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议新闻的报道一直是新闻报道的瓶颈,新闻媒体在改进会议报道上作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会议报道与观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报道思路、报道模式、报道手法单调俗套、陈旧呆板;新闻含量、知识含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报道会议程序多、出席领导名单多、套话空话多的现象照样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写作.但新闻述评是属于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边缘性文体?在中国的新闻实践中,其体裁归属一直较为含混,这给我们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教学,造成了概念的混乱和学理的困惑.讨论新闻述评的归属问题,根本原因是,它不仅仅是一个文体的归属问题,更是涉及到新闻报道理念和职业规范的问题.本文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概念和学理出发,论述和提出新闻述评的体裁归属只能是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3.
范敬宜 《传媒》1999,(1):43-43
人到晚年,万事休歇,不免俯仰平生,总结得失,这时忽然感悟:尽管在报海沉浮了几十年,其实还没有怎么学会说话。 所谓没有怎么学会说话,并非说自己说的话让人听不懂,而是说把光阴花在学套话、官话、空话上太多,而群众要听的、愿听的、爱听的话却越来越说不利落,很少能说出可以说到群众心坎上的那种话。 这个感悟,是由一件小事引发的。  相似文献   

4.
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没有一家媒体不重视新闻评论。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报纸上的一些评论面孔不大好看。如比着抄文件,讲套话;口气很大,内容很  相似文献   

5.
发现新颖的选题,阐发深刻的理念,应当是写作新闻评论的出发点和归宿。能否做到这两点,也是衡量新闻评论文章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尺。以此来观照当前报纸上的新闻评论,情形似乎并不乐观,空话套话乃至虚张声势者还占有相当的版面,令读者难以卒读。作为媒介直接发言的一种方式,评论文章如果不能进入读者的视野,怎么能完成其宣传政策、引导舆论的任务呢?因此,在这个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什么?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得到新闻界普遍赞成的、由陆定一同志提出的关于新闻的定义。从这个定义来分析,新闻的本质特征至少有三个。一是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而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二是新闻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即鲜为人知的事物,而不是过时的众所皆知的东西;三是新闻要用事实讲话,而不能空话加套话,概念加观点。可见,事实在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重要!没有  相似文献   

7.
时政新闻报道改革是党报新闻改革的一个瓶颈.深圳报业集团编委会在实践中提出"四个还原"理念:时政新闻报道要挖掘出会议中的新闻,把会议还原成新闻;要摒弃程序化的条条框框,把工作议题还原为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要避免空话、套话,将领导人还原为普通人;要善于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将工作难点还原成舆论监督的主题.总之,时政新闻报道要放下"架子",脱去"官腔",还原新闻本质.  相似文献   

8.
一"三贴近"是求真求实提高新闻媒介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新闻事实的失实问题,从新闻业正式产生的那天就一直困扰着新闻界,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大难"问题.新闻失实原因复杂,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但分析新闻失实的构成,除了蓄意为之外,主要是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没有牢牢树立起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意识,没有紧绷防止新闻失实这根弦,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严谨.  相似文献   

9.
"会议没有不隆重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这是人们对一些程式化会议新闻的讽刺。确实,一些会议新闻,只见"会议"不见"新闻",充斥着大量官话、套话,恰恰缺少鲜活的新闻事实。在当今转作风、正文风、改会风的新形势下,尤其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尽可能地走出会议  相似文献   

10.
听一个官儿在大会上讲话,或亲切地握着你的手讲话,一下子就有了感觉:官话!为什么一听就能听出是官话?这就是因为官话与平常话不同,官话就是不实际的话、虚话、套话、假话,模棱两可,瞒天过海。  相似文献   

