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额尔敦 《职大学报》2005,3(3):118-120
没有真正脱离现实社会需要的宗教。我国现有宗教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都经历了吐故纳新的发展过程,才得以生存和保持下来。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当代宗教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要想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必须按照社会需要,自觉吐故纳新,发扬精华,去除糟粕。在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现有宗教都面临更新问题。当代宗教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就在于对自己传统积淀的不断扬弃,不断更新。当代宗教自身的改革与进步,是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宗教属信仰范畴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各种宗教都是在适应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中国宗教的特点决定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我们应在政策上和认识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使其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强宗教法制建设,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构建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是党和国家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而实行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使其达到预期目的,需要党和国家、社会以及宗教界的共同努力。从法制角度看,在思想层面要充分认识到宗教法制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层面要处理好政策引导与依法管理的关系,处理好宗教法制建设内部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4.
宗教冲突与调适问题,是构建宗教和谐的重要话题。以云南红河县哈尼族聚居地区为个案,对当地哈尼族传统宗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冲突和调适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信仰和习俗的差异以及现实利益的冲突,是引发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并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有着不同的类型和表现。这种冲突和矛盾可以通过双方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断调适而得以解决,也体现了社会文化发展的"相遇—冲突—调适—共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掌握宗教活动规律为社会主义服务 ,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任务。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处理好宗教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道德建设、民主建设的关系 ,不仅有利于宗教本身健康有序发展 ,有利于信教群众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更有利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服务 ;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尊重和保护优秀的宗教文化 ,加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积极开展宗教界国际友好往来 ,为维护世界和平做贡献。  相似文献   

6.
适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宗教的正确选择.我国宗教是重要而又特殊的社会资源,在优越的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其社会功能总体上更多的是以它积极性一面表现出来,尤其是对社会稳定有较好的维护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断有其深刻的理论意义,它明确回答了宗教在一定条件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能性,强调了党和政府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在探究引导途径之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项任务的性质。宗教的特性决定了这项任务的艰难所在;宗教产生所需的主客观条件决定了其长久性。充分理解并认识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相应的任重道远有助于我们找出合适的引导方法,从而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所揭示的宗教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大系统对宗教的必然要求与宗教子系统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适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宗教的正确选择.宗教利于社会和谐有八项功能.我国宗教是重要而又特殊的社会资源.在优越的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其社会功能总体上更多的是以它积极性一面表现出来,尤其是时社会稳定有较好的维护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自身失范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伦理学角度对奥林匹克道德及其规范体系自身失范现象做了深入的研究.奥林匹克道德是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调控系统来维系和调整所有参与者的行为,然而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自身却存在着规范不明确和不自洽的失范现象,这必然会造成个体对规范理解上的迷惑和误差,导致个体对道德价值观、道德评价标准和道德价值取向的困惑,最终造成道德失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挖掘儒家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十分重视儒家道德思想在青少年品性养成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品德心理结构的社会心理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入研究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引我们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当前有影响的几种品德结构学说大都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将品德心理结构的模式转换为态度结构模式(即社会心理学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品德教育的效率,极大丰富品德教育心理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要通过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落实,高尚的人格魅力是做好工作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要从人品、气质,道德、能力,人文环境诸方面着手,核心是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与主体性道德的源流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传统道德思想为主体性道德提供了思想资源;其次,传统道德环境的变化是主体性道德发展的社会动因;最后,传统的道德教育为主体性道德教育提供了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6.
师德就是教师的“良心”。它通过榜样的力量、群体心理环境和躬身实践形成;与此同时,需要通过抵制负道德观念与行为(取利心理、平均心理、保守心理、个体定向心理)的影响,坚持正确职业操守,充分认识教师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采发展。  相似文献   

17.
行政伦理选择理论对于行政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以往的认识过于理性化 ,即它是建立在道德自律和为道德而道德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实践证明 ,这是一种片面、脱离实际从而不能有效指导人们道德实践的理论。只有走出道德自律论的误区 ,才能构建有效的行政伦理选择机制。确立正确的幸福观、德福一致的公正制度是有效地进行道德选择的内在和外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德育生活化——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生活化是使理想的道德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的道德教育。文章通过对德育生活化内涵的阐述,说明了德育的生活化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传统师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许多内容对现代的师德建设具有可借鉴意义。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发扬中华传统师德精华,古为今用,更好的创建出具有深厚民族底蕴的社会主义新师德。  相似文献   

20.
陆九渊在充分吸收、借鉴孟子、二程以及佛教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心学,其心学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孟子.“心”具有认知功能和伦理道德属性,且“心”被陆九渊创造性地提升为道德本体,实现了认知之心与道德本体之心的高度合一.陆九渊心学中“理”的内涵与朱熹理学中“理”的内涵基本一致但又存有差异,真正原因在于其宇宙观不同.“心即理”的提出具有超出这一命题本身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