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玉成 《青海教育》2010,(11):20-20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的有机结合,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对教师这一行业者的道德要求。它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包括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范畴、道德修养、道德行为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崔国明 《教书育人》2012,(14):48-49
一、专业三境界教师专业境界主要是指教师对自身专业活动的理解程度,怎样看待专业活动,它不仅仅是指专业态度,更关键的是强调教师自觉、深刻地把握、理解专业活动的价值与意义。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分为教师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其核心要素是学习。1.教师型教师。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型教师"是  相似文献   

3.
结合教学实践,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多重角色。即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是科研人员,教师是艺术家,教师是领导者,教师是灵魂的塑造者,教师是父母、长者、同学、朋友。  相似文献   

4.
教师生命是教师教育的逻辑起点。遵循教师生命的整体性、自主性、独特性、超越性是教师教育的前提性要求,从生命哲学高度观照教师生命,审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生命质量是教师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专业角色定位需有新的认识:教师是知识文化的建构者,教师是教材文本的研究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是学生人格的影响者,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基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殊性,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可从读书、游学、研究、为文、实践等五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幸福与幸福的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幸福是教师作为人、职业人和教育主体的完整的幸福,是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其构成要素包括中等财富、身心健康、人际和谐、高尚德性和发展完满。教师的专业幸福是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幸福,是教师幸福的重要构成,具有精神性、内生性、关系性与理解性、创造性。具有专业幸福的教师是关怀生命的教师,具有阳光心态的教师,以教育为事业的教师,具有专业自由的教师,富有创造的教师,追求专业持续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教师。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研究》2018,(6):25-30
融合教育的发展要求形成新的教师角色。融合教育教师是融合教育环境的创设者、课程设计者、教学实施者、沟通合作的组织者以及研究型学习者。社会文化是为融合教育教师角色"塑型"的土壤,教师教育是融合教育教师"闻道"的途径,实践与反思为融合教育教师角色"注魂"。融合教育教师是"人本型"教师、"专业型"教师、"实践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中形成的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教师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教师的专业伦理规范。师德是教师独有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伦理自主性高扬的旗帜,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管理公平的涵义教师管理公平指的是教师管理体系中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度量,教师管理公平关注的是教师与教师管理者、教师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教师管理公平是教育管理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教师是教育系统的重要劳动者,他们的辛勤劳动给学校的发展奠定  相似文献   

10.
与课程相关的几个主要教师观是:教师是文化的化身、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教师是研究者。从这三种教师观透视教师与课程的关系,可以发现,教师对课程的生成性正在逐渐彰显,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正在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言谈既反映了教师的品德修养,又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教师的举止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外观,是可以被学生直接观察到的"教师道德";教师的喜怒哀乐是教师情绪情感的外露,情绪情感具有极强的感染性;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毅性能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它不仅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前提和基本要求,而且是教师专业性的突出体现。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对于推动教师专业化、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一、当前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困境"教师的专业性问题主要是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情意等的发展问题。"[1]而教师专业能力则是  相似文献   

13.
张军 《辽宁教育》2015,(2):64-66
一、教师社团成立的思考1.定位。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而校本研修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那么在这个链条中究竟如何摆布学校、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关系呢?我们认为:学校是教师发展的主要场所,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有效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校提出了教师专业化  相似文献   

14.
教师继续教育既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教师培训的逻辑起点是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包括教师的需求、时代的需求、培训的需求、学生的需求,这四个逻辑要素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其中,学生需求是根本,教师需求是起点,时代需求是前提,培训需求是落脚点。它们是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本方向,使教师培训研究方法更加深刻、科学,使教师培训研究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政策是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对教师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未来走向具有关键性、根本性的意义。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坚持优先发展教师教育的战略地位,是教师教育政策的基石;坚持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院校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教师教育体系,是教师教育政策的体制基础;坚持教师教育的免费性,是教师教育政策的核心;坚持国家对教师教育的有限干预与规范,是教师教育政策的关键;坚持师范生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教师教育政策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杜威教育著作的分析和提炼,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杜威的教师观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在杜威看来,教师是学生生活的领导、教师是不断进步的学习者、教师是学生心智的研究者、教师是艺术家、教师是社会公仆。他同时指出,没有渊博的知识、一定的业务水平、人格魅力、长远的眼光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的。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渐进成长的过程,教师的成长是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得以实现的,教师群体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因此,在学校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激发教师学习的内在动机、营造教师学习的环境氛围、健全教师学习的组织机制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个体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生的活动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知识,它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个体性知识都是个人的、私有的,并集中表现在教师个人的教育实践中。开发利用教师的个体性知识实现资源共享是促进教师群体发展的有效手段。对如何开发教师的个体性知识,文中提出了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教育叙事研究、教师生活史研究、镜面反思、反思性札记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专业视野中的教师幸福与幸福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专业幸福是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幸福,是教师幸福的重要构成,具有精神性、内生性、关系性与理解性、创造性。具有专业幸福的教师是关怀生命的教师,具有阳光心态的教师,以教育为事业的教师,具有专业自由的教师,富有创造的教师,追求专业持续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教师。  相似文献   

20.
与课程相关的几个主要教师观是:教师是文化的化身、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教师是研究者。从这三种教师观透视教师与课程的关系,可以发现,教师对课程的生成性正在逐渐彰显,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正在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