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本天成 ,用心可得来。”在寻找材料为文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还要做生活的有情人。同学们身边的作文材料俯拾皆是 ,可每逢作文时 ,不少同学面对金山银海般的作文素材却大喊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这不单纯是一个观察的问题 ,其中更重要的还有一个情感问题。因此 ,要想真正地学会写作文 ,写好作文 ,不仅要关注生活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更要感悟生活 ,做生活中的有情人。只有对生活中的实事倾注真情 ,才能有感而发 ,有情可抒 ,才可能把生活中的大小事情 ,变成笔下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有这么一幕发生在公共汽车上的画面 :一…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语文素质分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的综合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即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一、观察是写作的基础1、注意平时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象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  相似文献   

3.
“一个学生不能在写作时才意识到自己是个作者,要时时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是作家贾平凹说过的一句话。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可见,只有善于观察生活,才能写出美文。  相似文献   

4.
[名师画板]选材新颖的习作谁读了都会赞不绝口,可吸引人的材料从哪里来?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来自生活,来自生活中的发现!"只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我们搜集到新颖(yǐng)的材料,写出的作文才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重新审视似是而非的“生活本位”观念。长期以来,在“生活”二字上积聚了太多的褒义和政治意蕴,使人见到这两个字就肃然起敬。例如“美是生活”,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艺家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要“贴近生活”“教育即生活”“生活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6.
<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无论哪一种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生活。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皆源自生活;由景入情,缘事而发,也基于生活。只有敏锐地观察生活,深刻地感悟生活,才能使自己的作文血肉丰满,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独特之处,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有所创新。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仅要观于眼,闻于耳,更要感于心。细腻地观察生活,然后进行细腻的思考、体悟,这样,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精妙和深邃,写出的文章才能更感人,更富有深意。  相似文献   

7.
作者结合课堂习作教学课《家乡的雪景》的教学实践,从内容选材、语言形式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写好写景作文。写好写景作文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用心观察、用心感悟、用心锤炼。只有好的风景(内容)配上好的语言和好的形式,真正做到情景交融,形神兼美,才能写出好的写景习作。  相似文献   

8.
彭东 《广西教育》2012,(10):40+42-40,42
文章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只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地观察、体验和感悟周围的一景一物和林林总总的社会现象,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本文笔者试图从视觉思维探究作文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只有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的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智者,做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更深地体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品味文字,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情感.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也可以说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我们语文教师就是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引导者,要有“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生活为伴,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走进社会,与社会对话,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语文学科教育若缺乏对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入.  相似文献   

11.
初中阶段的作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一提起作文,学生不是觉得无啥可写,就是词不达意或写不具体,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我们只有在新课标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每个学生才能乐于作文,乐于表达,作文教学也就会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生活作文是以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和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为内容的作文。小学作文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我手写我心、我行,才能将作文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个性、人格健康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教学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写作文”。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倡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14.
一、激发作文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有一年初冬下了一场雾,学生都知道雾景很美,但却说不出怎么美,这是什么原因呢?课后和学生们交谈,才知道学生们并没有对雾景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所以说不出雾景究竟美在哪里。后来学生们听了我的话,做生活的有心人,主动观察...  相似文献   

15.
引导学生观察,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热情,做生活的有心人。其次要让学生明白观察不是泛泛地“看看”,而是仔细地“审视”。最后学会把观察到的内容积累下来,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稳步提高学生们的观察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命是一本大书,许多人生的真谛,只隐藏于被人遗漏的、忘记的边边角角。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寻觅他人忽视的叶与花,你会于一滴水中看见蔚蓝澄澈的大海。  相似文献   

17.
尽管从小学就开始进行作文训练,但说到作文现今的高中生还是不由得心里发怵,就是平时作文水平还不错的学生在上作文训练课时也是畏畏缩缩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平时训练不够而导致"无话可说"。要改变这种情形,让学生"有话可说"和"有话会说",我们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一是要学会观察,二是要加强训练。一、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第一,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并养成思考的习惯。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道理,那些写作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容易被人忽视,更谈不上去用心思考,加以提炼了。同时,作文水平也不是每天伏案苦练就能提高,它是来  相似文献   

18.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其实本没有隔膜那么深,是什么让我们与长辈之间有了这许多的代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发现,体味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忽略了它。做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都去关心,体贴他人,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习作从生活中细小的事情生发,质朴的语言,让人体会出你子之间热爱的真情。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现在小学生作文仍然存在言之无物的困惑.缺乏丰富的习作素材。“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只有拓宽学生的感知渠道,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随时捕捉周围新颖信息的能力,获得写作素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下笔无东西可写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常晋芳 《教师》2011,(19):40-40
早在上个世纪,叶圣陶就说过“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必不可缺的工具,不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可见语文在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语文学科具有基础的全面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