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书评自有书评的威力,书话则有书话的魅力,两者的境界应是不很相同的。前者《书评研究》栏的作者们已经陆陆续续发表了不少好的意见,于我则可以暂且搁下不谈,关于“书话”我倒很愿在此泼墨了。因为如果不从根本上为“书评”和“书话”这两种文体作一科学的界定,那么,有关  相似文献   

2.
当代出版家许力以先生在徐召勋教授主编的<图书评论学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序言中说:"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中既无书评学专业,也没有开设书评学课程.从1985年起,徐召勋教授在安徽大学图书馆学与图书发行学专业中,开始授'书评学概论'课,才开创了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3.
书评与书话     
书评与书话是依附在书业这颗参天大树上的两只甜果,长期以来,与书业相伴相生.而书评和书话又酷似一对孪生兄弟,乍一看模样相似,但静下心来细瞧瞧,书评和书话间还是有一定形式与内容上的差异的. 书评,可以望文生义,就是对图书的评论性文章.是对一本书独立而严谨的评论.从艺术性、思想性、文学性等不同角度进行深度解读.客观、公正是书评写作者必须秉承的写作姿态和基本要求.有一不说二,有暇不掩玉,这样写出的图书评论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才能把一本好书和孬书公诸与众,让购书者“依评索书”.  相似文献   

4.
书评可以扩大书的影响,书评可以帮助读者选书,书评可以提高图书质量,书评是联系出版社、作者、读者之间的纽带,优秀书评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一本书的价值,书评有助于党的出版方针的贯彻执行。在此向您推荐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书评例话》一书。本书精选了《图书宣传评论与编辑工作》、《图书评论的理论与写作》等评论文章,对出版工作者具有实用价值。本书的读者对象:新闻、出版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的有关师生。本书由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吴道弘同志撰  相似文献   

5.
图书走进报纸、与报纸亲密接触,在中国已经有了不短的历史.早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有<大公报>的"文艺副刊"、<申报>的"自由谈"、<文汇报>的"笔会"、<京报>的"副刊",以及左翼文化人办的<读书周刊>、<书与人>等,或开辟书评专栏、专版,或是纯粹评介图书的专业报刊.那时还出现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书评家,如活跃于当时文坛的青年作家李健吾、常风等,就是以写书评名世的.  相似文献   

6.
徐雁是各种书话内容与体式的创新实践者,从<秋禾书话>到<苍茫书城>载录其读万卷书的成果,网络版<秋禾话书>又记录其行万里路的收获,他以多彩的书话精品、诸种新书话体式引导阅读.  相似文献   

7.
书评与书话     
正书评与书话是依附在书业这颗参天大树上的两只甜果,长期以来,与书业相伴相生。而书评和书话又酷似一对孪生兄弟,乍一看模样相似,但静下心来细瞧瞧,书评和书话间还是有一定形式与内容上的差异的。书评,可以望文生义,就是对图书的评论性文章。是对一本书独立而严谨的评论。从艺术性、思想性、文学性等不同角度进行深度解读。客观、公正是书评写作者必须秉承的写作姿态和基本要求。有一不说二,有暇不掩玉,这样写出  相似文献   

8.
美籍华裔学者孙隆基先生在其<历史学家的经线--历史心理文集>一书中,在论及"'世纪末'的鲁迅"一章中,根据鲁迅在<破恶声论>中的相关论述,提出世纪末的鲁迅就急于从事对现代大众传媒的批判,这是鲁迅传媒批判思想"早熟"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徐雁(秋禾)是当代中国著名的书话书评家。2007年初,中国图书评论学会首次联合27家媒体,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四位优秀书评人,他位列其中。二十余年来,他在书话书评写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特色。该文首次梳理了他在文体上做过的探索,总结了他在成熟的书评观形成以后,书话书评文章在题材、立意、文章结构等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一) 现代书评是在发展的,它的涵盖面向着读书笔记、书人书话、访问谈话等内容扩大。不过,书评的基本内容仍然是有见解的评论与有价值的书史。 (二) 书评文体的散文化倾向日益明显。但是,书评散文化的目标是要议论与文采相结合、哲理与文采相结合、审美欣赏与文采相结会。 (三) 评论一本图书,书评家要首先理解图书作者的创作构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书话的写作日盛一日,许多名家多有书话之作,报章杂志也时见书话的发表,其单独成书者也为数不少.前两年,写书话的名家姜德明先生更搜罗了名家书话十六种成<现代书话丛书>两辑,对爱读书话的我来说确是带来了一种极大的喜悦.  相似文献   

