨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良心观的认同度和良心的内隐观,经过内容分析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人都肯定和认同"做人做事要凭良心",且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句话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仍有它的必要性。大学生把是否履行个体基本道德义务作为判定有无良心的主要标准。传统良心观的良心获得方式,对良心的重视程度,良心利他的价值取向等对当代大学生的良心认知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与西方情理二分的情感主义和理性主义道德哲学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儒家道德哲学的根本理论特色是以"情"为主、情理统一的思维方式构建道德哲学体系,从而成为区别于理性主义、情感主义的第三种道德哲学形态,即情理主义。儒家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以血缘关系为本位,通过情感互动和情感回报寻求人伦和谐和个体德性的提升,其人伦和谐的主旨为合情合理,个体德性的价值取向为塑造通情达理、有情有义的道德人格。儒家此种道德哲学形态成为与中国血缘文化相匹配的伦理精神,在传统社会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乃至于今天仍沉淀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并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1.德育目标旨向学生"知、情、意行"的整合性发展。人的完整的德性应是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道德意义上的完整性不仅要成就自我,还要通过成就自我影响社会,成就他人,即人的完整的德性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当下学校德育要求学生在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整合性发展,即要全面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中的知、情、意、行等因素,使这四个因素相辅相成、和谐全面地发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人格,是指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活动中形成.并在行为和各种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特质和外在特质的总和。因此,人格并不是人的自然属性和肉体生命价值的显现,而是人的社会特质和精神生命价值的显现。人的精神特质,是人的理性、道德和意志三个方面的统一,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的统一的精神特质。当然,不同的人,由于生理、心理的差异,以及社会环境和个人实践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差异,必然造就不相同的精神特质,形成具体的人格。尽管人们知、情、意的…  相似文献   

20.
一、道德人格即人格的道德规定性当代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是指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既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又符合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实现了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道德人格。从内容上来讲,它既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仁爱”精神、“重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等传统道德人格中的优秀特质,也包括公正、平等和守法意识、竞争意识、自尊自强品质,包括在社会利益优先前提下的义利并举意识、开拓创新的精神等时代特质,同时还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