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搭石》是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第六单元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课文处处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无疑,感受文中人性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这是一种怎样的人性美呢?作者曾写《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一文,介绍自己的创作动机。他说,他从小是走搭石长大的,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1977年,他到河北省会工作,当他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于是写了此文。既然是“触景生情、有感而作”,我想,作者…  相似文献   

2.
“Green Sleeves was all my joy,Green Sleeves was all my delight…Oh,come once again and love me,my lady Green Sleeves.”每当听到这首哀怨的英国民歌时,人们似乎会体味到主人公对离他而去的“绿袖子”——恋人的深深眷念,并感受到一种凄婉的美。而汉语中的“红袖添香”则为人们描绘了一幅才子攻读、佳人为其焚香的宁静和谐之情景。  相似文献   

3.
May Day     
在中国,每当谈到May Day“五一”,我们马上会想到“五一国际劳动节”。而近几年,谈到“五一”我们就会想到与之相连的“五一”长假。对全球来说,May Day也确实是国际劳动  相似文献   

4.
章睿齐 《辽宁教育》2007,(11):17-18
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固执的人,但固执不同于偏执。适当的固执,为人平添一分可爱的“原则美”,而偏执往往容易把人生打成死结,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相似文献   

5.
古城情怀     
遥望语:一 一提起古城,人们会不由 自主地想到秦砖汉瓦,想到小 桥流水,想到沿街而布的风味 小吃,更会想到店铺林立、游人 如织。于是利用古镇资源进行 商业开发,于是越来越多的“孪 生”古城相继诞生,于是那些传 统而又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也 在慢慢凋零。人们不禁要问:陈 逸飞发现了周庄到底是福还是 祸?人们也开始担心,照这样下 去,我们的后人是否还能寻找 到自己的历史? 苏州园林、秦淮河畔的古 巷、江南的古城镇.··…它们都 很美,它们美在安静,美在古 朴,美在传统。然而,历史赋予 它们太多的厚重,它们太需要 休息了。是的…  相似文献   

6.
清代文学家郑板桥,一次在赠男士“傅君”的诗中使用“佳人”一词,引起官吏“陈公”的谩骂,“大骂板桥不通”。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佳人”好像成了女士的专用词语,哪有男士称作“佳人”的?但是,“佳人”一词决非专指女士,古代不乏称男子为“佳人”的例子。如:①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而自贶。(《楚辞·九章·悲回风》)王逸注:“佳人,谓怀、襄王也。”  相似文献   

7.
<正> 1、“现实美”是美学家用以概括美的一种基本形态所造的术语,与“艺术美”相对称;其内涵是指社会生活、社会事物的美和自然事物的美。这个内涵与新闻的基本范畴相同一,但要说明的是,美学中“艺术美”,虽可成为新闻对象,但这里不单独标明,把它置于“社会事物”的概念之中。从美的形态来说,新闻美,属于现实美。新闻的现实美,源于社会现实生活的美。现实生活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丰富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教书”当做“从教”的同义词,教的对象虽是学生,教的内容却是书。作为职业,“教书”自然偏重内容而偏轻对象。后来提出“教书育人”,指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教人。这里的人是指学生。我们现在想给“教人”一词,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即“以人教之”。人是指教师自己。我们认为,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不是书,而是教师自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编辑导语 看了本文.也许我们的小读者也会有一种想拿起相机.拍摄出生活中的闪光点的冲动。都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10.
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比唐传奇中的女性享有更多的权利,得到了男性更多的尊重,要幸运得多;与“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相比,她离生动可感的现实生活更远了,内心的真实表达更少了;她摒除了《金瓶梅》女性的“欲”,却没有上升到红楼女儿的灵性。正好处于四类女性的中心———一种悬浮的状态,这是男性文人的自欺欺人的理想状态。佳人形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女性的彻底翻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见“吃醋”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对该词的解释是:产生嫉妒情绪(多指在男女关系上)。那么,“吃醋”一词的这一语义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还要从“吃醋”一词的来历说起。据《隋唐嘉话》记载:房玄龄为建立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唐太宗封他为梁公,并且想赐给他几名美女为妾。房玄龄想到自己的夫人一定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德育的根基,而不仅是德育的手段,生活与德育具有本体的关系.德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建构”生活;不是回归“现实生活”,而是建构“可能生活”.德育不是建构“所有生活”,而是建构“道德生活”.德育不仅关注道德“生活内容”,而且关注“道德生活方式”.因此,德育就是生活德育,是个体在完整的生活内容中,以道德的生活方式,自觉建构一种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3.
说起美,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你可能不会想到,数学之中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正如人们常说的“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我们生活在一张四通八达又神秘莫测的“网”里,或许是厌倦现实生活的乏味,许多人钻进这张“网”里去玩游戏。对于网络游戏.不少人都说它是把双刃剑,而我觉得它更像一只大虫,一只蚕食青少年心灵的毒虫。  相似文献   

15.
一、词语导入1.听写词语,指名板书: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拖鞋绾裤风景2.集体订正。师:看最后一个词语“风景”,你觉得前面的几个词描绘的是风景吗?生:不是。师:一提到风景,你会想到什么?生:我会想到雄伟的高山,清澈的小河,美丽的花朵。生:我会想到美丽的大草原。师:说到风景,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些环境优美的地方,在这样的风景中,我们用眼睛就能真切地看到其中的美。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搭石》向我们展示的却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不但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更多的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先听写词语,再由“风景”一词导入,真是与众不同。]二…  相似文献   

16.
喜爱画画是孩子的天性,但现实生活中越往高年级,孩子们的绘画兴趣消失得越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主要是由于我们的美术教学脱离了儿童生活。一、树立生活化美术课堂的新理念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  相似文献   

17.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而美好的现实生活又离不开数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成,教是为了学,即“会学”和“学会”。因此,在有效的时间内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也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怕写作文,谈“文”色变。造成此种心理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的作文是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下进行的.巨大的心理障碍堵塞了作文的思路。情感是写作的动力。学生只有带着满腔热情.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被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所感动.感知到生活中的美.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9.
【原稿】说起他,我们会想到他的田园生活;说起他,我们会想到他的淡泊名利;说起他,我们会想到他的世外桃源;说起他,我们会想到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起他,我们会想到他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的,他字元亮,名陶潜,也叫陶渊明。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自  相似文献   

20.
<正>真实,未必是真正发生过的,但一定是被你解释过的。——题记看见一块蛋糕,您最先想到的是“好不好吃”,还是“会不会胖”?看见一件新衣服,您会先赞叹“好美”,还是先感叹“好贵”?认识一位新朋友,您会先关注这个人“是否幽默”“是否慷慨”,还是“颜值高不高”?……生活中,对同样的事物,我们有不同的判断,一般来说这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