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20世纪70年代西方后工业社会产生以来,西方多元主义日益将文化作为了关注的重点。在此前提下,多元主义政治思想有两种倾向表现突出:激进的多元主义和温和的多元主义。前者侧重于破除一元而建立多元;后者注重多元基础上的社会整合。作者认为将“一”与“多”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同样在探讨“一”、“多”关系上更多地偏向于杜会也是有局限的。“一”、“多”关系应该在社会和国家的辩证关系中实现均衡。  相似文献   

2.
在众多纷纭的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新托马斯主义是唯一有组织的、有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后盾的官方哲学,是当代基督教神学在哲学上的代言人。它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最恶毒的攻击。一、新托马斯主义演变概述新托马斯主义是西欧中世纪的托马斯主义在现代的复苏。托马斯主义是以意大利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为代表的中世纪后期的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赫赫有名的经院哲学家。他一生写了许多著作,其中《神学大全》是他的重要代表作,被称为整个托马斯主义的“最高经典”和“百科全书”。他在这部著作中用基督教观点阐明了哲学和科学、自然和社会、伦理和政治、信仰和宗教等等重要问  相似文献   

3.
面向根源存在的本真性伦理是查尔斯·泰勒社会政治哲学思想的道德根基.本真性问题是在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的过渡中呈现出来的一种人类自我理解方式的转变,是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理解人之面向根源存在的基础.由于我们把自我的本真性存在误识为一种“反常和破裂的个人主义”,结果使我们的现代社会生活面临种种隐忧.我们需要重新发掘现代性的复杂根源,通过追根溯源使我们的本真性观念重回“本真”,在本真性理想的引导下重塑积极的良善生活.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批判”.正是在文化批判理论的总体框架内,马尔库塞试图把美学建设成为一门具有现代色彩的感性科学.他在审美理想与文化选择之间、审美活动与人的解放之间、审美形式与艺术的社会政治潜能之间建立起了新的联系,拓展了现代美学的思维空间和研究视野.然而,马尔库塞的理论学说只是一种具有浪漫色彩的“美学乌托帮”,不能成为一门有助于人类解放的“审美人类学”,非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和观点使他陷入反科学的泥潭而难以自拨.  相似文献   

5.
从本质主义到社会建构主义的人格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具有本质主义的特点。社会建构主义站在后现代的立场主,对本质主义的人格预设提出质疑、认为现有的人格概念只是一种假定,一种用以解释人的行为的理论假设。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人格是“关系”的反映,是社会身份的体现,是一种“过程性存在”。对这一新的人格理念对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笔者做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6.
墨菲是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后期她介入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政治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拓展了<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走向一种激进的民主政治>中关于"政治先于社会"的命题,强调冲突与对抗是现代政治的本质特征.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多元主义激进民主,既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策略,又是超越政治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的政治纲领.  相似文献   

7.
新托马斯主义是现代西方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公开的宗教哲学流派,是以梵蒂冈为国际中心的天主教会的官方哲学,是论证基督教教义(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支)和教会的政治思想路线的工具。梵蒂冈则通过它所控制的遍布世界的各级教会及掌握的巨额资产,竭力促进和支持新托马斯主义的传播。从理论体系来说,新托马斯主义主要是复活被天主教会称为“天使博士”的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唯心主义。但是它按照当代资产阶级的要求、适应当代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歪曲地利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对僵死的经院哲学涂上了“新”的、“现代化”的色彩。因此它又被称为“新经院哲学”、“现代托马斯主义”。  相似文献   

8.
共同体主义是补充与完善西方自由主义的重要政治哲学思潮.西方共同体主义深受古典哲学思想影响,认为政治是一种远离暴力和强制的、通过理性对话实现的、为普通公民所普遍积极参与的公共存在状态.在自由问题上,西方共同体主义坚持处境化自由观,倡导在与有意义的他者的承认关系中达成自我实现;在民主问题上,西方共同体主义提出积极培育现代公共领域以实现社会民主与政治民主的协调互补;在权利问题,西方共同体主义反对剥离善性的空洞权利观,主张呈现权利要求背后的道德根源由此维系权利共生的社会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9.
“问题双环”策略是一种属于现代构建主义的科学教学策略,该策略能使常态课堂呈现高效性。本文从“问题双环”策略的科学内涵、课堂高效性和实施注意点,这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效政治课堂的“问题双环”策略。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的社会批判理论家、女性主义者南茜·弗雷泽致力于社会正义理论研究.她从客观、社会的视角审视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转向”,认为“承认政治”与“再分配政治”的“二元主义视角”(或者用“承认政治”取代“再分配政治”的做法)严重弱化了对新自由主义霸权的批判,是一种悲剧性的历史讽刺.因此,她提出一种整合“再分配正义”和“承认正义”的“参与平等”正义观.从社会正义到性别正义的前提是对女性主义社会性别问题的重新阐释,因而她提出一种“二维”视角的新社会性别观,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实现性别正义的“二维”路径.她的性别正义观为左派的政治斗争和女权主义等新社会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批判武器和实践指导.她的性别正义观更多是政治的,因此具有更加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性质上来说,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是在解构和建构并重的思想原则之下,力图超越“经典马克思主义”和“正统马克思主义”,由此来回应现实社会政治的变化形势,从而描绘出一幅激进民主政治的解放蓝图.这种“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作为,就在于重新解释政治和重新构建政治.应该看到的是,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进行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是以一种激进政治认识论作为思想基础的.如果没有后结构主义和各种后现代主义思想方法论的综合,没有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和多元主义的认识论支撑,他们的激进政治哲学是无从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总的来说只有两个字。即“反叛”。在艺术范畴内部的“现代性”是自觉地与古典艺术理性知识主义、社会道德主义与和谐秩序主义的传统范式相对抗.企图超越既有的艺术传统,转向感性、非理性、非秩序与艺术独立自律,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艺术价值观念;同时,在西方社会现代化的“现代性”实现过程中,现代艺术也是对其中暴露出来的危机一面的反映。艺术家们不满于社会现代性带来的诗意丧失、人性失衡与价值失落,渴望用审美的维度来拯救现代人.从而转向感性个体的审美。  相似文献   

