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书局出版的《张载集》载录张载诗16首,其真实性毋庸置疑。李裕民《张载诗文的新发现》一文称新发现张载诗61首。这61首诗真伪掺杂,其中误入了杨时、吕本中、朱熹、陆游等人的诗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试举《萨迦格言》这一首格言诗,来论述这篇格言诗是如何体现实用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写给父亲》这首诗,是我在父亲周年忌日的前夕写的,在1990年11月6日的《河南农民报》刊出后,出人意外地收到一些读者来信,一部分是我所熟识的同道,一部分则是陌生的朋友。其中新乡某医院的一位读者,带着该诗的剪报专程来郑州,向我讨教关于这首诗的创作体会。如此以来,我获得了几分理解。理解是一种幸福,被理解也是一种幸福。记得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在9月的一个傍  相似文献   

4.
编入《漂泊的湖》中的诗和散文,乍看起来都很平淡,但处处渗透着作者感人至深的乡情。若从书中任意抽选一首诗来玩赏,你可能会认为这写得不如她的《无泪的诗》、《盼望》等等那么哀婉动人。但将它放在《漂泊的湖》中,从整体来看,这一首首看似朴实淡泊的小诗,凝聚成一颗异乡游子的漂泊的心,形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深沉力量。她常用故乡的风光、故乡的物产以及对  相似文献   

5.
《永乐大典》卷2264载自居易《湖上春行》诗二首,有人断定其二为佚诗(见《文献》1997年2期童根羽文),其实不然。这二首诗均被收入《全唐诗》。第一首在卷443,第二首在卷446,只不过前诗题作《钱塘湖春行》,后诗题作《春题湖上》,仅有几字不同。可见二诗并非佚诗。《永乐大典》把二首诗作同一诗题下之组诗处理,《全唐诗》则作为  相似文献   

6.
飞花拾零     
杨玉环是一个水平不低的诗人,《全唐诗》载有她的一首诗,题名《赠张云容舞》: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渠袅袅秋烟里。转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张云容是个宫女,善于表演霓裳羽衣舞。有一天,在绣岭宫,她为唐明皇和杨玉环表演,杨玉环看后深为赞赏,就题赠了这首诗。这一首诗能写得如此地好,可见杨玉环写诗是一位高手,她  相似文献   

7.
卜息 《档案时空》2006,(5):40-42
诗言志,诗如人。陈毅的诗气势雄浑,豪放洒脱。其中几首爱情诗,却写得婉约生动,感人至深。《忆亡》痛悼肖菊英这首《忆亡》诗,有一个小序:余妻肖菊英,不幸牺牲,草草送葬,夜来为诗,语无伦次,哀哉!泉山渺渺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芳影如生随处在,依稀门角见玉姿。检点遗篇几首诗,  相似文献   

8.
快艇溯钱塘,秋阳力尚刚。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木筏排滩下,风帆背日张。鲥鱼时已过,齿颊有余香。这首题为《溯钱塘江》的诗,是郭沫若先生在1961年11月6日留给浙江人民的,与另外两首诗《访严子陵钓台》、《登桐君山》一起刊登在同年同月8日的《浙江日报》上。这三首诗的原稿现保存在浙江省档案馆里。通过这三首诗,我们可以遥想当年,中外宾客来杭游览西湖名胜,溯钱塘江而上,观赏严子陵钓鱼台,饱尝富春江的鲜美鲥鱼,继而登上桐君山,一览美景的画面。郭沫若先生当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此次来杭,主要是陪同缅甸联邦国会代表院副议…  相似文献   

9.
因贺岁电影《非诚勿扰2》的热映,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为人们所熟知,很多人将这首诗认作是仓央嘉措所著。但作者谈笑靖将出版相关书籍的珠海出版社告上法庭。10月19日,北京东  相似文献   

10.
在爸爸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11.
《云笈七签》卷九六有八首诗,部分或全部地在《孟东野诗集》、《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里出现。前人论证其中七首为魏晋时《南岳魏夫人传》的降真诗,有四首乃孟郊改作。本文在此成果基础上,指出这四首诗乃羼入《孟东  相似文献   