11.
翟如海 《新闻窗》2010,(2):46-47
新闻要刹长风,会议报道要改革,这是新闻改革的长期任务、重要课题之一,其任务之艰巨,可从当下会议报道长风屡禁不止中窥见一斑。《新华社2003年新闻业务改革实施要点》提出,要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力刹长风,杜绝大话、空话、套话,使稿件精练、生动、清新、明快;要在中央新闻、会议新闻、授权发布新闻、国际新闻的改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如果这些改革措施能够一项一项地认真落实,人民群众就会对媒体的新闻报道做出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纽约时报》如何避免新闻官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官司有增无减,成为困扰新闻界的一个难题。由于没有专门的新闻法,媒介从业人员在从事新闻活动时缺乏明晰的权利和责任。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为了扩大发行量或提高收听收视率,一些媒体肆意炒作新闻,或者盲目抢快,以致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把关不严。上述情况导致新闻报道出现种种问题,或是捏造事实,制造假新闻,或是侵犯他人隐私,或是构成对他人的诽谤侮辱等,媒体屡屡被推上被告席,被判侵权。因此,媒介加强自身管理,提高防御新闻官司的能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著名华裔报人、《纽约时报》的资深编辑李子坚先生在《纽约时报的风格》一书中,对《纽约时报》避免新闻官司的一些成功做法作了介绍,可以对我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了2013年我国新闻界一些重大事件以及媒体的相关报道,认为2013年对我国新闻界而言是在深化改革中蓬勃发展的一年,其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要在体现意识形态属性与遵循新闻规律上寻求新闻报道的平衡与统一;要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上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要在文化产业改革大背景下推进和深化新闻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推进新闻法制建设需要靠新闻界和法律界的共同努力;要推进网络反腐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制度化建设,同时要解决传统报业如何向全媒体整合发展、网络环境下如何规范隐私权保护、网络谣言如何通过提高媒体和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加以治理,以及新闻传播行为失范如何靠强化制度规范与加强行业自律来加以整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时效性即时间性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如果不注意新闻时效,没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将会使新闻落后于实际工作,成为“明日黄花”,失去新闻价值。“新闻的发表不光是论日子,而且要论钟点。新闻特有的威力也就在它对现实的反映十分迅速。”这是新闻界一位老前辈的经验之谈,也是对新闻业务领域中带  相似文献   

15.
胡海林 《新闻窗》2007,(1):21-22
“新闻写作散文化”一直是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目前新闻写作实践中的一个潮流。新闻报道借助散文笔法,使新闻作品以鲜活的面孔呈现在读者面前,日益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欢迎,并展示出这一报道方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新闻(这里专指消息体裁)是新闻报道的主角。新闻如何短而实、短而活的问题,在新闻界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个问题,从延安整风时期《解放日报》改版、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到近年来的新闻改革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最近几年,在各类新闻奖评选中,最难评、或者说最缺少的还是优秀的短新闻,特别是广播电视短新闻。这方面恐怕首先是思想认识问题,有的怕短新闻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界,新闻策划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尤其是战役性报道的策划,一直是新闻界谈论最多并积极探索的问题。同样的新闻事件,如果精心策划,既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又能辅之以一些背景资料或者相关性链接.则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达到有效报道的目的。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同一新闻源,众多媒体会集中优势兵力在第一时间“抢”新闻。“抢”来的新闻怎样才能以最优的形式与读者见面呢?这就需要在策划上下功夫。有了好的策划。好的新闻资源才不会被“浪费”。  相似文献   

18.
莫把奇策当正道——关于新闻策划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新闻界对策划的研究已经由新闻能不能策划、要不要策划转移到如何策划,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探讨新闻策划艺术的文章层出不穷。但是,新闻能否策划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这是因为,在通常意义上,“新闻策划”其实包含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基本形态;新闻事件策划和新闻报道策划。①新闻报道策划对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意义已经为新闻实践所证实,而新闻事件策划的合理性还有待检验。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报道中引进散文笔法,楔入散文技巧,已经不算是一个新鲜话题。早在20年前,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就曾说过: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抉的写法。《人民日报》前总编辑范敬宜也曾说过“要认真研究文笔,培养个人的风格”之类的话。 随着我国新闻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尤其是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新闻界同行在这方面有过不少成功的尝试,使散文式新闻这一新  相似文献   

20.
刘保全 《新闻界》2003,(3):23-24
新闻报道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时效性即时间性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如果不注意新闻时效,没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将会使新闻落后于实际工作,成为“明日黄花”,失去新闻价值。“新闻的发表不光是论日子,而且要论钟点。新闻特有的威力也就在它对现实的反映十分迅速。”这是新闻界一位老前辈的经验之谈,也是对新闻业务领域中带有规律性的科学总结。早年新华社曾要求自己的记者撰著电讯“必须时刻存在一个观点:‘为了最迅速的报道’。”后来在工作中也一再强调必须努力克服新闻报道工作中的迟缓毛病,加强新闻的时效性。讲究时效是新闻区别于其他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