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藏书家甘鹏云旧藏古籍,有很大一部分为美国汉学家义理寿购得,今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甘氏于其中数十种上撰有题记,于该书版本、内容、购藏经过均有所叙述。通过对这些题记进行整理与辑注,可以对甘氏藏书与用书的特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古之学者分天下学问为文章之学、训诂之学、儒者之学,即文章、考据、义理;考据以通辞,文章以达意,义理以闻道,三者不可偏废.治经闻道是戴震一生治学生涯中所孜孜追求的,本文试通过解析戴震关于义理、考据、文章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阐述,探讨戴震的治学路径,以期利于后学.  相似文献   

3.
刘蕊 《大观周刊》2011,(29):76-76,84
关中腹地,自古多儒士。儒家学说历经汉唐之后,有宋一代演变为注重义理之“理学”。作为“理学”的分支之一“关学”,正是由陕西郿人--张载所创。张载、张戬兄弟作为张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以学术和德行美誉于当世。  相似文献   

4.
高月 《新闻爱好者》2010,(1):152-153
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一书结构体例颇为独特。刘向在《说苑序奏》中明确交代《说苑》是由“除去与《新序》复重者”,把“浅薄不中义理,别集以为百家”而外的材料编撰而成。这说明,《说苑》取材的首要标准是要求有义理可观。《说苑》即是以义理为统辖,搜集那些可以作为依据的传说和故事编撰而成。  相似文献   

5.
对儒家经典文献的训诂活动,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和近代。各类训诂体例繁杂多样,训诂著作层出不穷,是中国古近代训诂活动盛行的典型表现。训诂活动之所以盛行,与释词达意、引经据典、科考取士的需要紧密相关。崇尚古训,是中国古人的信仰取向,而对古训的义理进行阐释和宣传,以此保持信仰的稳固性,是训诂活动的形而上旨趣;通过训诂活动,把人们的思想意识统一于儒家伦理学说,为现存统治秩序提供合法性证明,是训诂活动的实用理性旨趣。  相似文献   

6.
民国元年,经过连年战争,又遭长江大水之灾,南京城里的难民不计其数.目睹此等情景,金陵大学美籍教授裴义理决定开发荒芜的钟山以救济灾民.裴义理找到刚刚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的民族实业家张謇,讲述了自己“招选贫民,开垦荒地,酌给费用,以工代赈,并教以改良农事与园艺之方”的设想.张謇很赞成裴义理关于成立“中国义农会”或称“华洋义赈会”的主张.但因此事重大,张謇又引领裴义理晋见了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相似文献   

7.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对李白作风颇为不满,他在《诗病五事》中说:“(白)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观点偏颇与否暂且不论,然以“好事喜名”且“不知义理”之名独冠于太白,实在是冤枉之至。有唐一代,“好事喜名”已然成为诗人一种风尚。在锐意进取的开放精神鼓舞下,他们渴望一举成名的心理十分强烈。因此,唐诗人在苦练内功的同时,也特别注意钻研各种策略,以便不错过任何扬名的机会。唐人创造的扬名术名目繁多,以下略举数端,以尽窥斑见豹之意。  相似文献   

8.
《中国禅宗典籍丛刊》是一套关于中国禅宗系列的文献选编,依据学术规范点校整理,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在禅宗研究上,以训诂注疏为主的文献阐释方法主要是对文本语言文字进行考察解释,以义理发挥为主的文献阐释方法则是对禅宗思想进行解读,训诂注疏与义理发挥相结合的方法则是将前两种方法相结合。而对禅宗文献进行整理,则是文献阐释方法展开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林籽舟 《青年记者》2012,(14):59-60
《传奇故事》是江西卫视2005年1月开办的一档独具特色的民生新闻节目,"以事为奇,以人为本","每天一个故事,纵览天下传奇",在每晚黄金时间讲述一个关于真善美、德义理的社会故事.  相似文献   

10.
义理研究的主要特点是“我”的主观介入,是研究者针对自己所研究问题的个人见解。在图书馆学义理研究过程中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巨大作用,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有积极作用,还有消极作用。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有很多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因素,我们应该避免不利因素防止主体性的放大。  相似文献   

11.
韩愈文集在清同治时有广州刻本,此本后经理学大师陈澧及其子陈宗颖批点,对韩文的义理颇多发明.此批点本是考察晚清岭南学术界对韩文接受情况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12.
曹超 《声屏世界》2017,(8):50-52
在抢发独家新闻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选择新闻角度成为媒体竞争的手段.本文从观点(义理)、材料(考据)、表达(辞章)三个方面,结合自己从事新闻报道的切身体会,对新闻角度与新闻独到性的关系进行了实战解析.  相似文献   

13.
传媒文摘     
<正>编辑:要多学些国学知识 2004年9月,光明日报等26家媒体向全国发出倡议,提出对于弘扬传统文化负有重要职责的编辑来说, 掌握国学基本知识非常必要。国学包括义理之学(哲学)、考据之学(史学)、词章之学(文学)等,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每一部分。编辑在选题策划、审读书稿、广告宣  相似文献   

14.
注释图书是我国四大图书著作类型之一。是读者必须借助现代语文注释才能读懂原文的图书。注释对正文起着补充、诠释、解说、注明等作用,它源于文献的传授、研究、整理等实际需要,在中华文化传播与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按注释内容划分,注释图书可以划分为词义类、章句类、义理类、史传类、音义类、综合类共6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敦煌写本原卷影印资料、中土文献和佛经材料,运用训诂学、音韵学及汉语俗字研究的最新成果,从汉语词汇史和佛教义理二维视角对《愿文集》重新校读,试作拾遗补正,以便学术界更好地释读敦煌文献并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南朝佛教盛行原因:一是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为佛教盛行提供了适宜土壤;二是佛教义理中国化为其盛行提供了丰富养料;三是统治者竭力倡导为佛教盛行提供了阳光雨露;四是佛教本身魅力无穷为其盛行提供了优良种子。  相似文献   

17.
阅读的"潜水作业"是实现经典深阅读的有效方略。曾子主著的《孝经》、《大学》,创造性地运用了《周易》的精神,开拓了"义理易学"。  相似文献   

18.
在<易>学发展史上,王弼的<周易注>及其<周易略例>对后世的义理易学影响是深远的.在其论著的流传过程中,因其影响巨大而版本亦为繁多,本文仅以史志目录等文献梳理提要,明晰王弼<周易注>版本之流播脉络,以清学术之源流.  相似文献   

19.
李小成 《兰台世界》2009,(11):54-55
在《易》学发展史上,王弼的《周易注》及其《周易略例》对后世的义理易学影响是深远的。在其论著的流传过程中,因其影响巨大而版本亦为繁多,本文仅以史志目录等文献梳理提要,明晰王弼《周易注》版本之流播脉络,以清学术之源流。  相似文献   

20.
余玉 《声屏世界》2007,(9):36-37
《传奇故事》是江西卫视2005年元月份开播的一个日播节目,也是其自办的最有特色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它以”以事为奇,以人为本”为节目宗旨,每晚黄金时间讲述一个涉及真善美、德义理的社会故事,新闻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在荧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