12.
韦名 《新闻三昧》2004,(9):55-56
这是广东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崇的一首诗。这首诗印在了这家上市公司宣传画册的封面上。这首诗是这家上市公司20多年来发展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敦煌写本白居易诗,为唐人手抄的一部相对完整的白居易作品,编号为伯五五四二。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著录,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附影印宋本《白氏文集》后)。此卷袖珍折叶装本,存八页半,首载《寄元九微之》诗一首及元稹《和乐天韵同前》诗,以下载《上阳人》等《新乐府》诗16首(王重民著录15首,漏《道州民》一首),末首《盐商妇》仅存一行。此卷遇至尊空格,是唐人写本原式。王重民疑为《新乐府》在"当时单行之原帙",又《寄元九微之》诗(见于《白氏文集》卷九,即《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同为元和四年作品"(应为元和五  相似文献   

14.
朱熹曾有一首被后世一再引用的《活水亭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称之为哲理诗,因其于形象中寓深刻的道理。我想,在朱熹心中,这是一首倡学诗。用今天的话说,这首小诗意在启迪人们要善于读书学习,源源不断地了解新生事物,才能保持思维的活跃,充实自己,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去年《读书》第一期载罗志野同志《不是拜伦的诗》一文,原文很短,照录如下: “去年一月十三日《光明日报》‘东风’上发表了杨静仁同志写的一首诗‘访罗马利亚诗二首’,其中有两句: ‘严冬已经来临, 春天还会远吗? 拜伦不朽的警句, 对达契亚人的子孙们……’这诗显然不是拜伦的,而是雪莱的,一翻开《西风颂》十四行组诗,最后一首的最后一行:  相似文献   

16.
《清诗鉴赏辞典》(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选录了"同光体"代表陈三立(1853—1937)的诗作6首。令人遗憾的是,其中的《咏小松》被鉴定为陈三立的早年诗作。所附鉴赏文章称"诗人青年时期的精神状态和抱负也就在这首借小松自况的诗中体现出来,""他的胸怀与情操,从他早期所作这首《咏小松》中,也可看出"。事实上,《咏小松》共两首,《辞典》仅收录其一:"阶庭三尺小松树,待长龙麟岁月间。霰雪纷纷冰齿齿,一尊对汝气如山。"其二:"杜陵移植草堂中,配汝茫茫笑略同。莫为旁枝发桃李,仰天倔强拒春风。"两首诗均出自《散原精舍诗续集》卷  相似文献   

17.
最近从友人处提到了一本《千家诗》。这本诗选我儿时只看见过,却没有读过.这次我从头至尾浏览了一遍,发现有署名司马光的一首绝句《客中初夏》,其末句云:“惟有葵花向日倾,”我一下发蒙了.前些日子我还在《闲话》中说宋人不可能看见向日葵。司马光的诗不是要打我的耳光么?急忙找来《四部丛刊》的影印绍兴本《温国文正司马光文集》,一查,没有发现这首诗。我就怀疑它是明  相似文献   

18.
罗香林原藏《岭南三诗人墨迹》册页,内中所收黄遵宪的手迹,有致胡晓岑的书函一件,手书赠诗一件,手录《山歌》十五首及题记,以及草书《遣闷》诗一首。  相似文献   

19.
一、诗歌称“首”和文章标“题”诗人写一首诗,作家给自己的文章安上一个题目,这种说法已人人听惯了,但诗何以称“首”?文章为何有标“题”之称?它们始于何时?这却不大为人所理解。近读郭老的《文史论集》,发觉他在解释《胡笳十八拍》的“拍”字时,顺便揭开了这个有趣的秘密——“首”的本义是头。我国古代的诗歌原来是不称“首”的,而称为“篇”(如“诗三百篇”)或者“章”(如屈原的《九章》)。诗歌称“首”大抵始于东晋元年。当时有位孙绰,在  相似文献   

20.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云: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 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揖,楫居耻圣明。坐 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无疑是一首好诗。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写作时间、背景和孟氏写这首诗的目的把握得不准确,因而对它的理解便颇有出人。对孟氏的这首诗,向来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 九龄为相,孟浩然曾西游长安,希望 得到引荐,用这首诗赠给当时在位 的张九龄,表示了从政的热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 《唐诗选》上册P.62页这种说法与史实不符。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