12.
陆洁 《编辑学刊》2010,(4):71-74
2007年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中,<美丽的京剧>,<小猫茉莉>、等23本图书荣获"中国最美的书"的称号,这些书也在2008年代表中国赴德参加莱比锡书展.  相似文献   

13.
<对"新闻无学论"的辨析及反思>一书,是由唐远清的博士论文整理出版的.书中,庸博士提到自己做此研究的目的在于:"我们不应容忍新闻'有学'还是'无学'的疑问和争论持续下去,有必要对流传近百年的形形色色的'新闻无学论'进行一次理直气壮的系统梳理、深入辨析和辨正厘清,对新闻'有学'还是'无学'进行一次正本清源、平息纷争、彻底了结."①但笔者拜读完唐博士的作品之后,产生了深深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前世所遗珍宝为数众多,历代士大夫阶层皆有赏玩古董之雅好.西晋张华"曾收藏天下奇秘","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宋代欧阳修撰成<考古录>,"辑三代鼎彝,长而明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也嗜古成癖.著名的<金石录>就是在对古器物:把玩咀嚼"中写成的.记述南宋杭州土俗民风的<都城纪胜>一书"诸行"中,出现专门买卖"骨董"的商市,"如七谓之'骨董行',浴堂谓之'香水行'是也."  相似文献   

15.
朱敏 《编辑学刊》2004,(6):51-54
姜德明,1929年出生于天津,1950年进入北京新闻学校学习,一年后分配至人民日报编辑部,长期从事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1986年离开这个平生热爱并工作数十年的岗位,主持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工作,退休前担任该社社长职务.他痴迷于中国现代文学书刊的收藏,所藏甚丰,是继唐弢之后国内著名的现代文学收藏家.同时,他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热衷于书话和散文创作,先后出版过散文集<南亚风情>、<清泉集>、<雨声集>、<寻找樱花>等十余本散文集,书话集有<书叶集>、<书边草>、<猎书偶记>、<新文学版本>等近二十本.此外,他还编有多种图书.在他的大量编著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位藏书家和编辑家的文化追求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看过的书评学方面的作中,吴道弘先生的《书评例话》(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是一本通俗而又具有实用价值的书。它通体清晰,洗炼平实的字,通畅轻松的表述包裹着真知灼见和深切体验。习惯对理论作系统严密的逻辑运演的人可能不喜欢它的无体系形式,偏好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社总编办在做好其他本职工作的同时,将图书宣传作为工作重点,与50余家报刊建立了工作关系,建立了一支比较稳定的作者队伍.三年来,每年发表书评、书讯、书摘等宣传文章皆在三百篇以上,2000年达四百余篇,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书评.着力推出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汉译大众精品文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丛书"、"邓小平理论研究丛书"、"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丛书"、"大众文化批评丛书"、"女性新视野丛书"及<拉贝日记>、<回到马克思>、<中国诗性文化>等重点书;<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收购中国>、<知识分子>、<妖魔化与媒体轰炸>、<中国表情>等畅销书.  相似文献   

18.
徐雁 《出版科学》2006,(3):71-75
在雁斋的中华书文化文献特藏中,有一册扉页盖着阴文方章的<书评散论>,这是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秘书处的赠书,大抵是1990年春,我出席在云南昆明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图书评论研讨会"期间获得的会议赠品.  相似文献   

19.
科技书评的文体凡丁科技书评可以借用文学写作的常用文体,使科技书评的表达像文学评论一样,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从而达到最大限度传播科学的目的。1.随笔式这是一种自由的、文笔优美的表现形式。书评作者在读了某书后,书中的某段话、某个观点引起了他的灵感,随手...  相似文献   

20.
唐弢与书评     
唐弢(1913-1992),著名杂文家、散文家。杂文以鲁迅风格著称,在20世纪30年代,据传鲁迅对他说:“你写文章我挨骂,”可见其风格之近。他创造了一种书评的独特形式——书话。他写书话“开始于1945年的春天”,后来一直没有间断,一生写书话约200篇。对书话的要求,他在《书话》的两次序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