13.
社会政治有机体循环是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重要假设之一。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上,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认为人体、社会和宇宙可以被看作一个同构物,并依据这一原理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著名政治范畴。换言之,在这样的思维框架下,政治事物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具有生命的周期,整体社会的运行也具有功能的相似性。所以,处理社会政治事物就像中医看病一样,形成了一种“政治身体症候学”。这种政治思维取向具有明显的“非本质主义”(a-essentialism)特征,政治行为的目的不是改变事物的自然结构,而是顺应自然法则,协调和整合已失序的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方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和谐观体现为政治行为的有序性、多元主义共识的包容性、社会关系的伦理协调性等方面。它是政治伦理的基本范畴,是一种肯定性的价值判断,是政治活动的一种“善”,体现了政治主体的价值目标和政治理想。但这种政治理想并不能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持久增升的价值期待。  相似文献   

15.
反智主义是一种反对或怀疑理智、知识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态度或倾向。在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它主要表现为“泛工具化”、“泛兴趣化”、“泛情感化”等形式。其根源在于当代中国社会作为“专业社会”面临着知识权威的失落、作为“市场社会”导致了对实利的过分崇拜、作为“政治社会”呈现出对知识价值的贬抑。要超越反智主义的限制,就需要回归教育本身,以理智自主为根本目的,促使个体真正从自身出发获得对有价值事物内在利益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转型社会是中国法治建设走不出的背景。社会转型决定了当代中国的法治结构是乡土社会的法和现代社会的法并存与对立。法治建设的理念和路径选择都要立足于转型中国的客观事实,观瞻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一体同构性,正视区域法治的差异性,撷一种法律与政治妥协的智慧,以开阔的视野,在坚持法治基本理念、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尝试探求具有“相对合理主义”的中国现代法治之术。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看来,经济结构嬗变、政治应激反应和社会抗争虚化,催生了政治冷淡主义;主张放弃斗争的所谓“永恒原则”,构成政治冷淡主义的核心话语;图谋在模糊阶级意识中阻滞社会制度进阶,是政治冷淡主义的主要危害。政治冷淡主义表面上拒斥一切政治活动,实质上则反对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从生发逻辑、核心话语、主要危害三个维度对政治冷淡主义的深刻剖析,并未过时反而历久弥新,对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升长期执政能力、赢得历史主动,仍具有重要的镜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在193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提出并强调“北平现代主义”的意义,在非西方国家的欠发达城市和作为国际性文学潮流的现代主义之间的重重张力中,探讨“北平现代主义”所蕴含的复杂的文化政治意义。通过对卞之琳、何其芳和林庚三位诗人的文本细读,考察他们在面对落后的都市现代性与严峻的政治危机时,如何以各自不同的美学形式,将他们独特的城市经验提升到现代性的强度和普遍性的高度上。结语部分则试图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进一步展开对“中国现代主义”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理论模型及其构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马克思技术思想,从广义技术观审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认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在社会领域的一项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其活动方式或行为方式就是一项社会技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以教育为中心任务的社会实践,决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属于教育技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不可或缺的中介或桥梁,客观存在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本质上就是现代社会条件下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活动方式或行为方式,是人类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策略方法、物质工具、操作规程和知识技能的综合体.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是由“系统设计与领导决策技术”“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管理和评价技术”三类基本技术构成的具有层次性结构的体系.与现代教育技术一般模型相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模型中融入了“领导决策”“载体选择”“人员配置与培训”等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韩国现代政治体系是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价值体系碰撞、背离和铰链的结果。儒教一直作为韩国政治文化存在的主要基础和基本内核,在韩国现代政治变迁中走向式微,但其文化惯性一直波及到军政权和威权主义时代的韩国。在这一进程中伴随着自身的调适而与西方政治理念共融,从而使当代韩国政治文化呈现出开放的姿态而产生出政治民主化的“汉江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