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汉语成语中的异读词在语言生活中有一种单音化的倾向:通假字造成的异读音、语体差异造成的异读音、古音破读造成的异读音、古书面语读音造成的异读音、某些音译联绵词或拟音词造成的异读音、某些简化汉字造成的异读音均具有单音化倾向。成语中异读词单音化的倾向符合人类语音的“经济原则”或“省力原则”,可以遵循“从俗、从众、从今”的原则进行统读处理。新世纪审音时要进一步加大汉语异读词单音化的审音力度,降低普通话学习门槛。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异读词在社会用词中出现误读较多,在成语中误读频率更高。异读词的存在,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更阻碍了汉语的规范化进程,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规范。文章对部分异读词在成语中误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的误读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今后的修订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异读字读音的历史层次例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对普通话中“龟”、“行”、“虹”、“度”、“熟”、“色”、“茄”等七个异读字性质和形成时代进行了考察,借以说明。普通话的异读字及其异读产生的历史时期不同,形成的原因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语音层次和复杂的话音现象。  相似文献   

4.
《广韵》“下”存在异读,异读原因别有来源。根据诗文押韵情况分析,“下”上古本只一音,本义表示名词“底也”,后引申而有动词“行下”义。动词“下”异读始于魏人苏林,自此“下”异读词性词义分别清楚。  相似文献   

5.
“名从主人”是确定地名字形、字音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地名字形稳定,但读音特殊,如甘肃省“宕昌县”的“宕”字读“tan”音,在词典中能否吸收?笔者认为,乡镇以上地名的“异读”应作为“又音”收入词典,村名的“异读”则不宜收入,可收入《地名录》或地方志中.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手段。要正确朗读文言文,必须读准字音、处理好节奏停顿及语调语气等。其中,读准字音不仅要认准生字,而且要注意常见字的“异读”现象。所谓“异读”现象,即一个字有几种读音。如何选择“异读”字的正确读音呢?应根据语境(主要是字义)推敲。文言文的字音“异读”,有以下几种情  相似文献   

7.
文白异读是祁县话也是晋语很重要的语言现象,祁县话的文白异读很丰富,由于“白话”太多,以致外地人很难听懂,而晋中地区各县方言之不同也表现为白读的不同。本文介绍了祁县话文白异读的类型以及文白异读的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异读不辨义的异读字,文章举例分析常用异读字中产生不辨义异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经典释文》保存了大量的异读,这些异读从出现位置上可以分为同条异读和异条异读。按音义搭配关系可以将这些异读分为音近义别、音近义通、音近义同3类,我们发现同条异读和异条首音异读是性质差别很大的两类异读。同条异读中,音近义同占据很大比例;异条异读中,音近义别占据很大的比例。由于字形的分化,《经典释文》中的异读能直接反映形态的已经很少,研究上古汉语形态必须把异读和词族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广韵》异读字是确定上古异读字的重要依据,在上古音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论证了依据《广韵》异读字确定上古异读字收字的原则、制约上古异读字收字方案的因素和确定上古异读的方法。认为那些体现上古音的音韵内容、音类特征和语音规律的《广韵》异读,应该推源到上古,并确定其上古音韵地位;《广韵》中还有一批中古时期乃至宋代新产生的异读,不反映上古音的音韵内容和音类特征,不能作为上推上古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描写了南澳岛云澳话文白异读的基本状况;通过与《广韵》的对比研究,探讨了云澳话文白异读所反映的丰富的历史层次,以期揭示闽方言语音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汉语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和接触中国的载体.国盛语强,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趋广泛和深入.世界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但作为表意文字的方块汉字,自身存在着难写、难认、难记、难辨的特点,为了减轻学习负担,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况下,对现行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的部分异读词还应再压缩,为汉语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清除自身障碍。  相似文献   

13.
"义同换读"是沈兼士文字学研究的一个重大发现,运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异读的原因。本文着重介绍沈兼士关于"义同换读"的研究成果、理论意义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互注”异音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的互注,是多音字的异读在不同处的加圈异注,即又音互见。该书为1419个多音字头共加3048圈,这些异读主要有同义异音、专名音变、音变构词三大内容。该书作为科考用书具有简明、通用的特点,对《广韵》、《经典释文》等的异读有传承也有取舍和发展,运用了加圈互注的音义分析方法来辨音明义并考词定字,反映了音变构词批量生成古今字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字典》根据存字、存音、存源的原则,对音义不明的字,常常照引旧字书,以保留汉字的历史面貌。这个原则是好的,态度也审慎。不过,有的缺音、缺义字如果细致考察,是可以补出来的。探索缺音、缺义产生的原因,并设法弥补,对于汉字史研究和解决辞书中的疑难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了解宋初通语及方言的语音面貌,我们有必要对《集韵》、《广韵》的异读作系统的比较研究。要解决如何以异读所反映的语音信息建构历时语音层次,首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异读间的比较,找出音类间的差异,然后通过考证其文献来源,之后再探讨语音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太谷方言文白异读现象丰富且复杂.古全浊平声今塞音、塞擦音的字,文读送气音,白读不送气音;初、崇、昌、船、禅母部分字文读送气塞擦音声母[tsh],白读擦音声母[s]或[f];部分影母字和疑母字文读零声母[o],白读鼻音声母[n]或[η].曾、梗两摄文读鼻尾韵,白读是开尾韵;果摄开口一等个别字文读[∞]韵母,白读[ie]韵母.白读音与白读音结合较稳固,地名多保留白读音,反映风俗的词语一般读白读音.  相似文献   

18.
对《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形容词重叠形式ABB式、AABB式的读音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着注音不规范现象。并从语音使用实际出发,对这一类词语的注音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语音规范和字典辞书注音释义的核心内容是对汉语特殊读音的处理,《经典释文》是我国中古时期特殊读音的总汇,《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是特殊读音审音的“最新法定标准”,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特殊读音的发展变化,更好地促进普通话语音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