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森塔尔效应”,源自一个“谎言”成真的故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前往一所偏僻学校考察,事毕,他在当地老师送上的学生名单上,随意地圈上了一些学生的名字,说:“他们的智商很高,将会大有出息。”事隔一年,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该校.发现他的预言已成事实:那些被圈选的学生取得了令人吃惊的成绩。这个事例,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  相似文献   

2.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期望效应,只要对一个人产生积极的心理期望,那么他就会发展得更好.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学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擅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将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柏生所做的关于“教师期望效果”的著名实验研究。他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名字把它命名为“皮洛马利翁效应”,后来学者们又把这种期望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可柏生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十八个班的学生作了“未来发展预测”的智力试验,尔后择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告知老师。名单中的学生有的为老师所始料不及。罗森塔尔对他们的老师暗示并随机而神秘地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有发展的可能性呢!”临走时他们又慎重地写了一份名单交给老师说:“根据测验的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如何通过语言、行为、心理等积极暗示,开发高职院校后进生的潜力。班主任积极的心理暗示像是一盏灯塔,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是水底暗礁,高校教师作为班主任,应该学会通过积极的暗示,引导学生向自我发出挑战。  相似文献   

5.
教师对学生的正面期待而导致学生进步的现象,人们通常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现象,它在教育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笔者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多年,经常将罗森塔尔效应运用到工作中,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1.罗森塔尔效应对学生成长的作用罗森塔尔效应特别适合应用在小学生身上,因为他们是可塑性极强的群体,更容易接受来自于教师的心理暗示和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6.
“差生”一个令老师讨厌、学生惶恐的名词,“差生”意味着老师的否定,学生的自卑,同学的歧视。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差生的转换,不少老师做过尝试,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克服自卑,重拾自信。迷茫的学生,抱怨的老师,你们成功了吗?如果还在彷徨,不妨尝试一下。1积极的语言暗示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外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可分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产生良好的影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产生不良好的影响。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多采用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开始就戴着有色的眼镜去审视差生,给差生施加本不该他们那个年龄阶段所应承受的压力。我们是否意识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认为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就应该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本来心理就比较脆弱,如果老师再加以讽刺或挖苦,就使得学生的心理雪上加霜,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谁都不希望接受任何训斥和失败,在这时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安慰和鼓励,老师可以用“相信自己”“你真棒”“下一次一定能成功”“你已经做得够好了”等语言来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使...  相似文献   

7.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积极向上心理现象,其实质是起到激励和暗示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罗森塔尔效应的使用,在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给予大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期待和鼓励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所谓暗示,是指人们通过生命、行为、智慧的代码——言语、体语、手势语、情境等来施放主体能量的过程。暗示的结果使人的心境兴趣、情绪、爱好、心愿等方面发生变化。暗示学的理论认为,人类具有巨大的生理潜力和心理潜力,人的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交织在一起的。由此可见,暗示是一种可把握、操纵、驾驶个性的思维智慧术,是一种可以开掘人的潜能,使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出奇迹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9.
“暗示”,就是运用客观环境或是现有的条件,以不直接或不太明显的方式向学生施加某种影响,从而让学生产生与之相应的感应心理。在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大部分就是运用暗示的力量改变人的心理状况的。我在课堂中试用了多次,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效果。今日一议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汪波 《学周刊C版》2010,(6):205-205
美国教育家罗森塔尔通过大量实验证明,良性心理暗示能够对学生的心理、行为、情绪等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尤其在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也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教学从良性心理自我暗示、微笑暗示、评价语暗示、欣赏暗示这四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最有发展前途者”的权威性谎言暗示,使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和期望,并通过行动塑造了学生,使学生更接近了教师的目标。拜读贵刊2000年第九期刊载的《罗森塔尔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十分欣赏李文峰、张海云两位老师的理念和实践。的确,教师自觉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能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正向影响。然而,所历所见所闻,令我掩卷思难停,我以为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除了运用好罗森塔尔(又叫皮格玛利翁)效应外,还得注意三个效应。一、霍松效应霍松效应是1924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发起的"霍松研究"的结果: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心理效应原理,有意地利用和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可以克服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一、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可布森对小学1~6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他们随机地在各班抽取20%的学生,并故意告诉每个班的教师,说他们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8个月后,再对这些学生进行测验,结果发现,这些学生真的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研究者认为,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  相似文献   

13.
暗示教育有尊重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罗森塔尔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很多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我们的积极暗示下茁壮成长。罗森塔尔效应能唤起学生的不懈努力,让期待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4.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暗示能影响人的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能协调或改善心理功能,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行为。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向学生发出施教信息,使其内在潜能受到一定的刺激,可以避免直接命令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往往能收到“教育无痕”之效。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在数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心理效应——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为了考察期望的心理效应,在美国一所小学进行一项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在这次测验中,他随意抽取了一些学生,将学生名单悄悄交给教师,然后对教师讲,他们是“最有发展前途者”,并要求多加关注。八个月以后,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进步快,有强烈的求知欲,与教师的关系融洽。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原因在于教师受到心理学家“权威性谎言”的暗示,使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充满信心和期望,并通过行动塑造了他们的行为,使他们越…  相似文献   

16.
韩静 《现代语文》2011,(9):72-72
在生活中,心理暗示无处不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获得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要探索如何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不能不提及“罗森塔尔效应”。所谓“罗森塔尔效应”就是由教师对学生情况的热情关注和高期望而引起学生在智能、品行、个性上明显进步的现象。 “罗森塔尔效应”给予我们如何开发学生写作潜能的启示是深刻而多方面的: 首先,任何一种气质的学生都具有各方面的发展潜力,高效优质的学习成绩并不只是那些“天才学生”的“专利”。就写作而言,那些日常写作表现比较困难的学生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一样,具有良好的写作潜能,只不过由于各种因素暂时处于抑制状态,有待激  相似文献   

18.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群智力水平相当的学生分成甲乙两个班,并告诉甲班的教师,此班学生的水平要优于另一班。在学期结束时发现,甲班的成绩果然高于乙班。这主要是教师的心理暗示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这种主观心理暗示所起的作用或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称罗森塔尔效应。我们知道,教育教学活动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而且取决于一定的教育情境。在实际教育情境里,教师通过各种途径,鼓励、鞭策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内在潜质,进而取得学  相似文献   

19.
由于“罗森塔尔效应”的特殊效果,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喜欢使用“期望效应”。然而仔细 分析各类教育案例,会发现这样的情形:对于不同类型学生,“罗森塔尔效应”差异明显, 成绩优秀者多对老师的亲近、关注反映积极,“期望”产生的效应良好;成绩落后者“期望 ”的效应较差,有时甚至表现更为消极和失望。这些案例本身说明了“罗森塔尔效应”与任 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一样,是带有条件性的,必然有其产生的心理基础。也就是说,教师 的期望只有在“适当的心理条件”下才会起作用。因而在后进生转化中,唯有充分分析他们 的逆反心理、学习…  相似文献   

20.
问题学生"的教育是教育的重点、也是教育的难点,问题形成的本质原因在于教师的教育,确切地说在于教师(包括第一任教师的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或者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正确。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罗森塔尔效应"是指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不真实的预言引起的心理效应。事情是这样的,1968年,罗森塔尔在1所学校6个年级的18个班中,通过藐视认真的心理测验,随意选择了一批学生,悄悄地把这些学生的名单告诉学校和老师,指出这批学生是学生中的最有发展前途者,8个月后,这些学生(其中不乏有"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