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32年,原子核式结构理论基本形成。这就是我们对物质结构的基本认识:宇宙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构成的,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质子和显电中性的中子组成。  相似文献   

2.
1,在化学中什么叫“微观”?什么叫“宏观”? 答:在一个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化学上的“微  相似文献   

3.
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金属中的电流是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的。那么,自由电子是怎样做定向移动的呢?我们知道.一切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目标1.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2.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理解分子、原子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相互关系.3.知道离子的形成规律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4.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5.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二、复习要点1.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粒子构成的.(1)分子: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由分子构成的典型物质包括双原子分子气体单质(如H2、O2)、卤素单质(如F2、Cl2、Br2、I…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1997年第10期“课堂小练习”(45面)“语言训练题型测试”中第8小题:把下面这一长句变成短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旋转。”答案是“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及围绕原子核作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  相似文献   

6.
第一节原子结构 1课时安排 2课时 2教材分析 本节包含两部分内容:原子核核素和核外电子排布 第1课时:原子核核素 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但不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运动怎样排布的,更不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本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原子结构的知识也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的基础。本节教材在化学必修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原子的问题,你有把握顺利解答吗?我们先梳理一下这部分知识点的细节,然后一起看看相关的考题吧. 知识回放1.原子的构成(1)一般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三种粒子构成的.但氢原子只有1个质子和1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2)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教)就是质子所带电荷数.因此,质子数=核电荷数.又因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因此,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相似文献   

8.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冬天,在天气干燥的傍晚,当你脱掉毛衣时,会听到“劈劈啪啪”的响声;如果在黑暗处,还会看到许多小小的火花.这时,如果你的手碰到金属的把手、栏杆,还可能会遭遇一次轻微的电击,感到手臂发麻.哇,好奇怪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核外电子在绕着原子核就像行星绕着太阳那样高速地旋转着.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是不同的,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而带上正电,跟它相摩擦的那个物体,由…  相似文献   

10.
一、内容分析本节课程内容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人工净化、水的通电分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情况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一些现象。进而在分子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原子。《原子的构成》这一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教材以汤姆森和卢瑟福的实验事实为依据,引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这一结论,然后根据卢瑟福的实验分析出原子核可以再分这一重要结论。二、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