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终其一生都在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孙中山拯救国家、振兴中华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著名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以及民生主义.其中"对外打不平"的民族主义包括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平等和进步的反帝爱国思想.孙中山的反帝爱国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阐述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发展,以及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并对其反帝思想局限性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关于孙中山的反帝思想是一个存在较多争议的话题。1924年孙中山在日本发表了“大亚洲主义”的演讲,引发了对他后期反帝思想认识上的歧义。根据这个演讲内容,并结合在此前后他对帝国主义认识的深化程度,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来考察,孙中山已经具有明确坚定的反帝思想和立场。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在创建中国共产党、参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反帝的原因在于帝国主义侵略导致中国苦难;反帝的对象是一切帝国主义国家,而非英、法、美、日等个别帝国主义国家;反帝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势力;反帝的手段为通过召开国民会议,实现全民的联合大暴动。陈独秀早期反帝思想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包括着眼于全人类的解放、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排斥军队及军事行动等。  相似文献   

4.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最首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因此,能否认识帝国主义,提出正确的反帝纲领,便成为决定革命成败的关键。在本世纪初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曾经对帝国主义有过不少的论述,并基于这些认识,提出了民族主义纲领。他们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及其在民族主义纲领上的反映,多年以来,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达到什么程度?到底有无反帝思想?是否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纲领?怎样看待他们未能直接反帝的局限?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在“五四”前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感到愤恨,但他并没有把反对的矛头直接对准帝国主义,其反帝爱国思想笼统抽象。“五四”以后,郭沫若的反帝爱国思想迅速发展,明确、直接地提出了反帝主张,并投身于中共领导的大革命中。  相似文献   

6.
正当帝国主义列强不断侵略我国,中国危亡之势迫于眉睫之际,林纾以大无畏的精神,敢于起来向帝国主义屈膝投降的清政府进行抗斗。他经常通过其著作和译作的字里行间发出强烈的反帝救国的呼声,大力传播了维新思想,并向全国人民敲响了亡国灭种的警钟,充分发挥了“叫旦之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反帝反封建运动,已经过去了四十年。在这四十年当中,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今天我们不但已经解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获得了自由和独立,而且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时代。五四运动是一个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之一,就是为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当时革命的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影响之下,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逐步地懂得,必须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深入工人群众,使革命的理论和中国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这是五四运动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义和团运动六十周年。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革命运动的高潮。这次运动给帝国主义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在中国反帝革命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初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进行分析,提出了若干反帝斗争的重要思想与策略。考察、研究这一时期陈独秀反帝斗争思想与策略,是对陈独秀研究的深化,也可见证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卖国政府丧权辱国为直接目标的"五四"运动,到后来终于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革命政治运动,和一个充满战斗性的文化启蒙运动。政治运动与文化运动两者密切结合,互相推动,但都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理论的指导作用。因此,大量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就成为五四时期翻译活动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